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方法可分为逐台控制、循序控制和联锁控制三种。逐台控制是一段一段的控制;联锁控制是把某台机器的运动或某几个机器的几种运动联系起来控制。 30、试述提高棉卷质量和节约用棉的意义。在控制棉卷含杂、棉卷均匀度时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答:提高棉卷质量和节约用棉是开清棉工序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它不仅影响细纱的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成本。棉卷含杂的控制:(1)清梳除杂分工,大杂质和粘附力很小的杂质在开清棉中尽量清除,与纤维具有一定粘附力的较大杂质,也要尽量除去;对那些与棉纤维粘附力大、质量轻、容易回收的杂质,在原棉开松成小块时,甚至分离为单纤维时才能排除,可留给梳棉工序清除。(2)遵循一定的除杂原则,一是不同原棉不同处理;二是贯彻“早落、少碎、多松、少打”的原则。控制棉卷均匀度的途径:(1)充分发挥天平调节装置的作用;(2)做好混合棉的混合均匀工作;(3)做好定量供应,提高联合机内单机运转率;(4)减少车间温湿度的波动;(5)正确选用打手和尘笼的速度。
31、棉卷一般有哪些疵点,造成这些疵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棉卷疵点一般疵点有:(一)棉卷厚薄不匀:1、纵向不匀(1)原棉开松不良,回花混用过多,原料混合不匀;(2)定量供应未校正好,棉箱存棉量波动大,出棉不均匀;(3)天平调节装置不灵活,铁炮皮带过松;(4)风扇速度小,风道堵塞或漏风。
2、横向不匀(1)尘笼吸风不匀,风扇速度过小或过大;(2)打手前面补风不匀或出风不畅;(3)打手绕花。
(二)粘卷:(1)原棉含水率过高或差异太大,车间相对湿度过大,原棉成熟度差,回花或再用棉混用过多或混用不匀;(2)打手速度过高,上下尘笼吸风比例不当,防粘安装位置不正确;(3)紧压罗拉加压不足,棉卷辊加压过重,棉卷罗拉有毛刺;(4)棉卷定量过轻,棉卷长度过长,或成卷过程中棉卷起褶皱;(5)棉卷放置的时间过长。
(三)棉卷中束丝过多:(1)锯齿棉轧工不良使束丝过多,原棉含水率过高,车间相对湿度过大,再用棉、回花混用过多;(2)打手速度过高,打手和剥棉刀隔距太大,打手至尘棒、打手至给棉罗拉隔距过小,给棉罗拉加压过重;(3)输棉通道不光滑,打击机械有毛刺;(4)凝棉器风力不足,原棉在打手室中停留时间过长。
(四)棉卷含杂率过高:(1)原棉含杂率过高或差异太大,含水率高,车间相对湿度大;(2)开清点过少,打击机件速度慢,尘棒间隔距过小,打手至给棉罗拉或打手至尘棒间的隔距过大;(3)棉箱机械的运转率过低;(4)尘笼网眼堵塞,或清洁工作不良;(5)补风不合理,或风扇速度过高,回收气流过大。
(五)棉卷有破洞:( 1)开棉不足,回花混入不匀;(2)给棉罗拉或天平罗拉弯曲,打手至给棉罗拉间的隔距过大;(3)筵棉通道挂花,或尘棒、剥棉刀、梳针打手挂花;(4)尘棒处堵塞或尘笼表面飞花堵塞;(5)剥棉刀有缺
损或梳针打手部分梳针断针;(6)尘笼出棉罗拉至棉卷罗拉间牵伸过大;(7)紧压罗拉间有硬杂质卡住,或其表面有油污。
(六)棉卷大小头:(1)尘笼两侧风力不等或棉流通道一侧挂花;(2)紧压罗拉两端压力不等,棉卷压钩齿杆左右高低不一。
(七)棉卷打折:(1)原棉含水率过高,棉层厚薄不匀;(2)紧压罗拉加压不足,或棉卷扦弯曲;(3)尘笼风力不匀,上下尘笼棉量分布不当;(4)紧压罗拉至棉卷罗拉间牵伸过小。
(八)棉卷边缘不齐:(1)打手室及棉流通道两侧挂花,或棉卷小墙板发毛及积有废棉,或棉卷罗拉与紧压罗拉间过桥板两侧积聚废棉;(2)尘笼衬皮破损,剥棉刀两侧有毛刺,尘笼出棉罗拉与紧压罗拉间两侧输棉导板间距离过宽或过狭;(3)棉卷辊长度不足或发毛、发涩;(4)生头不良;(5)紧压罗拉两端夹有杂物。
(九)棉卷伸长率不一致:(1)机台间棉卷罗拉直径不一,或沟槽深浅不同,或加压重量不同;(2)满卷自停装置安装不良,或部件有磨损;(3)车间温湿度波动幅度太大。
32、开清棉工序在加工化纤时,应如何选用工艺流程及有关工艺参数? 答:工艺流程:由于化学纤维弹性好、无杂质,仅含少量疵点。所以,开清工序应采用短流程和多梳少打的工艺路线,以减少纤维的损伤、防止粘卷。打手机采用梳针滚筒以加强梳理,减少打击。
主要工艺参数选择:(1)打手转速确定,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根据打手的形式和其在开清棉联合机中所处的位置;二是考虑化纤的种类及其松解程度。一般要比加工同线密度的棉纤维低。(2)风扇转速,单打手成卷机的风扇转速应保证纤维顺利地吸向尘笼,使其在尘笼表面均匀凝聚。一般风扇与打手的速比应较加工棉纤维为大,风扇的转速宜控制在1400-1700r/min。(3)给棉罗拉的速度,以较快为好。(4)打手与给棉罗拉的隔距,由于化纤长度比棉纤维长,且与金属间的摩擦系数又较棉纤维大,所以,开清棉机上打手与给棉罗拉间的隔距应比纺棉时大,一般为11mm。(5)打手与剥棉刀之间的隔距,此隔距可与纺棉时同,若发现打手返花而造成束丝时,应适当收小至0.8-1.6mm。
(6)尘棒间的隔距,因化纤含杂少,故此隔距应比棉纺时缩小。(7)打手与尘棒间的隔距,在纺合纤时,因纤维蓬松,为了减少纤维的损伤或搓滚成团的现象,此隔距应放大。 33、怎样控制化纤卷的质量?
