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笔墨,窥见作者独上高楼时的拔俗气概和借问画舫时的洒脱神情。
活水问源头七二名泉随地涌 好山排对面一千尊佛隔墙看——张裕钊题于大明湖历下亭
宛在水中央垂柳当门花四壁 坐看云起处好似远郊佛千尊——清·刘鹗题于大明湖历下亭
云蓝水碧之间看杨柳楼台荷花世界
树绿山青而外认圣贤桑梓齐鲁封疆——题于大明湖历下亭
凿壁开窗最可喜雪霁南山霞明东海
庋床枕水有几个春宵听雨秋月弹琴——丰申泰题于大明湖历下亭
胜景画图开忆杜老当年豪气纵横倾北海
酒痕襟袖满自杭州至此风光明媚似西湖——大明湖历下亭
於乎前王不忘春省耕秋省敛游豫为诸侯度
大哉圣人之道智乐水仁乐山上下与天地同——题于大明湖历下亭
何人负渔洋才名对残照西风留得诗篇传海内
此地经杜陵小憩问湖光山色何能潇洒似江南——题于大明湖历下亭
前不见古人痛饮狂歌争艳说北海壶觞杜陵诗笔
此中有真意洗心涤虑好领略佛山倒影湖水涵清——任奉刚题于大明湖历下亭
李北海亦豪哉杯酒相邀顿教历下古亭千古入诗人歌咏
杜少陵已往矣湖山如昨试问济南过客有谁继名士风流——龚蔼仁题于大明湖历下亭。注:李北海——李邕
室有余香谢草郑兰燕桂树 家有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秋柳园在大明湖东南,园取王渔洋《秋柳》诗名。
历下亭中坐怀古
水西桥畔卧吹笙——王士桢(字渔洋):题于秋柳园
济南大明湖历下亭(一)
风雨送新凉,看一派柳浪竹烟,空翠染成摩诘画 湖山开晚霁,爱十里红情绿意,冷香飞上浣花诗
大明湖位于济南市旧城北部,《老残游记》称城内“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历下亭在湖中的小岛上,始建于北魏。今存为清代建筑。上联写雨中之景。和风细雨送来了阵阵凉意,放眼一看,柳枝摇曳,竹含烟雾,雨幕中苍翠欲滴的景色好似王摩诘的一幅名画。
“浪”字描绘了柳枝在风雨中摇曳的风姿。“烟”字表现了雨打竹林,雾气升腾,一片迷濛的景象。摩诘,唐代诗画家王维的字。下联绘雨后风光。雨止之后,丛丛绿树,簇簇红花,在夕阳中更加妩媚多姿,有如五代时诗人韦庄《浣花集》里一首首动人的诗歌。此联用古代著名画家的画和著名诗人的诗来比历下亭雨中雨后的美景,与传统的说法“画是无声之诗,诗是有声之画”相通。
济南大明湖历下亭(二)
有鹤松皆古 无花地亦香
联语用律诗工对的手法,赞美古国名亭的秀美:上联谓此地有古松鹤舞,环境清雅古朴;下联极
写此地景色富有雅趣,不需要再以香花来增添芬芳。联语文字简练,隽永有味。
济南大明湖历下亭(三)
山左称有古历亭,坐览一带幽燕之盛 当今谁是名下士?不觉三叹感慨而兴 ------何绍基
上联写登亭所见。说亭上可纵览自古以来幽燕一带人文荟萃的盛况。山左,太行山之左,为山东别称。幽燕,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陈子昂《感遇》诗:“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下联写登亭所感。“当今谁是名下士?”是针对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句“济南名士多”而问。因时势日下,“名士”不多,故作者“三叹”之余且丛生无限“感慨”。本联气韵老成,言简意赅。因对仗关系,“幽燕一带”作“一带幽燕”,这是倒装句法。
济南大明湖历下亭(四) 独上高楼,是山色湖光胜处 谁家画舫,正清歌美酒良时
------方萱年
上联从静的角度写,登上高楼,俯瞰全景,把干佛,厶山色、大明湖湖光,尽收眼底,突出了历下亭的秀丽。下联从动的角度写,画舫穿行,满載着清歌美酒,不负良时,这就构成了流动画面,使游人的声音笑貌。仿佛都浮现了出来。上下联高下相映,动静咸宜,把历下亭的美写得浓淡适度,恰到好处。读者可以透过楹联笔墨,窥见作者独上高楼时的拔俗气概和借问画舫时的洒脱神情。
近日读到一些写遐园的文章,均提到了一副对联:“和风飞清响,时鸟多好音。”然而,对其出处,却叙述不一。有的说是于右任撰写;有的说是陆机诗句,于右任摘录。到底哪一种说法更为准确,为什么会有这两种说法,本文试图做一下探讨。
遐园位于济南大明湖南岸,是老山东省图书馆的所在,成于1909年秋,为时任山东提学使的罗正钧先生意启民智而主持修建。其风格仿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名取《诗·小雅·白驹》中“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的“遐”字之雅意。
铁保亦所书大明湖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郭沫若题稼轩祠联: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题藕神(李清照)祠联: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辞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南丰祠联:
作湖山一日主人看万脉奔流诸峰罗列 历唐宋百年过客有少陵诗篇曾巩文章
明昌钟亭联:
金钟鸣处蛙声静 璧月升时客梦清
北极阁联:
宫中下见南山近 城上平临北斗悬
感应泉联:
华泉墨宝留青史 古井清波印月明
月下亭联:
数点雨声风约住 一簇花影月移来
历下亭对联:
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