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23:55: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6、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即对可见光强烈反射)、富有延展性、容易导电、传热等性质的物质。金属有不同分类标准,性质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失电子,只具有还原性。

7、非金属:通常条件下为气体或没有金属特性的脆性固体或液体,如元素周期表右上部15种元素和氢元素,零族元素的单质。大部分非金属原子价电子数一般大于等于4,可以形成双原子分子气体或骨架状、链状或层状大分子的晶体结构。在化学反应中既能得电子也可失电子。

8、理解氧化物的概念并注意氧化物的分类,注意酸性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金属氧化物的关系,并注意它们的性质。

9、

10、电解质是能电离的化合物,酸、碱、盐都是电解质。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电离程度完全与否决定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电解质是强还是弱只与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有关,而与离子浓度大小或导电性强弱、溶解度大小无直接关系。

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进行有关计算。 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以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问题。(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考 点 解 读

1、有很多体系是溶液、胶体、浊液并存,并不完全是单一的体系,如黄河水。

2、只要求了解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概念,不要任意加深,关于溶解度的计算不作要求。可引导学生思考:

如何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如何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如何判断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 3、对质量分数的计算紧扣定义即可。

4、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简单问题还是要引起重视。 丁达尔效应: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

聚沉:明矾净水、卤水点豆腐、三角洲的形成、不同品牌墨水不混用等。

9

电泳:电泳除尘等。 二、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① 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结构。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③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⑤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⑥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递变的规律。 ⑧了解化学键的含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 ⑨了解分子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含义。 ⑩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考 点 解 读

1、核素是原子,同位素是同位的原子,元素是原子(包括离子)的总称。 2、注意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要学生了解,周期、族及具体的排列规律。 样题(考试说明样题16T): 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

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 【答案】:A

4、元素性质(原子半径、氧化性、还原性)的递变规律及“位”、“构”、“性”的关系要重点掌握,是高考必考的内容。

样题(考试说明样题15T):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10

【答案】:B

5、能够理解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其性质的关系;(了解8电子稳定结构,比较离子半径)。

6、分子是能单独存在、并保持纯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个分子一般是由多个原子在共价键中通过共用电子连接在一起而形成。

7、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一般情况下不会分开,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如SO42-、NH4+等。

三、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

⒈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考 点 解 读

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原子间的重新组合。 ②物理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可能有化学键的断裂,但没有新化学键的生成。

③化学反应都是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样题(考试说明样题14T):

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的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答案】:C

⒉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⒊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及其本质。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考 点 解 读

①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中最重要的两种反应类型。溶液中进行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生产、生活中的很多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这两种反应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既离子间能结合或作用导致某些或某种离子浓度减小的条件。

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⒌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以及能量变化的规律,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⒍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的含义。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11

考 点 解 读

①热化学方程式要理解其意义,会书写并会判断正误。要注意让学生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

②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简单计算几乎是每年必考的知识点,但仅仅是简单的计算,不易任意的加深,拓展。

⒎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⒏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考 点 解 读

高考对原电池的考查,重在原理的理解上(如电极反应、正负极确定、电流或电子流向、溶液PH的变化等),电解池重在电解规律及应用上(电子守恒计算、电极反应书写、溶液PH变化及溶液如何恢复等)。在2009年高考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北京、上海、海南等省均已出现。要重视电解原理的应用,如氯碱工业、粗铜的精炼、电镀等,以它们考查电解规律是很好的载体

四、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③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④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⑤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催化剂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一点认识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尤其是化学平衡移动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在2009年高考中几乎所有省份都已出现。高考对于化学反应速率考查有“升温”的表现,在2009年的山东、宁夏、福建等地均已出现,主要角度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影响因素等。化学平衡移动问题,往往结合图象进行考查,考查学生读图识表,得出结论的能力;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具体影响及其规律也多有考查,并且要求学生真正理解。化学平衡常数是高考新增热点,命题角度有二:一是表达式及计算,二是影响因素。宁夏、海南偏重于化学平衡常数的求算,特别是海南;山东、广东、北京、江苏等省份,则偏重于表达式及影响因素的考查。将化学平衡常数借助图象考查,同时结合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化学反应速率等问题,是高考最欢迎的题型之一。

五、电解质溶液

12

《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kuz31hv5t02tjb2ir6i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