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音乐鉴赏《永恒的“蝴蝶” -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2:45: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永恒的“蝴蝶”

[教案内容]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 写成并首演的大型管弦乐作品。他们一位熟悉小提琴和越剧,一位全面掌握了各种作曲技法,当时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 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 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答,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 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取“草桥结拜” 、“英台抗婚” 和“坟前化蝶” 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点,是“中国自己的交响乐” 、“民族的交响音乐” 。本课是一节欣赏课。

[设计思路】

我们知道音乐形象思维是从音乐音响感知开始的,经过集中概括产生具体的形象思维,同时伴随着感情体验与想象、联想直至理解认识音乐的思想意境。音乐是用听觉 感受的声音艺术,是在时空中流动的瞬间即逝的艺术,是有生命的用心灵去感受的情感的艺术。本课在欣赏教学中加强对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和声等音乐要素 的音响感知及理性的分析,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形象思维能力。本课还贯彻以听为主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创设意境、展开联想,引导学生以音乐 故事发展为主要线索,通过对各乐段的分析,层层深入的意境,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本课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后听辨、 熟记、分析、探讨、演唱、演奏、联想、创造等多种形式参与,让全体学生在课堂相互合作交往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正是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共同参与 欣赏,直接亲身体验音乐。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增长创造的实践能力。这种教法打破了封闭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每个学生成 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并背唱,教学难点是理解曲式结构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外来艺术形式与本土素材相结合 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学习标题

音乐欣赏的

方法,认识奏鸣曲式结构。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理解作品的能力以及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

活动,培养

学生对音乐的感 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受到梁祝的真挚爱情及对封建势力强烈反抗

精神的感

染,产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的理解与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风格交响乐,增强民族

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 国有两部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一部是《二泉映月》,另一部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外国人把它称为 《蝴蝶的爱情》、“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正是由于这部音乐作品,中国的蝴蝶才会显得如此的美丽动人,因为在音乐家的笔下它获得了永生。师点题:“永 恒”的蝴蝶

二、分段式欣赏——呈示部:

1、引子: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引出长笛活泼明快及双簧管优美的独奏旋律,描绘出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思考:在这段音乐中爱情主题一共反复几次?分别由什么乐器演奏?曲式

构?大提琴和小提琴演奏的乐句对答表现了什么内容?连接部起什么作用? 2、 主部:在清淡的竖琴伴奏下独奏小提琴奏出纯朴美丽的爱情主题,然后和大提琴对答呼应比拟梁山伯与祝英台草桥结拜的情景。爱情主题第三次由全体乐队奏出,进 一步歌颂了他们之间真挚纯洁的爱情。连接部展示了一个华彩乐段,小提琴显示出娴熟的演奏技巧,为音乐情感的表现作了承上启下的铺垫。本段为单三部曲式。

思考:速度上有什么变化?副部主题出现了几次?与第一插部的关系?曲式

结构?刻划了什么音乐形象?熟记副部主题及第一、二插部音乐

3、副部:整个段落通过副部主题的三次回旋出现和两个插部的补充对比,加之采用了小快板的速度,把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同窗求学时情同手足、形影不离、亲密无间、共读共玩的幸福生活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来了。第一插部由副部主题加花变奏而成。

思考:本段音乐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什么情绪?大小提琴对话使你想到什么?音乐描绘了哪个情节?本段音乐主题与主部主题的关系?熟记音乐主题。

4、结束部:音乐的速度一下子由活泼的小快板转为哀伤的慢板,

它的音乐由

主部主题变化而来。其徐缓的速度、下行的旋律、清淡的和声配器表现了十八相 送、长亭惜别二人恋恋不舍的情景,把一个长亭送别、难分难舍的感人画面呈现 在人们面前。

——展开部:

思考:音乐发生了哪些变化?给你什么感受和情绪体验?试找出封建势力主题及抗婚主题,分别用什么乐器代表?由哪个主题发展而来?它们的节奏都有什么特点?

