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 3.联系选文看,阿长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下列概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好事的人。
B.阿长是一个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人。
C.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烦琐之至的人,但有时也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 D.阿长是一个很不幸,但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是一个热情、朴实,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
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的“确有伟大的神力”是“我”对阿长由衷的称颂。 B.文章不写阿长买书的过程是为了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C.“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中的心理描写表明作者对阿长的关心询问并未放在心上,但并无瞧不起她,轻视她的意思。 D.“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当时震惊的情态。
二、阅读《老王》第8段至结尾,完成题目。
1.对选文中老王“送鸡蛋”一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因为“我”一家经常帮助、照顾他,他用鸡蛋和香油来表达心意。 B.表现了老王是一个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人。
C.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病入膏肓,用不着补充营养了,还不如送给别人。 D.老王在心里把“我们”一家当作了亲人,在生命要结束的时候,他来道别。 2.选文用词洗练老到,很值得品味。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A.“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本句用“镶嵌”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如果用“站立”等词就不能表现这层意思。 B.“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这是因为老王的形象把“我”吓坏了,总不能集中精力去数,所以“我”觉得鸡蛋多得“数不完”。
C.“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一句中的“强笑”说明笑得不自然,体现出“我”对病危中的老王的同情。
D.“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的“攥”表达了老王矛盾的心情:既不好意思,又很难过。用的是动作描写。
3.“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句中的“那”指代“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这种感受。 B.句中“幸运的人”指自己,“不幸者”指老王。
C.老王去世好几年了,作者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主要原因是最后一次给了老王钱。
D.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
4.这几段文字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感情真挚,含蓄深沉。 C.感情深沉,清新婉约。
6
B.感情真挚,朴素简洁。 D.感情炽烈,幽默诙谐。
参考答案
一、
1.B 简单概括事件的要点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简要而明确,B项最准确。 2.B 本选项最能表现出“我”得到书的出乎意料及给“我”的内心触动。 3.B 本题要求是选文表现的阿长的形象,B项最准确。
4.C 作者对阿长的关心询问并未放在心上,是不抱有任何希望,是从内心瞧不起、轻视阿长的。 二、
1.C 老王是一个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人,C项分析不符合人物性格。 2.B “我”之所以会觉得鸡蛋多得“数不完”,是因为老王在临死前一天还想着“我们”一家人,还想着给“我们”一家人送点东西,他的行为感动了“我”,是他的那份情多得“数不完”。
3.C 结合选文,可明确“我”感到“愧怍”是因为回想起来,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
4.B 结合选文内容,特别是最后两段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对老王的愧怍之心溢于言表,在朴素简洁的语言中饱含着对老王的深挚感情。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