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一语文教案《琵琶行并序第三课时》课时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9:09: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琵琶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王庭奎 高一语文组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导入: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种,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当人们在某个具体的情境中听到某种音乐时,就会与这种音乐产生强烈的共鸣,这就是音乐的魅力,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聆听琵琶语,走进琵琶语中的人物。

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两条线索,两个人物,一种情感。概括:两条线索,两个人物,一种情感

两条线索:明—-琵琶女的身世 暗—-作者的感受 两个人物:琵琶女、诗人

一种情感: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 品读人物,谁解沦落人

1. 琵琶女的沦落的经历是怎样的? 2. 诗歌中的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从她的自述可以看出,琵琶女是被侮辱被摧毁的对象,她的遭遇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女子普遍的悲惨命运。

3.承诗中写琵琶女诉说自己一生的遭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运用了对比手法。

过去是名满京城---现在是沦落江湖 过去是少年得意---现在是老年失意 过去是年轻貌美---现在是年老色衰 过去是门庭若市---现在是门可罗雀 过去是欢笑晏晏---今日是心酸连连

4.白居易在听过琵琶女的身世之后想到了什么?(读第四自然段) 感同身受

黄芦、苦竹、杜鹃、哀猿 感伤

5.琵琶女的遭遇为什么会引起诗人的强烈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怎么理解?那个“同”字,同在哪里?

他们都很有才华,但如今都是“沦落人”一个流落江湖,一个贬谪乡野。所以诗人写琵琶女,也是在写自己,是借此抒发心中的贬谪之悲。 四.赏析音乐,谁识琵琶声

1..是什么打动了诗人,把两个萍水相逢的陌路人联系到了一起? 2.再次欣赏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一说理由。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比喻,写不同弦乐的音色特点)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比喻,写弦乐圆润清脆)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比喻,写乐声的婉转与冷色)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比喻,写乐声沉寂后忽然变得雄壮激越) 四弦一声如裂帛。

(比喻,写乐声收尾时的干脆,不拖泥带水) 比喻的好处是化抽象为具体

2.除了直接描写乐声之外,还有那些句子写出了音乐的效果?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泪。

用听众的反应烘托出琵琶女的演奏,用有极强的艺术效果,从侧面描写音乐效果之好。 五.结语:一个独守空船,借愁诉怨,一个江头送客,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个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六、作业布置:背诵全诗。

高一语文教案《琵琶行并序第三课时》课时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m0j95c6847916195d3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