1、第一阶段:突然音乐转入低沉阴暗的气氛,象征不祥之兆。引子主题的音

调由大提琴、大管奏出,加上大锣的沉重音响的衬托显得阴沉可怕,接着紧张的气

氛不断加剧,引子主题逐渐发展为代表封建势力的主题,用铜管乐器演奏代表着封

建势力的凶暴残酷。独奏小提琴用戏曲中散板的节奏形式,叙述祝英台悲痛不安的

心情。紧接着乐队快板全奏以强烈的切分和弦奏出由副部主题变化而来的反抗主 题,强烈的音调、有力的弓根演奏刻画了祝英台对封建势力的反抗和痛苦不安的心 情。这两个主题形成了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交替出现, 造成了鲜明的形象冲突。最后不断激化形成抗婚场面,掀起了全曲矛盾冲突的第一

高潮,终于强大的封建势力占据了上风压倒一切。 学生活动:唱封建势力主题及抗婚主题并与原主题对比(教师出示乐谱)请学生用身势或舞蹈表现祝英台的内心世界

2、第二阶段:这时音乐缠绵悱侧、如泣如诉出现楼台相会的场面。接着大小提琴第三次对答,把梁山伯与祝英台互诉衷肠及其悲伤、怨恨、愤懑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思考及活动:

大小提琴的对答与前两次对答在音乐上有什么区别?男生用圆润深沉的音色哼唱大提琴旋律,女生用明亮柔和的音色哼唱小提琴声部,进一步体验楼台会的情感。

3、 第三阶段:音乐急转直下,变得激昂而果断。独奏小提琴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加上板鼓的对托,类似于我国戏曲音乐中的紧拉慢唱,如泣如诉、悲愤 不己把祝英台在坟前向苍天控诉的悲痛心情作了深刻生动的描写。最后锣跋齐鸣,英台纵身投坟。由引子主题发展而来的旋律由全体乐队奏出,把音乐推向全曲的最 高潮,描写了人们对封建势力的愤恨和控诉,以及对英台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的歌颂。

思考活动:学生自组打击乐队并选出乐队指挥为本段音乐配伴奏进行即兴表演本段音乐有什么特点?对它与外来乐器相结合谈谈你的看法

三、再现部:

长笛的华彩旋律和竖琴的琵音,把音乐带入神仙境界。在加上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独奏小提琴重新奏出爱情主题,仿佛化为彩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鲜花丛中翩翩起舞。

二、整体性欣赏:

教师完整播放大型交响乐队演出录像,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以下表格:

1、找出乐曲中小提琴与其他乐器的竞奏处

2、找出乐曲中模仿民乐的演奏技巧及模仿戏曲音乐表现手法处 3、本课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

4、谈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特色

三、综合性欣赏:

1、学生欣赏教师用小提琴演奏《梁祝》各主题,小组采用竞赛的形式快速说

出它是哪个主题并演唱

2、学生根据上节课教师布置的作业分绘画组、乐器演奏组、舞蹈组、戏剧 组、资料收集等组,上台展示、表演和台下同学自娱自乐 3、 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梁祝》各场景的绘画作品

4、学生用自己所学的乐器演奏《梁祝》里各自所喜欢的主题 5、学生上台表演自编自创舞蹈《化蝶》 6、学生表演自编舞台剧《大话梁祝》

7、学生展示收集的各种版本的《梁祝》影碟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请给你喜欢的主题填词 2、写赏乐随笔 结构 乐器 速度、曲式 意境 其他 引子 竖琴、长笛、 抒情的慢中春光明媚 单簧管 板 鸟语花香 主部 小提琴 抒情的慢中爱情主题 大、小提琴 板 草桥结拜 第一次竞奏 呈乐队全奏 单三部曲式 再现爱情主示题 部 连接部 小提琴华彩 技巧表现 承上启下 副部 木管、小提、 回旋曲式 同窗三载 小提模仿古筝、竖弦乐 活泼的小快共读共玩 琴弦乐模仿琵琶板 演奏 结束部 大、小提琴 慢板 十八相送 第二次竞奏,主部长亭惜别 主题变化而来 展 开Ⅰ 部 Ⅱ Ⅲ 再引子 现部 主部 小提琴、 铜管乐器 大、小提琴 小提琴、乐队 长笛、竖琴 大、小提琴 快板、散板、 快板 慢板 急板、散板、 快板 安静的慢板 抒情的慢中板 单三部曲式 逼婚抗婚 楼台相会 互诉衷情 坟前控诉 哭灵投坟 神仙境界 彩蝶双飞 翩翩起舞 引子、副部主题发展而来 第三次竞奏,主部主题变化而来

高中音乐鉴赏《永恒的“蝴蝶” -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ldip2p6855gf8x599ez10e609m87w01bb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