影响的D建设项目对环境不能造成重大影响的
答案:C解析: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有关法律规定
3、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 A 统一管理B分类管理C 模块化管理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解析: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实行的是分类管理,而且仅针对建设项目。 二、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中类别确定的原则规定
2008年8月15日,国家环保部第2号令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并于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原《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废止。建设项目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是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的重要依据。建设单位应依据《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名录》分别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涉及环境敏感区的项目,应当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名录》确定的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提高或者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该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析。跨行业、复合型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照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名录》未规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程度提出建议,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定。
三、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中环境敏感区的规定
《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名录》第3条 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
(1)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
(3)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例题】不定项选项:
17
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确定:A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数量B 环境有重大影响C 其中单项等级最高D 对脆弱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
答案: C解析: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的类别管理是考试重点。
2、下列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的环境敏感区的是,:
A沙漠地区 B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 C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D 经济开发区 答案:BC解析:无法判断A是否具有上述环境敏感区的特征;D经济开发区属于区域,原则上应当进行规划环评,不属于建设项目环评。
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由()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提出建议,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A省级人民政府B省级政府环境保护主管C设区的市级政府D 设区的市级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答案:B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的类别管理的权限;最后的认定权在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2 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编制要求(第八讲)
本节考纲重点: ( 1 )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的有关法律规定; ( 2 )掌握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填报要求; ( 3 )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 一、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的有关法律规定
根据《环评法》第17条和《建设项目环保管理条例》第8条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必备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五)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18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其他必备内容:第一,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还应附具公众参与的内容;第二,如果是针对有风险事故的建设项目,还应当在编制中增加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这些项目例如化工项目等。 【例题】下列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必备内容的是:A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B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C 对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的内容 D建设项目环保措施的技术和经济论证
答案:ABCD解析: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必备内容。 二、掌握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填报要求
1999年8月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环发【1999】178号”文件规定了环评报告表和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必须由具有环评资质的单位填写,附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及评价人情况。其内容:
环境影响报告表的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及环境质量状况; (3)评价适用标准;
(4)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及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5)环境影响分析
(6)建设项目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7)结论与建议
同时,报告表应附的附件包括:“立项批准文件”及“其它与环评有关的行政管理文件”;附图包括:项目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
如果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项目特点和环境特征,应选择1~2项进行专项评价。
按照环评导则的要求,专项评价包括:①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②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③生态环境④声环境⑤土壤⑥固体废弃物。
环境影响登记表的主要内容
环境影响登记表只需建设单位简单填报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其内容包括①项目内容及规模、
19
②原辅材料、③水及能源消耗、④废水排放量及排放去向、⑤周围环境简况、⑥生产工艺流程简述、⑦拟采取的防止污染措施,以及登记表的审批意见。
【例题】1、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制定
A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 国务院 C 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授权省级人民政府 答案:A解析: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登记表的格式应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2、如果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 )。 A 独立评价 B 特殊评价 C 单独申报 D专项评价答案:D 解析:注意环评报告表的特别要求。
三、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
1、公众参与的一般规定:
根据《环评法》第21条规定: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建设单位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附具对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不是仅不采纳才说明)
《建设项目环保管理条例》第15条规定:建设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上述规定表明:(1)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的范围:规定需进行公众参与的只限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并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编制报告表、登记表类的项目不特别要求进行公众参与工作。(2)公众参与组织者:负责进行公众参与的主体是建设单位,而不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评价单位;不同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后者的实施主体是规划的编制机关。(3)公众参与时机:组织进行公众参与的时间是在建设单位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前;(4)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方式是由建设单位以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如召开座谈会、发调查函等)征求公众意见,给建设单位以比较多的选择途径。(5)公众参与意见的法律地位:建设单位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附具对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从法律上确认了对有关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是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可缺少的一个附件,没有这一附件,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应当被视为完整的文件。
2、环境信息的公开(针对报告书项目,不含编制报告表和登记表的项目)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