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拓展
制作家乡名胜古迹宣传手页:你最喜欢家乡的哪一处名胜古迹,用搜集到的图片或自己拍摄的照片,配以文字进行介绍,制作成宣传手页,与小伙伴进行交流。
教学评价:
1.学生搜集的资料是否是本地的名胜古迹。
2.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是否能表达自己对家乡名胜古迹的欣赏与热爱。 3.学生在介绍资料时是否积极踊跃, ┏━━━━━━┳━┓ ┃教学效果 ┃ ┃ ┣━━━━━━╋━┫ ┃主要问题 ┃ ┃ ┣━━━━━━╋━┫ ┃改进建议 ┃ ┃ ┣━━━━━━╋━┫ ┃创新点 ┃ ┃ ┗━━━━━━┻━┛
2 富饶的地方
主题目标
1.知道当地的各种特产,了解当地丰富的资源,尝试用当地的特产制作一些小饰品,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2.知道当地的特色小吃,尝试制作一种特色小吃,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由“家乡的物产”“特色小吃味道好”两个主题活动,三个页面组成。
在“家乡的物产”的第一个页面中,通过图片展示了不同地区的各种特产,如:煤、茶叶、农作物、甘蔗等,这只是各地特产的示例,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引导学生了解当地丰富的物产资源。第二个页面给大家呈现了孩子们讨论当地特产的场景,还展示了许多用当地特产制作的小玩具,目的在于提示教师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引导学生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制作有趣的装饰品,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产,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特色小吃味道好”这个页面给大家展示了当地的一些特色小吃,如臭豆腐、热干面等,这些小吃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本主题的教学要充分联系当地实际情况,以教材为依托,真正地活用教材,同时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做好调查。
活动安排:
【一、家乡的物产】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搜集当地的特产,用当地特产制作成各种小饰品,并用布袋子装好。 2.学生课前准备当地的特产以及制作小饰品所需要的材料。 ◆活动过程
1.游戏——猜猜看。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布袋子:这个袋子里装了很多宝贝,大家猜猜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2)请学生上来摸一摸,猜一猜。
2.教师向学生展示袋子里的物品,边展示,边示范介绍。
3.大家知道我们这儿还有哪些特产?请学生自由介绍当地的特产,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4.小结要点:我们生活的地方,物产很丰富。
5.教师出示用当地特产制作的各种装饰品,如:椰壳做的盒子、橘皮做的小橘灯、芦苇编的小动物等。这些装饰品好看吗?这可是用我们这儿的特产做成的,你也来试试吧。
6.比一比,看谁做得好:学生动手用自己带来的特产制作小饰品,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7.评一评:将学生制作好的小饰品摆放在讲台上,全班学生一起来评议,选 出自己最喜欢的小饰品。
◆活动要求
教师课前搜集的当地特产和用特产制作成的小饰品,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要常见,又要有地方特色。
◆活动准备
1.师生课前共同调查当地的特色小吃及其做法。
2.学生分组,各组商量制作什么小吃并了解它的做法,准备制作材料。 3.教师了解学生的制作情况,帮助学生准备制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我们生活的地方不仅风光秀美,还有很多著名的特色小吃,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品尝。 2.教师提问:通过课前调查,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小吃吗? 3.游戏——开火车。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每次介绍一种家乡小吃,依次传递,不能重复,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家乡小吃最多。
4.教师提问:在这么多的特色小吃中,你最喜欢的小吃是什么? 5.指名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特色小吃,学生相互交流。 6.学做特色小吃:今天我们也来办个“小吃一条街”。
(1)动手做一做:学生分组,各小组分别制作一种有家乡风味的特色小吃。 教师巡视,对学生有困难的地方给予帮助。
(2)评一评:互相尝一尝,看看哪个小组做的特色小吃最好吃、最地道。 ◆活动要求
1.在学做特色小吃的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小组。教师注意在操作、卫生等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与提示。
2.品尝小吃时,教师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健康卫生意识。 ◆活动拓展
在家中,和父母一起建立一份“汉味家庭食谱”,还可以和家长一起做一次汉昧家庭餐,品一品自己亲手制作的家乡特色小吃。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熟悉家乡的特产与特色小吃。
2.学生能否利用家乡的特产创造性地制作小饰品。
3.学生是否会制作一两种具有家乡风味的特色小吃,是否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4.学生分组制作小吃时,是否表现积极,是否乐于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反思
┏━━━━━┳━┓ ┃教学效果 ┃ ┃ ┣━━━━━╋━┫ ┃主要问题 ┃ ┃ ┣━━━━━╋━┫ ┃改进建议 ┃ ┃ ┣━━━━━╋━┫ ┃创新点 ┃ ┃ ┗━━━━━┻━┛
3 我们生活的地方变了样
主题目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发展。
2.展望家乡的未来,提升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建设家乡、为家乡争光的意识。 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由“我看到的变化”“欢迎你来做客”两个主题活动,四个页面组成。
“我看到的变化”有三个页面。第一个页面从农民搬新家、农村校园装饰一新、公路修进农村、农民家中安装有线电视四个角度,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变化。第二个页面通过修建超市、儿童漂亮的房间、学校安装了磁卡电话、城市住宅小区内修建了健身场所四个场景,反映了城市生活的变化。第三个页面通过将要建体育馆、将要修建大桥两个场景,让学生想象展望家乡未来的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寻找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发展。
“欢迎你来做客”的一个页面是一个学生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活动安排
◆一、我看到的变化 活动准备:
师生课前共同调查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变化,搜集各种新旧照片进行对比。 活动过程:
1.教师导人:我们生活的地方,每天都有新的变化。你注意到这些变化了吗?
2.说一说:阅读教科书第11~12页,说说书中小朋友生活的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名学生回答,并请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3.提问过渡: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变化吗,有哪些变化呢? 4.小组活动:我了解的生活的地方的变化。
学生分组,在组内展示课前搜集的生活地方的新旧照片,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说说生活的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
5.各小组派代表,说说本组成员共同发现的变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将变化的内容写入或将学生提供的新旧照片贴在相应的框中(如下图)。
6.小结要点:我们用眼晴去观察,到处都有变化。我们用心感受,我们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好。 7.畅想未来:你希望我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什么样子?画一画,写一写。 ◆活动要求
学生搜集的关于生活地方变化的资料可能比较散,教师要注意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归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