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拓展
将学生畅想生活地方的未来的作品收集起来,布置成一块展板《我们生活的地方的未来蓝图》。 ◆二、欢迎你来做客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卡通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丹丹(出示卡通木偶)。丹丹来自很远的地方,对我们这里不熟悉。谁能给她介绍一下我们生活的地方?
2.学生分组,共同商议如何给丹丹介绍我们生活的地方。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做介绍,介绍时怎样突出家乡的特点与特色。如: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哪些风光名胜和动人传说?我们这里有哪些物产和特色小吃?我们生活的地方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未来又将是什么样子?
3.展示活动:教师扮演“丹丹”的角色,各小组向“丹丹”介绍我们生活的地方。 (鼓励学生的介绍,引导学生评议哪个小组的介绍体现了我们家乡的特点与特色。)
4.“丹丹”小结:大家生活的地方真好,真想马上出去玩!我想请我的好朋友也来这里玩,大家能给她写封信,邀请她来做客吗?
5.写一写:给丹丹的朋友写一封信,向她介绍一下我们生活的地方,并邀请她来做客吧。 6.评一评:请几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信,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评一评,他们这样邀请丹丹的朋友好不好。
◆活动要求
为了增强真实感,让学生人情入境,也可借助课件模拟“丹丹”形象,让学生的介绍以“舟丹”为对象,进行模拟表演。
◆活动拓展
可以在学校的支持下联系手拉手学校的领导及老师,安排学生一对一地结对相互通信,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发现与感受到生活的地方发生的变化。
2.学生能否对生活地方的未来做合理化的想象,是否有创新与独特之处。 3.学生是否能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 4.学生能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反思:
┏━━━━━┳━┓
┃教学效果 ┃ ┃ ┣━━━━━╋━┫ ┃主要问题 ┃ ┃ ┣━━━━━╋━┫ ┃改进建议 ┃ ┃ ┣━━━━━╋━┫ ┃创新点 ┃ ┃ ┗━━━━━┻━┛
第二单元爱护我们的家园
◆单元目标 情感与态度:
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取向和生态意识。 行为与习惯: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珍惜、节约自然资源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地球上的资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初步感知周围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身感受、调查、观察等活动,了解身边的环境状况,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并学会初步的统计方法。
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人类也不得不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生态灾难。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时代的要求。一个对自然界生命漠不关心、对大自然一山一水随意索取、只顾眼前利益的人,决不能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有所作为。热爱大自然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天生就对自然界的水、植物、动物等怀有天然的好感。但如果得不到及时地保护和弘扬,这种天性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经受世俗功利的消极影响,而逐渐受到抑制甚至丧失。所以教育者应呵护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天性,使他们善良纯真的内心世界在自己的行动中积极外显出来,从小开始逐步养成高尚的环境道德和良好人格。
其实环境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存在子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应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为此,我们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选取了小学生周围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设计了“爱护我们的家园”这个单元,通过爱护环境、节约水电纸张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采用讲故事、表演、绘画、看图讲述、调查、参观、游戏等多种形式,将环境情感的培养和激发摆在首位,以此来促进环境认知和行为习惯的目标的达成,引导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标准中如下几个内容标准: 健康、安全地生活
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 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 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课时安排:
单元教学初步安排总课时:5课时 第4主题:2课时 第5主题:2课时 第6主题:1课时
4 我喜欢美好的环境
主题目标
1.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状况。
2.了解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
3.爱护公共环境卫生,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周围的环境状况,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并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人手,以实际行动为美化环境做贡献。
第16页组图展现的是生活中的一些美好环境,旨在引导学生用各种感官去发掘生活中的美好环境,体会美好环境带给人们的舒适与愉悦。
第17页活动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生活环境,旨在引导学生为创设理想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第18页组图呈现的是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的环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思考身边的污染向题。 第19页图展现的是一个“让垃圾回家”的游戏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对垃圾进行分类。
第20页组图展现的是学生“变废为宝”的手工活动,旨在倡导利废利旧的精神,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活动建议
【一、美的环境,好的心情】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收集一些美好生活环境的资料和图片。
2.学生课前调查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美好环境,并准备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1.直观导人:出示一些美好生活环境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看了图片的感受,如:美、漂亮、好看等,引出主题——美的环境。
2.交流体验: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在自己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环境,并说明为什么美,美在哪里,身处其中的感受如何。如:生活在整洁宁静、空气清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环境中,我们会感到舒适愉快、精力充沛。
3.小结要点: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还会使我们的心情也好起来。 4.意愿画:请学生用彩笔绘出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环境。 (学生自评和互评作品。) ◆活动要求
在交流体验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注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环境与人相互影响的关系上:美好的环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美好的环境需要人类的保护和创设。
◆活动拓展
选几幅好的意愿画寄给报社,把学生的美好心愿传递给社会各界,呼吁全社会共同创设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二、这儿怎么了?】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身边的一些环境污染情况,并用自己的方式记 录下来。
2.教师课前检查了解一下学生的调查记录情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