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166中作文:恶搞杜甫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0:44: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我看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166中学 高三八班 王培珊

在喧嚣浮华的现代社会。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传统文化,街上固然还有古代名人的纪念馆,课本里固然还有古代散文,书架上固然还有古代文化典籍,但传统文化却从人们的心底渐渐淡出,现代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发自真心的热爱。

“杜甫很忙”的图片毫无疑问显示了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人们不再为杜甫的悲天悯人和乱世遭遇而感慨动容,也不再为“诗史”中的字字血泪而潸然泪下,人们把文化名人当成了恶搞的对象,成了娱乐的工具。如果真正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又怎么会做出这种亵渎传统文化的事呢?

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了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百家讲坛、文化中国等节目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许多电视台都播出类似节目宣杨传统文化,讲解历史的书也渐渐红了起来,很多人都读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等图书。传统文化已经被揭开了神密面纱,走向大众.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现代人开始用心去体会,去热爱传统文化了?答案是否定的,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依然还在。人们肆无忌惮地调侃传统文化。人们说李白的“疑是地上霜是因为得了近视眼,说屈原写出充满香草美人的楚辞是由于同性恋,有人甚至研发了名为“端午节拯救屈原”的游戏??由此可见,人们知道应该继承发展传统文化 ,但对传统文化缺少发自内心的认同与热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不应停留于表面形式,而应发于真心,那是感情的召唤,而不应是浮于表面的理性的驱使。

文化中国的讲师纪连海教授为了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讲课时竞对学生讲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由于婚外恋。我相信这位名师不是随意亵渎传统文化的人,他只是开了个玩笑,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但这也体现了文化工作者的无奈,少有人真心地热爱传统文化,想用心去了解传统文化,所以文化工作者们才会用这种方式灌输文化知识。

我曾经参观过文天祥与袁崇焕的祠堂,两位民族英雄得到了相同的待遇,祠内人影稀疏,袁祠内空无一人,尘土布满了英雄的墓碑。可见,人们不是不爱国、不是不想去纪念英雄,而是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导致他们忘记了这些民族英雄,甚至对他们一无所知。

传统文化是凝聚了民族精神的精粹,我们不能淡忘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能浮于表面,要用心去理解,去体会,发自真心地认同传统文化 ,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不会失去自己的民族文化,才不会失去民族的生命与灵魂。

孟宪汾点评:

文章显示了作者深入的思考和深刻的分析。基于对中国文化的尊重这一主题,提出了更为深刻的问题:要有认同感和深深的热爱。事实充分,时代感强,说理深刻。学生中有真央的思考,十分难得。

我看文化“恶搞”

——大众文化不必抹上糖衣。 166中学 高三七班 史臣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被大多数人认为属于文化“恶搞”的现象在网络上出现。“最炫民族风”尚未过去,“最炫杜甫风”又随之袭来。PS(一种后期图片处理技术)的浪潮波及世界各个角落。从远在太平洋对岸的奥巴马,到离我们并不远的金正恩,甚至是未曾谋面的众多千百年前的古人们也都难逃此劫。他们的形象在经过PS之后显得荒诞滑稽而让人开怀大笑。文化批评家们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他们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大肆批评此类文化恶搞现象,指责制造恶作剧的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甚至是有些粗俗。我想,他们真的大惊小怪了。几张无伤大雅的合成图片并不能让远在唐朝的杜甫身名俱裂,本来就算不上高尚的大众文化也无需被包装得富丽堂皇。

近年来,文化界“低俗”与“高雅”之辩此起彼伏,从韩寒与郭敬明,到郭德纲与周立波,原本属于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比较却被别有用心之人引申为“低俗”与“高雅”的对决。有人说韩寒笔下的文字粗俗而不修边幅,少修辞而多白话,甚至不时冒出一两个脏字,简直就是在毒害青少年,自然应当归入“低俗文化”之列。郭德纲的相声整天以讥讽挖苦他人为乐趣,凭空捏造故事情节,毫无教育意义,因此也属于“低俗文化”。而一些主要面向上流社会的交响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则一般被认为是“高雅文化”。看到这个分类依据,我惊为天人。他们竟然能把低俗与高雅区分得这么清楚,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

我并不认为文化有“低俗”与“高雅”之区别,更不曾有高低贵贱之辩。各种各样的文化,只要是被大众所接受并喜爱的,就必然有它的优点与价值。倘若这类草根文化并不伤害他人情感,也不触犯法律法规,我们为何要禁止它呢? 听说这几年各地电视台涌现出一大批综艺节目,大多是年轻人参加的歌舞选秀一类的娱乐节目,节目现场气氛热烈,台下观众热情高涨,场外观众跃跃欲试。我虽然从未看过这类节目,但前几天听说广电总局将地方台的娱乐节目播出时间加以限制,大幅缩减播出时间,于是我决定去看一看。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在网上找到了一期名为“快乐女声”的大众歌手选秀节目后,我发现这节目并非像那些时评家们所说的那样低俗,反倒是参加节目的选手们在台下自己想法设法强化自己,将参与节目视作对自己的一次磨练的场景让我印象很深。

在通常被我们认为是文化比较繁荣的美国,有一档叫《奥普拉脱口秀》的节目风靡全美二十多年,播出了三千多期节目。我看过几期这个节目,内容其实再平常不过,节目中通常涉及很多话题,大多是最贴近生活的热点问题,像家庭装修、理财、儿童安全,甚至是减肥。也许在国内一些文化界名人看来,这节目并不入流,毫无价值可言,但事实就是,它霸占了时代周刊电视节目清单头名二十年。若是细看,虽然节目偶尔请到各界名人,但参与者大多为当地草根平民,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通过和参与者交流从而解决一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节目在形式上也相对灵活,大家在节目中无所不谈,现场气氛相当热烈。可见,文化未必一定要登大雅之堂,却必须扎根社会底层,这也许正是奥普拉的节目经久不衰的要诀。

再看看如今红遍全国的各式杜甫画像,不过是再普遍的草根文化罢了,它既不能登上电视,也不能给人以教育意义,甚至连廉价都算不上。但最重要的是,它能带给人乐趣,并且这乐趣不建立在任何人或团体的痛苦情绪之上。前几天我

曾随手把微博上一张“杜甫图”拿给我爷爷看,没相当他竟乐得前仰后合。在这种最纯粹的乐趣面前,又有什么“低俗”与“高雅”之分呢?

大众文化就是最普通、最底层的能带给人们乐趣的草根文化,它不必被加以任何修饰和包装,更无须被冠以任何深刻的内涵。这正是,大众文化不必抹上糖衣。

孟宪汾点评:

文章似乎更像一篇时评,结合当下的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的文化生活,表达了自己对新新文化风潮的一种认识,观点正确与否不重要,但丰富的中外的事例的印证,却也说的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布局看似随意无章法,实则有严谨的论证。

搜索更多关于: 166中作文:恶搞杜甫 的文档
166中作文:恶搞杜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kvfd2hssm9d31q9oe9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