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梳理修订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9年教育文档.doc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8:47: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发展”,积极响应了STEM、STEAM、创客教育推崇的跨学科融合、“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分解成75个学习内容并将其分布在三个学段的课程内容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一个领域概念下,科学知识学段目标之间的联系,但看不出不同领域下,概念之间的渗透与联系以及每个学段的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之间的渗透与联系。这其实间接反映出新课标还不曾跳脱传统学科本位的羁绊。 新课标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W三大领域下的分学段目标基本上都是认知目标,对这些概念相对应的,对于学生的表现性预期(也就是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以及具体成果的预期)的提及非常笼统,这种评价表述方式不是以项目式导向的学习设计的风格来组织对学习者的评价,仅仅关注学习者对于概念的理解程度,对于学习者的知识与概念的运用过程与结果不够关注,可能会导致课程实施落地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教育者在思考如何设计STEM项目式学习课程以及如何将创客教育与科学课程目标融合等问题时可能仍会产生巨大困惑。 教材教具方面新标准提出,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差异做适切性加工。虽然处于同一学段,但是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与文化群体,拥有不同的已有经验、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因此在设计项目式学习时,教师应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设置差异化知识呈现方式和项目,比如,可以通过一些艺术作品或

6

影视片素材等,向有艺术设计爱好的学生介绍某一科学领域概念,有编程经验的学生可以选择使用Scratch和开源硬件等工具呈现自己对于某一科学概念的理解。新课标提出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差异对教材教具进行适切性加工,充分体现了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等基本理念。

另外,我认为科学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对于科学教师的要求高,目前公立学校中,科学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科学教师的过程性评价能力以及科学教师可使用的过程性评价工具资源可能会成为新课标所强调的、高质量的、过程性评价落地的阻碍原因。 建议学校能够积极引入校外优质的专家团队资源和技术资源来辅助本校开展科学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并能够根据过程性评价的分析结果建设能够满足本校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和校园中的科学与工程文化。

(来源:中国教育装备网)

有了课程标准之后,科学课应该怎么上? 把知识点学习转为“科学理解”

“如何画出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的消化过程?”这项6岁儿童、15岁少年和大学生共同参加的测试结果出乎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裴新宁的意料:尽管大学生的正确率较高,但是大学生的错误水平与6岁孩子几乎一样―――这意味着他们的错误认识从儿童时期到大学阶段都没有过变化。 “我们现在的科学教育习惯解释‘为什么是这样’,但很少

7

告诉学生‘为什么不是那样’。”在裴新宁看来,善于“像科学家一样具备质疑精神”,才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关键。

裴新宁认为,其实人们对于一些与日常经验接近的科学知识,容易形成“刻板印象”和“生活化解释”,但这些并不是“科学理解”,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结论,不加以质疑和反思,可能会滋生错误观念,甚至把错误观念延续一生。 裴新宁还提到,接受的知识碎片化是很多孩子在科学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学会组织和整合知识是形成科学素养必备的能力之一。根据儿童生物学的相关研究,孩子在10岁以前不太擅长整合知识,10岁以后,其认知学习的能力将会因为更能够接纳、包容各种知识而提升。因此,科学教育除了应交给孩子“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以外,还应该有选择地为孩子提供科学定制的教学内容,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将零散的知识点转化为融会贯通的科学理解。

培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王祖浩提到,一般来说,科学课程教给学生的基本能力包括识别科学问题、运用科学证据、解释科学现象,而科学教育包含更多内涵,比如,科学态度、科学能力、科学精神等,因此,科学课不是要教会学生“科学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一种在情境中学习的能力,让他们知道,到底如何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8

制订科学课标准仍需前瞻性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称,自2001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课程适宜性、可操作性、时代性和整体性有待增强等问题。此次《标准》的亮点之一,就是强调了小学科学教育是以科学课为核心课程的跨学科学习,强调了科学课与数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2016年,国办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明确提到,到2020年,我国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全球中等水平。

在不少学者看来,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目前在科学素养规划方面仍较落后。裴新宁称:“可以说,他们现在的科学标准是10年前就开始制订的。我们科学课程的标准仍然需要有更高的前瞻性,需要面向更远的未来来制订我们的科学标准。”

(来源:《文汇报》) 宏观方面

在对科学课的宏观把控上,此次课标展现出四个不同点。 其一:此次课标突出了国家对科学教育的本土立场 在此前的课标中,课程设计思路的部分都以“依据国际教育”一言作为支撑,但此次的课程设计思路的对应段已变为“遵

9

循国家教育方针、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反映国际科学教育最新情况,兼顾我国科学教育现状。”这表明,科学教育真正被重视起来,在宏观价值观程度上产生了改变。 其二:对中国版的STEM做出了明确的定义

在此次课标的实施建议部分,第五点明确提及学科关联建议,其中言明对STEM的解释: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即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 ,它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见,我国此后的STEM概念强调在于跨学科、项目制学习,以及解决问题这三个特点,将区别于国外强调理工科,以及单科教学也被称为STEM的若干种解释,我国将更强调创新能力培养。

其三:强调了与其他学科的链接

在此前的课标中,科学课就是一门学科,科学课谈的是科学知识,但在此次的课程标?手校?不止谈及科学课框架,也言明科学课与其他课程的链接:科学学科与小学其他学科关系密切,科学学科可以为其他学科做贡献,其他学科也可以为科学学科做贡献。

在下文中更是言明,科学课与数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课需要数学课的数据处理、模型量化等能力,需要语文课中的记录、表述、论文、戏剧演出等能力,需要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等科学方法指导。

10

梳理修订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9年教育文档.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mbed92dtt03ypi6bk157e16g2f4sy00oq9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