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价格波动背后的供需关系
张兴 外国语学院 2012105128 NJ1089
摘要:自2010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大蒜的价格更是一路飙升,甚至超过了猪肉的价格。为什么前几年的大蒜价格低至每斤几分钱,如今却一涨再涨?为揭示农产品暴涨暴跌的原因,本文将以大蒜为例,运用基础的供求关系和其他经济学知识,客观地探讨大蒜价格变动的原因,避免大蒜的价格波动过大,影响大蒜产业的平稳发展。
关键词:大蒜 价格波动 供求关系
作为一种贴近百姓生活的产品,大蒜的价格本不会像黄金、石油等大宗产品一样,会有太大的价格波动,但是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大蒜等“一季生产、全年消费”的耐储存农产品遭到炒作,被人为推高价格。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农产品炒作现象导致生姜、大蒜等价格上涨。大蒜等蔬菜价格大幅上升,对农副产品市场的稳定造成了冲击。这种农产品的价格暴涨,很有可能发出错误的市场信号,引发农民再次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为此,必须客观分析大蒜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认真探讨避免大蒜价格暴涨暴跌、促进大蒜产业平稳发展的相关措施。
下图是农业部中国农业信息网发布的数据:
根据发布的2012年和2013前10月份的数据,可以看出大蒜的价格有一个较大的波动,今年虽然呈下降的趋势,但是仍然有上扬的劲头。
1 一·大蒜价格上涨的原因
1.1 一·供给方面
1.1.1.1 1种植面积减少
由于大蒜受2006年大蒜高价格刺激,2007年和2008年面积盲目扩大,导致市场供大于求,蒜农损失严重,许多蒜农改种其他农作物2007年全国各地大蒜种植面积为1010万亩,按照平均亩产2000斤计算,2008年总产量计1010万吨,2008年主产区大蒜种植面积减少30%~40%,非主产区面积将减少40%~60%,山东省作为我国大蒜的主产区影响尤其大。按全国大蒜种植面积减少45%计算,2008年全国共计种植555.5万亩,按照平均亩产量2000斤计算,2009年产量为555.5万吨。即便不考虑需求状况变动,这种供给的大量减少也足以导致大蒜价格的上涨。2009年全国大蒜面积由2008年的1250万亩缩减到900万亩,减少3成以上再加上2010年初的低温和“倒春寒”,终于导致了大蒜价格飙涨行情的出现,甚至创造了飙升几十倍的纪录!
2011年总面积430万亩杂交蒜,平均产量亩产1.1吨(除去蒜种),总产量473万吨,冷库蒜总储存245万吨,库外蒜内销,外销,切蒜片,共消耗掉228万吨,截至目前全国剩余冷库蒜大约7万吨左右。
2012年种植面积(减去麦子,包地的)400万亩(杂交蒜),比上年面积减少6%。全国的加权亩产量0.7吨(除去蒜种),总产量280万吨,比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93万吨,产量比去年同期减少。
1.1.1.2 2产量收到气候的影响
受气候因素影响,2010年天气异常,温度偏低,形成了罕见的“倒春寒”,大蒜生长期推迟,受各种灾害影响,大蒜产量较往年减产两成以上,量少价高,造成收购价也有所提高。由于自然灾害影响,2010年大蒜成本增加,一连串连锁反应,导致蒜价持续上涨。
1.1.1.3 3出口量增加
近几年,我国大蒜出口量逐年递增,2009年因为\甲流\的因素,大蒜出口量比2008年大增。据国家商务网信息,2009年我国累计出口大蒜174.2万吨,同比增长3.3%。出口金额为12.3亿美元,同比增长57.6%,平均单价为705.8美元每吨,同比增长52.7%。我国大蒜不仅出口到东南亚,甚至远销到南美和欧洲。据海关统计,2010年1-10月份,我国鲜冷冻大蒜头累计出口129.8万吨,出口额7.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1%和44.2%。出口增加和国内产量下降双碰头,导致大蒜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1.2 二·需求方面
1.2.1.1 1消费人群的增加
我国对大蒜的需求主要包括正常消费需求、投机性需求和出口需求
我国对于大蒜的正常消费量为每年1040万吨左右就人们对于大蒜的需求而言,就大蒜消费需求来说,那些吃大蒜的人们,无论价格怎么涨,由于其占消费支出总份额的比重并不是很大。
另外一部分人对于大蒜的需求则是以盈利为目的,这些人购买大蒜是出于经营赚钱目的。一般情况下,无论是人们对于大蒜的消费需求,还是对于大蒜的投机性需求,都不足以导致大蒜暴涨暴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