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合作探究一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全班交流方法。 3、合作探究二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列式,又该怎么计算出结果呢?(先分小组讨论,之后再分组向大家汇报)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了这么多的方法找到了12÷3的商。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4、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刚才有的同学用乘法口诀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引导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想:优化梳理 解决问题 3和几相乘得12?三(四)十二,商是4.) 1、 巩固方法,灵活运用 如果猴妈妈把12个桃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小猴分几个? 指名读题,然后列式。 12÷4=?你是怎么算的?组内成员互相说。 小结: 我们以后计算除法算式求商可直接用乘法口诀去想,这样就能做到又对又快。 1、 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 练习五第1题, 3、 练习五第2题, 首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鸽子,有多少个鸽房。然后提问:这一题你想求什么?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来求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你收获了什么? 29
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学生交流想法。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感受乘法口诀在求商中的运用,理解算理。 先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培养归纳能力,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互动作业 生成问题 先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小组内互相帮助。 小组展示作业情况,并互相评价,谁的作业最漂亮。 自我回顾,自我总结,互相帮助 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目标达成效果 总结提升 拓展问题 总结归纳,激励评价,建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1)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第一只分3个 12-3=9 想:12里面有( 4 )个3 第二只分3个 9-3=6 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 第三只分3个 6-3=3 12÷3=4 第四只分3个 3-3=0 正好分完
(2)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12÷4=3
教学反思:
30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导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合作探究一: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用笔圈一圈。
算式是: ; 合作探究二:用乘法口诀求商。
12÷3= 想:3 和( )相乘得12,三( )十二,商是( ) 计算除法的方法是:用( )来求商。
检测案:
1. 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1题 10÷2= 12÷6= 8÷2= 10÷5= 12÷2= 8÷4=
2、 练习五第1、2题(独立完成在书上)
3、 列式计算,并写出你是用哪句口诀算出来的。
(1) 小红有15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列式: ; 口诀: ;
(2) 有18个球,每6个装在一个盒子里,需要几个盒子?
列式: ; 口诀: ;
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 自我评价
31
第2课时 乘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主备人: 审定人: 执教者: 导学内容 (教材第24页的例题2和练习五相应的练习) 导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导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导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导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导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导学 1、 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2、 谈话:春天是美丽的,春天也是植树的季节,大家看植树的小朋友们来到荒山上正在植树造林呢。听。 自主学习 探析问题 1、合作探究 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 (1)、学生独立观察 ,说说图意。 (2)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 (3)、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小组讨论交流。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观察主题图,展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说图意。 题,满足学生学生在小组的成就感,激起学生进一内交流从图步表现的欲望。 中了解到的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 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32
学生学习 学生动手分一分,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组内说一说。 导学目的 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 个人复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