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鹿角和鹿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鹿角和鹿腿》出自《伊索寓言》,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三课课文。本单元是以文体组元,主题为“寓言故事”。
单元导读中对学习寓言故事的要求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课文主要讲述了一只鹿来到池塘边看着自己的倒影,正在欣赏美丽的角而抱怨难看的腿时,发现一头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他拼命奔逃,可途中那美丽的角被树枝挂住,让他险些丧命,而那难看的腿却帮他狮口逃生。他由此发出感叹,对角和腿有了新的认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课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鹿很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腿太难看;第二部分(第五、第六自然段)叙述了鹿狮口逃生的经过;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借鹿之口点明寓意。课文四次写出鹿的自言自语,对鹿心理的描写很细腻,展现了鹿的心理变化,推动故事发展。
统编教材按主题单元编排学习内容,本单元主题是“寓言故事”,语文要素为“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其实,学生自入小学以来,已接触多篇寓言故事。如《乌鸦喝水》《坐井观天》《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等;通过学习故事,了解寓言特点,明白阅读寓言故事,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可见本课读寓言故事的主要目的也是“明白其中的道理”。
紧扣单元目标,结合本课内容,从课后练习题入手,在故事情节中明白寓言告诉的道理,将鹿四次自言自语为抓手,感受鹿心理变化,前三次对角与腿的态度与第四次对角与腿不同的感叹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成为有力的反击,重点学习“狮口逃生”第5.6自然段的描写,在狮口逃生的惊险画面以及鹿的心情变化中,助推寓意的感悟。另外,让学生自由思考与表达,对照感悟,通过寓言反观生活,结合课
后第3题突破难点,领悟寓意。
本次教学对象是汇川区第十四小学三年级学生,是借班上课,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较有一定基础,字、词的学习和把握故事内容、以及读出鹿的心情变化等几方面的学习易把握。但根据词语提示,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并努力讲得具体、生动的练习与反馈,以及关联生活,体会寓言与生活密切联系应是本课教学时不易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内容以及课后练习题的安排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认识“皱、配”等5个生字,读准“称、禁”等4个多音字,会写“鹿、塘”等12 个字,会写“池塘、痛快”等17个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能读出鹿的心情变化;能从“外表”与“实用”之间的关联出发理解寓意。
3.能根据词语提示,想象具体情境,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清楚,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词,理解故事内容,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皱、配、怨、狮、逼”5个生字和“称、禁”2个多音字。会写“鹿、塘、映、欣、致、配、传”7个生字。会写“池塘、痛快”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指导读出鹿前3次的心情变化。
【教学步骤】(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撒、挣”2个多音字,会写“赏、哎、叹”3个生字。
2.通过了解故事内容,指导学生读出心情变化,明白其中的道理。
3.能根据词语提示,想象具体情境,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清楚,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故事内容,指导学生读出心情变化,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能根据词语提示,想象具体情境,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清楚,激发学
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教学步骤】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题
1.谈话,质疑导入:同学们,这节课小鹿将和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第七课,我们将会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猜寓言故事名称从而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自然进入课文学习。】
二、回顾课文,感受心情变化 1.抓重点词句,引读前三次心情的变化 (1)出示第一次自言自语:体会心情。
(2)出示第二次自言自语,抓关键词“美丽、欣赏”体会心情。从两个感叹号和两个“多么”体会心情,指导朗读。
(3)指导书写生字“赏、哎、叹”
(3)从小鹿第三次自言自语中抓关键词“抱怨、难看”感受心情的变化。
A.出示句子,体会心情。
B.从动作、神态、语言中感受心情,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引读鹿前三次自言自语的语句,感受鹿心理变化,从而顺势学习“狮口逃生”环节。】
三.聚焦险情,体会第四次心情,感悟寓意。
1.默读课文5、6自然段,想想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改变了鹿的看法呢?
2.交流、明晰险情。
3.指名读一读第6自解段。随文认读多音字“撒、挣”。
4.当鹿经历了“狮口逃生”这件事后,他的心情发生了一些变化,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鹿又对自己说了什么?
5.学生反馈,感受心情。
6.感悟鹿第四次自言自语,抓住“差点儿送命、狮口逃生”感受心情变化,体会寓意。
【设计意图:重点学习“狮口逃生”第5.6自然段的描写,随文认读多音字,
通过学习狮口逃生的惊险画面,感悟心情变化。顺而体会寓意】
四、示范引领、练讲故事。 1.根据提示语,练讲故事。。 A .同桌互相练讲故事,互相评价。 B.上台展示讲故事。
【设计意图:讲述故事是本堂课的重点与难点,通过理解故事,示范引领,借助提示语,用上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讲述故事。】
五、推荐读物,走进经典 1.了解《伊索寓言》。 2.方法示范,走进经典。
【设计意图:在推荐中进一步感知故事与寓意之间的关系,认识《伊索寓言》的写作特点,激发阅读愿望。】
板书设计:
7.鹿角和鹿腿
角 美 丽 欣赏 差点送命
狮口逃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