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学案
一、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回忆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等。
2、能力目标: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目标:分析掌握人物形象,学习并借鉴人物性格的积极意义。 二、知识梳理: (一)背景回顾:
本文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记叙了战国时赵国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四个重要人物的事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集中描写了蔺相如由宦者令缪贤的一个食客而成为赵国上卿得经历,同时对廉颇也做了生动的记叙。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争雄,秦的实力最强。为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其他六国中,实力比较强大得楚国和赵国成为秦实现企图的主要障碍。当时秦国正集中主要力量对付楚国,虽然对赵国也虎视眈眈,不时蚕食侵吞,却还抽不出力量来大举进攻。课文记述的事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三、复习效果检测(见附页) 四、能力训练 一词多义 (1)负
①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动用法 . ②秦贪,负其强 凭借 .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 .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 .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负 .(2)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拉 .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延请 . ③相如引车避匿 掉转 .(3)顾
① 相如顾召御史书曰 回头 . ②顾野有麦场 环视 .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拜访 . ④莫我肯顾 顾惜 .
⑤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后于赵者 只是 .(4)以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借 .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用 .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表修饰 .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来 .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而
① 夫秦强而赵弱 并列关系 .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如果 .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 顺承关系 . 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转折关系 .(6)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乘机) .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乘机 .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经由,通过 . ④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沿袭 .
五、文本探讨
1、 分析蔺相如、廉颇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蔺相如:
1.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 怀坦荡、热爱祖国; (苏轼:“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2.廉 颇:勇武过人、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 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 为人坦诚、勇于改错、忠心爱国、深谋虑。
2、 根据上题对人物形象性格的分析把握,仿照下面的颁奖词,为廉颇、蔺相如这两个人各写
一段颁奖词。
示例: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蔺相如:披龙鳞,逆圣听,秦王面前有礼有节,不卑不亢;让位次,避锋芒,廉颇面前有忍有谅,不争不辩。没有刀光剑影的战场,唇枪舌剑,胜人百万雄师,大智大勇护一国尊严;不乏名利之争的朝廷,雍容大度,容他排挤争夺,大人大量思社稷安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赵国危亡始见相如肝胆。
廉颇:晓战催金鼓,梦伴兵车行。攻城拔寨,威震朝野,你是战功赫赫的真英豪;负荆请罪,知错能改,你是深谋远虑的伟丈夫。从名利之争到幡然醒悟,你超越了自我走向了博大,将真诚和坦荡用斑斓青史传向无限久远的未来!一段将相和的美谈,一曲荡气回肠的绝唱,驰誉九州,烛照千古。
3、思考一下,《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运用了哪些方法将廉颇、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写的栩栩如生?试着加以总结一下。 一、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缪贤荐贤----先声夺人
二、对比映衬,相辅相成
廉蔺对比:身份地位高低贵贱的强 烈反差
赵国君臣对秦欺诈性的手足无措----衬托蔺相如的智谋过人 秦王贪婪与欺诈----反衬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
秦王色厉内荏,窘态毕露-----反衬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三、细节描写,形神兼备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冠。” —寥寥数字,形神兼备
“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前” “跪”二字 可见机智勇敢,精准传神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仅此两笔,展尽凛然正气。 六、课内训练
1—6题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1.例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B ) .
A.春风不度玉门关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2.例句:“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C ) .
A.乃置酒请之 B.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 C.请以赵十五城为大王寿 D.请奉盆缶秦王 ..3.例句:“而君幸于赵王”(A ) .
A.高雅得幸于胡亥 B.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C.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D.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4.例句:“固请,召有司案图”( C ) .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管仲固谏不听 D.鄙人固陋,不知..忌讳
5.例句:“相如因持璧却立”( A ) .
A.敌不敢至,虽至必却 B.王者不却众庶 ..C.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例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D ) .
A.阿母谢媒人 B.乃令张良留谢 ..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7.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B ) A.舍相如广成传舍 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C.左右欲刃相如 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
8.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C )
A.完璧归赵 B.宁许以负秦..曲
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毕礼而归之 ..
9.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含义
A.臣愿奉璧往使 奉 通 捧 ,解释:捧着
B.拜送书于庭 庭 通 廷 ,解释:庭堂
C.召有司案图 案 通 按 ,解释:查看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 通 熟 ,解释: 仔细
10.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B )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④决负约不偿城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⑥明年复攻赵 ....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
A.③④ B.④⑧ C.⑥⑧ D.③⑥ 11.给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
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君何以知燕王 ④拜送书于庭 ⑤何功之有哉 ⑥使不辱于诸侯 ⑦此人力士 ⑧谁可使者
⑨为夫婿所薄 ⑩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判断句: 1、7 被动句:2、6、9
宾语前置:3、 5 谓语前置: 8 状语后置:10 12.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B )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
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⑤以空言求璧 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⑧以绝秦...望 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 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 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 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
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3.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A )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百者多徒行 ..
14.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D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 15.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B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七、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 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巿,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 ) A.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 称:谈论 .B.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 绐:欺骗 .
C.而归直于秦 直:通“值”,价值 .D.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巿 僇:侮辱 .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C ) A.得其情而畏之则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之二虫,又何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