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 2009—2010年金砖国家经济增长率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比较
①金砖国家经济都持续高速增长 ②金砖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都超过发达经济体 ③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④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15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11)右图中,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图片反映了( )
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②全球性的文化渗透
③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有力的推动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6.(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 )
图5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17.(2012年江苏历史,20)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右图是2000年出现的新闻漫画《最后的贵
族》。该漫画反映了( ) A.中国加入WTO与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背 B.中国申请加入WTO旨在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 C.加入WTO后中国一些企业有望增强垄断地位 D.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
材料题(
1.(2011·天津文综·13)(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右图为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的寓意。(2分)根据你的认识,谈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态度。(4分)
【答案】(3)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保持清醒头脑,迎接挑战;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合理对策;在融合与交流中坚持自主发展。
2.(2011·北京文综·40)(23分)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
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 1)分析90年代以来推动全球合作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条件。(6分)
答案: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科技的发展为共同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物质条件;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有利于各国协商解决环境问题。
3.(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
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材料三:
世界博览会主题概览 时间 1933年 1935年 1937年 1939年 1958年 1962年 1964年 1970年 1974年 主题 一个世纪的进步 通过竞争获得和平 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明日新世界 科学、文明和人性 太空时代的人类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无污染的进步 时间 1982年 1984年 1985年 1990年 1998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主题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人类与自然 海洋:未来的财富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 品特点形成的原因。
(12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世博会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
因。(12分)
【答案】(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各国联系加强。
意义: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开创举办世博会的先河;提供了各国展示文明成果的 重要平台, 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文化交流。(8分)
(2)特点:中国:以传统工艺、美术、手工业品为主;有西方色彩。 西方:以先进科技成果、工业品为主。
原因: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手工业技术精湛;现代化滞后,工业发展程度低; 中西文化交流增强。(12分)
(3)变化:19世纪关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20世纪更关注人类和平、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原因: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科技作用的两重性受到关注;冷战凸显对抗的危险;经济全球化,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导致环境、资源问题;技术革命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