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分析》之“建筑实地考察”
课程小论文
论文题目: 山西应县木塔考察调研报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院 (系): 学生班级: 指导教师:
山西应县木塔考察调研报告
摘要:应县木塔1961年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是
现存最高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全塔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用一根铁钉,全塔共应用54种斗拱,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国家文物局对木塔的评价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最典型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上最有价值的坐标,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
关键词:应县木塔 斗拱 建筑瑰宝
应县木塔全名佛宫寺释迦塔,楼阁型建筑,平面呈八角形,位于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 (公元1195年)增修,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2012年11月,释迦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3年9月29日,国家文物局组织吴良镛、谢辰生、葛修润、江欢成等31位相关领域的院士和著名专家学者,原则同意《释迦塔严重倾斜部位及严重残损构件加固方案》。佛宫寺释迦塔与巴黎埃菲尔铁塔和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在应县的民间传说中,将木塔的建造归功于中国传说中的木匠鼻祖鲁班。传说鲁班的妹妹与哥哥赛手艺,妹妹说在一夜里能做十二双绣花鞋,哥哥鲁班要是能在一夜之间盖起一座十二层的木塔就算哥哥的手艺高。结果,鲁班真的修成了十二层的木塔,只是修完之后土地爷承受不住,塔直往地下陷,鲁班便举手一推,将塔分成两截,上半
部被他一掌拍到了今天的内蒙古一带,留下的五层慢慢地钻出地面,就成了如今的释迦塔。每年的端午节,当地百姓都要身着新装,全家老少一起相伴到木塔前烧香拜佛,并登上木塔的最高层,表示节节高升。如今,木塔受到文物保护,人们虽然不能集体登临塔上,却还是要到塔前烧香祈祷的,场面十分隆重。
释迦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有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 释迦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塔内供奉着两颗佛牙舍利,盛装在两座七宝供奉的银廓里,经考证确认为是释迦牟尼灵牙遗骨。 佛灭度后,共留下七颗佛牙舍利。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发现的两颗佛牙舍利,是南本《大般涅槃经》中记载的捷疾罗刹所隐身盗取的一双佛牙。
一般古建筑都采取矩形、单层六角或者八角平面。而木塔是采用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将木塔平分为内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供人员活动。内外遭之间又分别有地袱、栏额、普柏枋和梁、枋等纵向横向相连接,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桶式结构。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木塔的抗倒伏性能。无论内槽柱还是外槽柱,上层柱子都插在下层柱子头的斗拱上,从纵向看,形成两圈柱子网。在四个暗层内可以看到,内外槽柱之间,用斜撑、梁和短柱组成四道水平箍,也可以称为平行桁架式圈梁。两圈柱子网加上四道水平箍,使整个木构框架结合成一体,这跟现代高层建筑所采用的套筒结构相类似,从而使木塔的稳定性很好,增加了抗风抗震能力。这是应县木塔巍然屹立近千年的重要原因。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结构形式,靠它将梁、枋、柱连接成一体。由于斗拱之间不是刚性连接,所以在受到大风地震等水平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