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试件成型频率表 表9
工序 名称 检验内容 3检测频率 备注 1 1、大体积砼28天龄期每500m一组,90天龄期或设计龄期3每1000m一组; 3普通砼抗压强度 2、非大体积砼28天龄期每100m一组,90天龄期或设计龄3期每200m一组; 33.结构砼不足100m一组。 1、浇筑一般体积的结构物(如基础、墩台等)时,每一单元结构物应制取不少于2组 2、连续浇筑大体积结构物时,每200m3或每一工作班应制取不少于2组 3、每片梁(板),长16m以下的应制取1组,16m~30m应制取2组,31m~50m应制取3组,50m以上者应不少于5组。 4、就地浇筑混凝土的小桥涵,每一座或每一工作组应制取不少于2组;当原材料和配合比相同,并由同一拌合楼公路水泥混凝土 拌制时,可几座合并制取不少于2组 5、(桩基)桩身质量应进行检验。对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检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作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对混凝土预制桩及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经过核验的灌注桩,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每个柱子承台下不得少于1根。对一般项目,除已明确规定外,其他可按20%抽查,但混凝土灌注桩应全部检查。 机口成型 (仓面取样为机口取样的10%) 2 现场成型 3 碾压混凝土抗压强度 28天龄期每500m一组,90天龄期或设计龄期每1000m一组,不足500m3的至少每班取样一次。 33机口成型(仓面取样为机口取样的10%) 1. 抗渗等级 2. 抗冻等级 4 特殊砼全面检测成型 3. 劈拉强度 4. 极限拉伸 5. 弹性模量 设计龄期主要强度等级每季度各一组 机口成型 4.2混凝土拌合楼控制程序
4.2.1接收任务书
试验室拌合楼质控人员要在接收任务书时,注意任务书中的工程信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及坍落度填写是否完整,人员签字是否齐全,修改的部分要杠改签字。
4.2.2配料单的填写
第 7 页 共 25页
拌合楼质控人员根据任务单的内容,查找相对应的设计配合比,根据当天检测骨料的含水,算出施工配合比。并交试验室主任或质量负责人进行校核。配料单上签字齐全后,由拌合楼质控人员送上拌合楼。配料单样表(见附表3)
4.2.3配料单的调整
拌合楼质控人员将配料单交到拌合楼操作人员,监督拌合楼操作人员按照配料单定称,并在配料单上签字。开始打料时,试验室人员要按照任务单上的要求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根据实际出料的情况进行加减水及砂率的调整。
4.2.4混凝土的取样 1)取样
同一组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取样量应多于试验所需量的1.5倍,且宜不小于20L。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采样的方法。一般在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的约1/4处、1/2处和3/4处之间分别取样,从第一次取样到最后一次取样不宜超过15min,然后人工搅拌均匀。从取样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5min。
2)混凝土拌合物成型
①混凝土入仓温度。混凝土入仓温度不低于5℃。将混凝土温度记录在混凝土温度记录表中。混凝土温度记录表见附表4。
②混凝土坍落度
a、湿润坍落度筒及底板,坍落度筒内壁和底板上应无明水。底板应放置在坚实水平面上,并把筒放在底板中心,然后用脚踩住二边的脚踏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应保持固定的位置。
b把按要求取得的混凝土试样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人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插捣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进行,各次插捣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可以稍稍倾斜。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浇灌顶层时,混凝土应灌到高出筒口。插捣过程中,如混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顶层插捣完 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c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坍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在5-10s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150s内完成。
d提起坍落度筒后,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坍落度筒提离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
第 8 页 共 25页
样另行测定;如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该棍凝土和易性不好,应予记录备查。
e观察坍落后的混凝土试体的钻聚性及保水性。黏聚性的检查方法是用捣捧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此时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黏聚性良好,如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黏聚性不好。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合物稀浆析出的程度来评定,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锥体部分的混凝土也因失浆而骨料外露,则表明此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能不好;如坍落度筒提起后无稀浆或仅有少量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良好。
f当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大于220mm时,用钢尺测量混凝土扩展后最终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在这两个直径之差小于50mm的条件下,用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坍落扩展度值;否则,此次试验无效。如果发现粗骨料在中央集堆或边缘有水泥浆析出,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抗离析性不好,应予记录。
g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值以毫米为单位,测量精确至lmm,最终结果修约至5mm。
③拌合物(VC值)试验
a试验前将容量筒、压板等擦净、润湿。
b将碾压混凝土拌合物筛去大于40mm粒径的骨料,拌合均匀,摊平。用四分法将拌合物分成4份。取其对角线方向的两份,分两层装入容量筒,上层装至与筒口齐平。每装一层用捣棒从容量筒周边开始向中心螺旋均匀插捣25次。插捣下层时捣棒穿透该层,插捣上层时应插入下层10mm-20mm,上层插捣完毕后,用捣棒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侧方向轻轻刮平。
c将装料的容量筒固定于振动台上。把透明有机玻璃圆盘压板配重砝码加到拌合物表面。松动滑杆紧固螺栓,开动震动台同时计时。记下从振动开始到圆盘周边全部出现浆体所需用的时间,读数准确到0.1s。
d整个试验应在拌合物拌合完毕20min内完成。未进行试验的拌和物应用塑料薄膜或湿麻袋遮盖以免水分蒸发。
结果处理:以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拌和物的VC值,准至1s。当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的VC值在2s-8s、9s-16s、17s-25s范围内,两次测试结果差分别不得超过2s、3s、5s,否则该组试验作废。
④混凝土试模的要求
试模的承压面的平面度公差不得超过为边0.0005d(d为边长)试件的相邻面间的夹角90°,其公差不得超过0.5°。试件各边长直径和高的尺寸的公差不得超过1mm。
第 9 页 共 25页
⑤成型试块
(一)普通混凝土:
a成型前应检查试模尺寸并按规定在试模内表面应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
b取样或试验室拌制的混凝土应在拌制后尽短的时间内成型一般不宜超过15min c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确定混凝土成型方法,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振实;大于70mm的宜用捣棒人工捣实;检验现/浇混凝土或预制构件的混凝土试件成型方法宜与实际采用的方法相同。
d混凝土试件制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取样或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应至少用铁锨再来回拌合三次。按坍落度要求选择成型方法成型。
用振动台振实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试模应附着或固定在符合要求的振动台上,振动时试模不得有任何跳动,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振。
用人工插捣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模内,每层的装料厚度大致相等。插捣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在插捣底层混凝土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部。插捣上层时,捣棒应贯穿上层后插入下层20mm~30mm。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倾斜,然后应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拔数次,每层插捣次数按在10000mm2截面积内不得少于12次。插捣后应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至插捣棒留下的空洞消失为止。
成型后,刮除试模上口多余的混凝土,待混凝土临近初凝时用抹刀抹平。 试块成型完后要填写混凝土成型台账,台账见附表5。 (二)碾压混凝土:
将试模内壁擦净,涂一层薄层矿物油。
将试模置于振动台上,放上套模,装料。试模断面最小尺寸为100mm时,湿筛筛出粒径超过40mm的骨料。
每装一层料用捣棒从试模周边开始向中心螺旋形均匀插捣,每100cm2插捣12次。每层插捣前用抹刀顺模边插一遍。插捣下层时用捣棒穿透该层,插捣上层时捣棒应插入下层10mm-20mm,插捣完毕将模内拌和物表面整平。
放上承压板及重块,扶正压重块或用导向杆导向,开始振动,振实时间以表面泛浆为准。
第 10 页 共 25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