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幼儿抗挫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6:50: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浅谈幼儿抗挫能力的培养

挫折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而抗挫能力是指对挫折的承受力,遇到挫折时能摆脱困境,避免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能力。如今的孩子都是父母、长辈的心肝宝贝,由于过度的保护,事事越俎代庖,以致于当孩子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不敢面对挫折。而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否对以后能否适应社会环境,承受生活挫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现代社会告诉我们: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增加磨练,使他们懂得如何克服挫折感,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和困难,从而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他们的将来成长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幼儿挫折感的形成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幼儿园给幼儿带来的挫折

幼儿意志力薄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某些影响而产生恐惧感、挫折感,既而产生鸵鸟心理。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的不良行为、家庭意外事故的发生(如亲人去世、父母离异等)都会使其体验到挫折感。另外,孩子在幼儿园里,也会由于教师偏心、管制多、批评多、教态不民主而引起孩子痛苦、恐惧、无助等负面情绪,从而产生挫折感。 2、玩具和同伴给孩子带来的挫折

幼儿身体发育还不完全,动作尚不正确,因而无论做什么事,多可能由于操作或使用不熟练而受到挫折,从而产生挫折感。另外,同伴之间交往过程中也会遭到挫折,例如:某一幼儿看到另一幼儿有玩具向其要求一起玩,却受到同伴的拒绝时,他们就会感到失望、难过,产生挫折感,既而对自己的交往能力产生怀疑,由于逃避心理的支配,使幼儿易害怕和别人交往。

3、生理心理因素给孩子带来的挫折

在实际生活中,动机行为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随处可见。但是有些孩子抗挫能力较好,遇到问题会试著解决当下的问题,例如:与他人争吵时,会主动地寻问对方为何会与他争吵的原因,并在沟通的过程中慢慢地平复自己的心情,但是在幼儿时期,孩子解决人际关系的技巧能在学习的阶段,仍需要重要他人的协助。另外,有些孩子受身体和体能发育的限制,或因生来体弱多病而做不了许多同伴可以做到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况常常会令孩子感到沮丧,产生挫折感,对许多活动望而却步。

由于幼儿对一些事物的了解很肤浅,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产生恐惧和退缩,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构成很大威胁,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要针对幼儿心理产生的原因,采取具体措施,尽可能帮助幼儿减少受挫机会,并提高他们的耐挫能力,从而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1、 创造一个宽松、平等、民主的环境 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在家里,在幼儿园,在所接触到的周围环境中或特殊事件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挫折,想了些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如有一位幼儿说:“我有一次因为折纸不会折哭了。”我听后借此机会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对吗?可以怎样做?其他幼儿纷纷举手回答,有幼儿说:“不会折不要紧的,你可以去再问问老师啊,老师会教你的。”幼儿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既有了表述,渲泄机会,又使我进一步了解每个幼儿对待挫折的生理心理承受力,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帮助幼儿避免鸵鸟心理的形成。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常会遇到一些挫折,于是我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幼儿讨论学习对待挫折的方法。如:我摔倒了怎么办?我数学作业做不好怎么办?等等,让幼儿初步学会对挫折的知觉判断,思考分析对待挫折的最佳办法,逐步培养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态度。

2、正确对待幼儿的错误,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面对幼儿各种不合规范的错误行为,不少教师经常采取责怪、训斥的方式,这样不但不能使幼儿改正错误,还容易伤幼儿的自尊心,也易促成幼儿的挫折感。因此,教师面对幼儿的错误行为时要给幼儿一个解释的机会,让幼儿把原因讲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同时,教师也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一下孩子犯错的原因,既教育幼儿,同时让其知道自己躲起来会有什么后果,这样他和其他小朋友才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二)正确认识挫折,帮助幼儿面对挫折 1、 正确认识挫折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挫折的态度。而挫折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正是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克服挫折,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在教育中,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让孩子经历挫折,而不注重在孩子经受挫折同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常会产生比较消极的情绪和抵触心理。因此,当幼儿在挫折面前产生“逃避”的念头时,我们首先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挫折。如:我们班有个特色活动是制作“香囊”,活动中我发现幼儿打结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于是我利用儿歌教授给他们打结的方法,并鼓励他们积极尝试,使其在锻炼中强化他们的打结的技能,让他们从被动转为主动,从而产生一种稳定的心态。这样既培养了他们克服困难的意识,消除了他们的依赖性,又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亲自克服了困难,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克服困难,增强自信

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产生消极反应,往往会垂头丧气,采取退避的方式,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挫折感。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育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勇敢面对,向困难发起挑战。例如,当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么?”“你真勇敢!”许多小女孩害怕走平衡木,这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准行!”孩子走路不好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成人一般不去拉扶和安慰,这样,孩子就会逐步树立起信心,努力地去战胜困难。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会增添勇气,激起对战胜困难的愿望,害怕的心理就会消失,自信心就会增强,这时孩子会对自己说:“我行。”“我可以。”

(三)设置挫折情景,培养抗挫能力 设置挫折情景,主要是指成人利用现实情境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孩子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当然创设挫折情景要根据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来设定“难题”或“情景”的难度和强度,避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设置障碍时,要注意挫折教育具有预防性和针对性,有目的的组织障碍性活动。同时,老师家长还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障碍的困难程度须是幼儿通过努力能够克服的。例如,孩子拿不到他想要的物品,老师、家长不要马上拿给他,而要让孩子动脑筋,怎样才能拿到物品。总之,老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和孩子的游戏中,有意地设置困难障碍,不能光是挖空心思地满足他们的要求,更要锻炼生活自理独立的本领,培养挑战困难与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抗挫能力,以此有效的避免挫折感的产生。

(四)把握适当尺度,注意挫折教育中的问题

当然,我们在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几个问题:

1、 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为幼儿设置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幼儿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

2、 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

去面对新困难。

3、 对陷入挫折情境中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疏导。 4、 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通过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 (五)家园沟通,提高幼儿抗挫能力

幼儿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单凭幼儿园、家庭或社会的实施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必须把三者共同结合起来共同教育、一致教育。通过传递一些与挫折教育相关的知识、经验,引起家长和教师的足够的重视,以正确的观点来指导挫折教育活动,形成幼儿园、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这样,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有更加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去接受生活的挑战。

总之,幼儿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而成人的作用则在于正确引导幼儿正视挫折,让幼儿在遭受挫折时不仅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去保持心理平衡,而且能够战胜挫折,使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我们也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发布者:萧山区临浦镇中心幼儿园

搜索更多关于: 浅谈幼儿抗挫能力的培养 的文档
浅谈幼儿抗挫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mbtt7b5rv4n7xy5eb7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