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3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的区别在于 ( ) (分数:2.00)
A.前者是对存在的反映,后者是头脑自生的 B.前者的内容是客观的,后者的内容是主观的 C.前者可以找到其物质原型,后者没有物质原型
D.前者的反映是近似真实的,后者的反映则是歪曲或虚幻的 √
解析:解析:正确的意识是对事物近似真实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事物的歪曲或虚幻的反映。所以,备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C三项观点错误。两者都是对存在的反映;两者的内容都是客观的;两者都可以找到其物质原型。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分数:2.00)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解析:解析:马克思的这个命题表明,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所以,备选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D三项观点错误。观念的东西指意识。物质是意识的源泉,但不能把意识混同于物质,两者性质不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4.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 ( ) (分数:2.00)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解析:解析:不同的人即主体不同,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即意识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所以,备选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D三项观点错误。意识不是人的自由创造。意识受认识客体的制约。意识的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5.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 ( ) (分数:2.00) A.唯理论 B.经验论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
解析:解析: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即物质载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所以,备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c三项不符合题意。唯理论和经验论是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哲学派别。
6.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长期没有得到正确解决的问题是 ( ) (分数:2.00)
A.意识的能动作用问题
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问题 C.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问题 √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问题
解析:解析: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长期没有得到正确解决的问题是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问题。所以,备选B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C、D三项讲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已经部分解决。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 ( ) (分数:2.00) A.存在 B.精神 C.物质 √ D.原子
解析:解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于物质世界自身。因此,世界统一于物质。所以,备选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D三项观点错误。存在包括物质存在、精神存在,折衷主义者杜林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 ) (分数:2.00) A.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 C.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D.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解析:解析: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因此,世界在本质上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所以,备选B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C、D三项观点错误。A、C两项是二元论的观点。D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9.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 (分数:2.00)
A.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C.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D.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解析:解析: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元论,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因此,其根本要求、根本方法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所以,备选B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D两项观点错误。这两项分别是折衷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备选C项不符合题意。 10.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 ( ) (分数:2.00)
A.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解析:解析: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因此,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所以,备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C三项不符合题意。A、B两项主要依据的原理是唯物辩证法。C项则是马克思的实践观。
11.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是正确的 ( ) (分数:2.00) A.物质观点
B.意识观点 C.实践观点 √ D.文化观点
解析:解析:实践是使人和自然界分化与统一的前提、基础。因此,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所以,备选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物质本身不能使人从自然界中独立出来。意识、文化更不是人和自然界分化与统一的前提,它们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 12.实践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 ) (分数:2.00) A.主体性 √ B.客体性 C.重构性 D.间接现实性
解析:解析: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主体性。所以,备选A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C、D两项观点错误。实践不能重构对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备选B项不符合题意。题意不是讲实践的客观性。
13.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 )
(分数:2.00) A.人的实践活动 √ B.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C.人的文化活动 D.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解析:解析: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所以,备选A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B、C、D三项不符合题意。人的文化活动、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本身是认识世界,只有用于指导实践活动才能改变世界。
14.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其中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实践是 ( ) (分数:2.00) A.教育实践 B.阶级斗争 C.物质生产实践 √ D.改造社会的实践
解析:解析: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备选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教育实践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15.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和根源是 ( ) (分数:2.00) A.物质 B.精神 C.运动 D.实践 √
解析:解析: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实践活动,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的本质特征。所以,备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16.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 ) (分数:2.00) A.偶然性 B.稳定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