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作业
一 在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
1 从萨哈罗夫的呼吁谈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2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和政治的关系 3 从李森科事件谈科学和民主的关系
4 从万尼瓦尔·布什的建议谈科学和社会的契约关系 5 斯诺命题和两种文化的融合 6 默顿的科学规范和现实
二 大作业按论文格式撰写,包括:题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正文部分不少于4000字。题名、摘要、关键词不需要译成英文。文末的参考文献必须严格按规范注写。
三 大作业须提交纸版和电子版。纸版论文在最后一次课(第8周)上课时提交。各专业推选一位同学担任课代表,负责收齐电子版作业,将压缩后的文件夹以学院专业为文件名,
四 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正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图、表、数据等均须注明出处,并按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标注,出处在文末参考文献中按同样顺序列出,相同的文献使用相同的文献序号。
五 纸版作业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不需独立的封面页。首页左上角注明学院、专业、姓名和学号。
六 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交作业,必须提前将缓交申请发送到上述电子邮箱,说明情况并告知本专业的课代表。经同意后,作业可缓两周提交。
七 请各位同学协助完成一个小问卷调查,附在电子版作业的后面。感
谢各位协助我们改进“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教学! 注:
1 安德烈·萨哈罗夫(Andrei Dmitrievich Sakharov ),苏联核物理学家,在苏联研制氢弹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60年代开始活跃于政坛,反对核武器扩散,呼吁各国停止在地面进行核试验,也参和促成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在1963年的签署。1975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 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美国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 3 特罗菲姆·邓尼索维奇·李森科(Trofim Denisovich Lysenko),苏联生物学家。 4 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美国著名工程师、科学家。二战末,为回应罗斯福总统的咨询,组织专家学者写作《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该报告认为“基础研究是技术进步的先行官”,建议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不以使用为目的的基础研究。
5 斯诺(Charles Percy Snow),英国学者。1959年,在剑桥大学发表了“两种文化和科学革命”的演讲。 6 默顿(Robert King Merton),美国科学社会学家,1942年撰文《论科学和民主》,提出科学的规范。
关于“自然辩证法概论”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
“自然辩证法概论”是一个涉及诸多学科的知识体系,涵盖面十分宽广。从2011年开始,“自然辩证法概论”由原来的54课时调整为18课时。因而,如何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便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此,我们基于教学是一个“教”和“学”双向互动过程的理念,设计了这一调查问卷,了解“学”的愿望和兴趣,以期在教学大纲的框架内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请将问卷附在电子版大作业的后面,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
一 请您选择您不感兴趣的四项内容,并将其对应的代号删除:
专题 块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代号 1-1 1-2 1-3 1-4 1-5 内容 形成的背景及其发展历程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观点 科学、技术及其差异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非科学和伪科学 科学划界的参考标准 包括或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西方学者的观点 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范式理论;研究纲领;费耶阿本德的“怎样都行” 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的观点 技术自主论;社会建构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的观点 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1科学技术观 1-6 1-7 1-8 1-9 1-10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1-11 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二 请您选择您不感兴趣的四项内容,并将其对应的代号删除: 专题 块 原始自然观及古希腊自然观 代号 2-1 2-2 2-3 2-4 2科学的发展和自然观的演变 神学自然观及近代科学革命的背景 2-5 2-6 2-7 2-8 2-9 2-10 2-11 原始自然观 古希腊思想家对世界本原的思考 古希腊自然朴素自然观及其特点 基督教的兴起和神学自然观 近代科学革命的历史背景 前期成果及其对思想的影响 机械自然观 后期成果及其揭示的自然图景 辩证自然观 当代科学的发展 内容 远洋探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实验哲学等 系统科学;生态科学;代际公平的理念 包括或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近代科学革命的前期成果和机械自然观 近代科学革命的后期成果和辩证自然观 当代科学和自然观的发展 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及可持续发展自然观 请您在下一页继续选择
三 请您选择您不感兴趣的八项内容,并将其对应的代号删除: 专题 块 辩证思维及其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研究的意义 代号 3-1 3-2 3-3 3-4 3-5 创新思维 3-6 3-7 数学和系统思维方法 3-8 3-9 3 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论 3-10 3-11 3-12 3-13 3-14 科学技术活动方法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分析和综合 归纳和演绎 抽象和具体 历史和逻辑 创新思维的特征 创新思维方法 数学方法的意义和作用 系统方法的意义和作用 常用的几种系统方法 科学问题及科学问题的来源 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及选题报告的基本内容 科学事实 观察和实验 观察和实验中的若干认识论问题 科学假说及其方法论原则 科学假说的检验 技术认识及其特点 技术的预测和评估 技术方案的构思和设计 技术方案的试验和实施 创新的意义;创新思维的特征 收敛和发散思维;逻辑和非逻辑思维;直觉和顿悟;移植、交叉和跨学科方法 系统科学的发展 系统方法的意义和作用 系统分析法;信息方法;反馈控制方法;黑箱方法;功能模拟方法 科学事实的层次;科学事实的特点 观察和理论的关系;测量问题;观察的客观性;观察实验中的机遇 假说的特点;假说的结构 证实和证伪;检验的历史性问题 和科学认识的区别;技术认识的基本程序 技术预测和技术预见的区别;技术预测和技术预见的基本程序;技术评估的特点和程序 技术原理的构思方法;技术方案设计的主要方法 技术试验的特点和类型;实施技术方案的方法和程序 各范畴的概念;各思维方式的作用;四对范畴的辩证统一 内容 包括或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