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部分)已打印[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21:03: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作为质和量之统一的度,就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在度中,质和量处于不可分离的统一中。

首先,度是质和量的互相结合。 其次,度又是质和量的互相规定。 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状态,是客观辩证法的重要内涵之一,它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质、量、度作为规范事物存在的基本范畴,转化为方法论就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其相互关系,定性分析是判断事物所具有的各种因素、属性及其运动状态的分析;定量分析是判定各种因素、属性的数值和数量关系的分析。

2、在研究事物时,我们可以先采用定性的方法,而暂时撇开它的量;进而可以采用定量的方法,而暂时撇开它的质。但要真正了解事物,就必须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统一起来,把质和量统一起来,即学握它的度。

量变和质变及其二者关系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来的。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或两种状态。量变即事物量的变化,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不显著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动、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化和事物功能的变异等形式。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质变表现为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的连续和渐进的中断。统一物的分解,相持、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就是质变过程中呈现的面貌。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是辩证的,二者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二、质变巩固量变的成果,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22,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及其性质、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统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它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同一关系的,或者说,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同一属性又称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具有两层含义:

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的互相依赖性。 第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相互否定、相互限制、相互离异、相互分化等等,这些都是矛盾斗争性的具体形式,从不同侧面表现着矛盾着的对立面互相排斥的含义。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另一方面,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也总是和同一性

9

相联结,为同一性所制约的。

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矛盾双方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在统一体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利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或个性是指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矛盾解决的具体形式各有其特点。

1矛盾性质的特殊性。

根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本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则是不规定事物及其过程基本性,也不一定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

2矛盾地位和矛盾方面的特殊性。 3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矛盾的特殊性作为个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又贯穿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共性统摄着个性。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3,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显示事物自己发展自己的完整过程。它表明,内在的矛盾性或内在的否定性的力量,推动现存事物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由肯定达到对自身的否定,进而再由否定达到新的肯定,即否定之否定,“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上升性和回归性的统一。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他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 否定的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它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认识论部分

24,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①实践提出了人以观念方式把握世界的客观要求,即提出了人认识世界的必要性。 ②实践以工具性活动作为条件保证,使主体对客体的观念把握即形成人的认识成为现实的可能。

③劳动实践活动不但促进了人脑的发展,而且通过活动的内化,产生了人所特有的认识结构和因式,形成专属于人的认识能力。

④实践促进了人的社会交往及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的认识活动具有了社会性和公共性,其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人所特有的社会性的智能活动。

10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部分)已打印[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l20f9v2s34n25q6n2do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