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移动的效应
【思考拓展】
1.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 2.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第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失业与通胀间的长期和短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1.失业经济学解释 2.奥肯定率 3.通胀原因 4.菲利普斯曲线
【基本要求】
了解:失业经济学解释 理解:通胀原因 掌握:菲利普斯曲线
【本章重点】
菲利普斯曲线
【本章难点】
通胀原因
【思考拓展】
1.通胀原因 2.菲利普斯曲线
第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教学内容】
- 8 -
1.汇率和对外贸易 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3.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基本要求】
了解:汇率和对外贸易 理解: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掌握: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本章重点】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本章难点】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思考拓展】
1.推导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第九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新古典增长模型
【教学内容】
1.增长核算 2.新古典增长模型 3.经济周期理论
【基本要求】
了解:经济周期理论 理解:增长核算 掌握:新古典增长模型
【本章重点】
新古典增长模型
【本章难点】
新古典增长模型
- 9 -
【思考拓展】
1.推导新古典增长模型 2.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四、教学改革与创新
【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
以学生关注的经济实际问题、思想中存在的疑惑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现实经济生活的关注。这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思维框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就是改过去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的做法,从学生关注的经济改革、社会发展的焦点、热点切入,引出理论。这主要是通过讨论课和课后经济学学术交流来带动整体教学的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在学生中,学生们组织了“经济热点沙龙”社团,其活动形式多样,如开展辩论赛、举办“学好经济学,誓做成功人”学术讲座、协助组织大型的财经学院“专业知识竞赛”等各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通过课程组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学生中影响较大。课堂上,老师非常重视案例教学,经常引入一些典型案例。每个暑假,都要指导学生的社会调查,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调查报告成绩的评定。毕业实习是每个学生必经的一个实践环节,毕业论文是每个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预演。
- 1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