答:控制化纤质量的重点是提高原料的均匀混合程度、增进化纤卷地纵横向均匀程度以及防止粘卷。(1)控提高原料的混合均匀程度,应采取一些有利措施,如调整抓包机的工艺,做到勤抓少抓,使抓取的纤维块小而松,再如对松紧包不一致的原料要进行预处理,提高其开松度,减少纤维包装密度上的差异。另外还可采用多仓混棉机加强混合。(2)提高化纤卷的均匀度,应注意以下几点:通道要光洁、棉箱中的储纤量要适当、防止化纤卷厚边。(3)防止粘卷,措施有:采用凹凸罗拉防粘装置、增大上、下罗拉的压力、增大紧压罗拉
的压力、采用渐增加压、在第二、第三紧压罗拉内安装电热丝、采用重定量短定长的工艺措施和在化纤卷间加粗纱。
第三章 梳棉
一、名词解释
1、针面负荷:指梳理机各辊筒单位面积上纤维层的平均重量,其单位为g/㎡。
2、刺辊附面层:刺辊高速回转时,锯齿带动周围的空气流动,由于空气分子的粘性与摩擦,里层空气带动外层空气,层层带动,就在刺辊表面形成气流层,称为刺辊附面。
3、踵趾面:盖板两端的扁平部搁在曲轨上,曲轨支持面较踵趾面。
4、道夫转移率:锡林一周转移给道夫的纤维量占转移前锡林针面上全部纤维量的百分率。
5、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刺辊与给棉板隔距点以上的一段工作面长度与鼻尖宽度之和称为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
6、 自由纤维量:是梳棉机停止给棉后由锡林盖板针面上放出,经道夫继续输出的纤维量。 7、
分梳度:即每根纤维上受到的平均作用齿数。
8、 工作辊分配系数:每平方米锡林针面转移给工作辊上的纤维量与每平方米锡林针面参与分梳作用的纤维量的比值,称工作辊分配系数。 9、 同向剥取:两工作部件针面的针向组合方式为剥取布置,运动方向相同时为同向剥取。 10、 反向剥取:两工作部件针面的针向组合方式为剥取布置,运动方向相反时为反向剥取。 11、 喂入负荷:原料由喂入罗拉喂入,经刺辊后达到锡林,分布在锡林上单位面积的纤维量。 12、 锡林负荷:锡林走出盖板工作区带至道夫表面的单位面积的纤维量称为锡林负荷。 13、 圈条牵伸:指一圈圈条的轨迹长度与圈条斜管一转时小压辊输出的条子长度之间的比值。 14、 工作辊速比:指锡林表面线速度与工作辊线速度之比。
15、 自制现象:纤维既不向针根也不向针尖移动,而是环绕钢针作相对运动,即纤维的自制现象。
二、填空
1、锡林~盖板之间针刺是(平行)配置,主要起分梳作用。
2、针面负荷是由两种纤维量组成。即:握持在针刺顶部的自由纤维量和( 沉入针刺间隙的内层纤维量 )。
3、给棉板与给棉罗拉间的隔距自入口至出口应逐渐( 缩小 )。 4、给棉板圆弧面的曲率半径应稍( 大于 )给棉罗拉半径。 5、附面层速度分布由内向外逐渐 减小 。
7、梳理过程中,针面对纤维有(分梳)、(剥取)和(提升)三大作用。 8、 前上罩板位置高,盖板花(减少)。
9、梳棉机中小漏底的作用是(托持纤维),排除短绒。
10、生条质量指标有:(生条条干不匀),重量不匀,生条中棉结杂质粒数,(生条短绒率),落棉数量与质量,棉网质量,乌斯特公报参考水平。 11、梳理工序的任务有(细微松解)、(除杂)、(均匀混合)和(成条)。 12、纤维与针齿的相对运动有沿针齿向针尖运动、沿针齿向针跟移动、纤维既不向针尖也不向针跟移动,而是发生所谓的“(自制现象)”。 13、针布主要分为(弹性针布)和(金属针布)。
14、给棉方式有(顺向给棉)和(逆向给棉)两种,(逆向给棉)的梳理效果更好。
15、分梳工艺长度愈小,分梳效果(愈好);分梳工艺长度愈大,分梳效果(愈差)。
16、一般情况下,纺棉时圈条牵伸倍数(大于)纺化纤时圈条牵伸倍数。 17、锡林盖板工作区纤维分梳转移的四种情况包括(锡林一转,一次工作区分梳)、(锡林多转,一次工作区分梳)、(锡林多转,多次工作区分梳)和纤维沉入针齿间隙,不能转移给道夫,成为盖板花或抄针花。
18、分梳度即(每根纤维上受到的平均作用齿数)。
三、选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分梳工艺长度增加,始梳点位置升高,刺辊的分梳作用增加。 B、分梳工艺长度缩短,始梳点位置降低,刺辊的分梳作用增加。 C、分梳工艺长度缩短,始梳点位置升高,刺辊的分梳作用减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