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黄金可溶解于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溶液)。已知王水中氮、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则王水中HNO3和HCl的质量比为42∶73。 14.饱和>210g 【解析】 【详解】
(1)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将18g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用相同质量的水配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所需溶质质量的关系为甲>乙;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甲的饱和溶液90g,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要
加水的质量为
90g?50g?100%﹣90g=210g。 150g10%故答案为(1)饱和;(2)>;(3)210g。 【点睛】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A ①②⑤ 冷却热饱和溶液 = 【解析】 【详解】
(1)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A。
(2)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蒸发水、加入氢氧化钙固体,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故选①②⑤。
(3)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降低温度氢氧化钠析出,而氢氧化钙仍然存留在溶液中,可以得到较纯净的氢氧化钠晶体,故采取的物理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
(4)向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氧化钙,由于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是氢氧化钙,当温度恢复原温度,仍然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乙。 【点睛】
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是氢氧化钙。
16.溶解度 < C D 升高温度、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 【解析】 【详解】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可得知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乙需要的水的质量大,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
(3)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A、增加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故A错误; B、蒸发溶剂,溶质质量不变,故B错误; C、增加溶质,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故C正确; D、降低温度,溶液质量可能不变,故D正确。 故选CD;
(4)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升高溶液温度会析出晶体,洗涤时要用热水,减小乙物质的溶解量,所以具体的操作是:升高温度、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电解2HO2H2?+O2?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灭火 铜片上的白磷17.2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铜的量不足或没有冷却至室温读数或加热温度不够、没有推来注射器活塞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使装置内质量减小 【解析】 【详解】
电解2H2?+O2?; (1)A图中发生反应是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2)B图中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高、低不同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性质,这一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灭火。 (3)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要得出物质燃烧必须与充足的氧气接触的结论,根据对比实验的要求,只能有与氧气接触一个变量,因此可以通过比较C图中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进行分析;
(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耗氧剂必须是过量的,方便消耗完装置内的氧气,由于反应放热,因此实验要等到装置冷却后读数。因此测得的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铜的量不足或没有冷却至室温读数或加热温度不够、没有推拉注射器活塞。
(5)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对于涉及到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不能用来验证。
18.集气瓶 AD 2KClO3【解析】 【详解】
MnO2 Δ2KCl+3O2↑ c C 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集气瓶;故填:集气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是固态物质反应需加热的发生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
MnO2 Δ2KCl+3O2↑;故填:AD;2KClO3
MnO2 Δ2KCl+3O2↑
(3)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短管进入;故填:c (4)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不需要加热,可用B或C制取,C装置比B装置更好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填:C;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反应表达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MgCl2+2NaOH=2NaCl+Mg(OH)2↓ 而氯化钠的质量从8.3g变成20g 32% 【解析】 【详解】
(1)实验中是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2NaOH=2NaCl+Mg(OH)2↓;
(2)(3)(5)设氯化镁的质量为x,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95x= 83:95 氯化镁的质量从9.5g逐渐成0,585.8gMgCl2+2NaOH=2NaCl+Mg(OH)2? 958011758xyz5.8g958011758=== xyz5.8gx=9.5g y=8g z=11.7g
混合物中发生反应的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为
95x= 585.8g混合物中氯化钠和氯化镁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17.8g﹣9.5g):9.5g=83:95;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17.8g-9.5g+11.7g+37g+5.8g﹣200g﹣17.8g=25g
10%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8g×100%=32%。 25g(4)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用数据说明烧杯中各溶质质量的变化情况 氯化镁的质量从9.5g逐渐成0,而氯化钠的质量从8.3g变成17.8g﹣9.5g+11.7g=20g;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氯化钠与氯化镁的化学性质,同时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溶液的质量分数,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福建省泉州鲤城北片区六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试剂X是下列物质中的
A.Mg B.H2O C.NaOH D.CaCO3
2.推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酸雨中含有酸,所以引起酸雨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是酸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中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对物体做功,需要利物体施加力,所以只要物体受到了力,该力就一定对物体做功
D.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所以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它将一直运动下去
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C.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
D.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除采用加溶质、蒸发溶剂外,还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5.水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是2:1 B.通过过滤可以使硬水变成软水 C.纯净水不含有任何化学物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