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药理学各章复习题-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3 17:42: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章 绪言

简答题

1. 什么是药理学? 2. 什么是药物?

3. 简述药理学学科任务。

第二章 药动学

A型题

1.对弱酸性药物来说如果使尿中C

A.pH降低, 则药物的解离度小, 重吸收少, 排泄增快 B.pH降低, 则药物的解离度大, 重吸收多, 排泄减慢 C.pH升高, 则药物的解离度大, 重吸收少, 排泄增快 D.pH升高, 则药物的解离度大, 重吸收多, 排泄减慢 E.pH升高, 则药物的解离度小, 重吸收多, 排泄减慢 2.以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E

A.半衰期不固定 B.半衰期随血浓度而改变 C.半衰期延长 D.半衰期缩短 E.半衰期不因初始浓度的高低而改变 3.首过消除影响药物的A

A.作用强度 B.持续时间 C.肝内代谢 D.药物消除 E.肾脏排泄 4.药物零级动力学消除是指C

A.药物消除速度与吸收速度相等 B.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

C.单位时间消除恒定量的药物 D.单位时间消除恒定比值的药物 E.药物完全消除到零 5.舌下给药的特点是B

A.经首过效应影响药效 B.不经首过效应,显效较快 C.给药量不受限制 D.脂溶性低的药物吸收快 6.首次剂量加倍目的是A

A.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Css B.使血药浓度维持高水平 C.增强药理作用 D.延长t1/2 E.提高生物利用度 7.pKa是指C

A.弱酸性、弱碱性药物达到50%最大效应的血药浓度的负对数

B.药物解离常数的负倒数 C.弱酸性、弱碱性药物呈50%解离时溶液的pH值 D.激动剂增加一倍时所需的拮抗剂的对数浓度 E.药物消除速率 8.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方式是D

A.有载体参与的主动转运 B.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 C.零级动力学被动转运 D.简单扩散 E.胞饮 9.药物肝肠循环影响药物D

A.起效快慢 B.代谢快慢 C.分布 D.作用持续时间 E.血浆蛋白结合 10.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C

A.是难逆的 B.可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C.是可逆的 D.对药物主动转运有影响 E.促进药物排泄 1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E

A.作用增强 B.代谢加快 C.转运加快 D.排泄加快 E.暂时失去活性 12.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血管外给药D

A.分布靶器官的药物总量 B.实际给药量 C.吸收入血液循环的总量 D.

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分数或百分数 E.消除的药量 13.药物经肝代谢转化后C

A.毒性均减小或消失 B.要经胆汁排泄 C.极性均增高 D.脂/水分布系数均增大 E.分子量均减小 14.药物的消除速度决定其B

A.起效的快慢 B.作用的持续时间 C.最大效应 D.后遗效应的大小 E.不良反应的大小

15.某药物口服和静脉注射相同剂量后时量曲线下面积相等,说明B A.口服生物利用度低 B.口服吸收完全 C.口服吸收迅速 D.药物未经肝肠循环 E.属一室模型 16.关于表现分布容积错误的描述是B

A.Vd不是药物实际在体内占有的容积 B.Vd大的药,其血药浓度高

C.Vd小的药,其血药浓度高 D.可用Vd和血药浓度推算出体内总药量 E.可用Vd计算出血浆达到某有效浓度时所需剂量

17.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血浆半衰期与k的关系为A

A.0.693/k B.k/0.693 C.2.303/k D.k/2.303 E.k/2血浆药物浓度 18.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D

A.药物作用最强 B.药物的吸收过程已完成 C.药物的消除过程已完成 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 E.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 19.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B

A.有效血浓度 B.稳态血浓度 C.峰浓度 D.阈浓度 E.中毒浓度 20.药物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需具备的理化特性为C A.分子量大,极性低 B.分子量大,极性高

C.分子量小,极性低 D.分子量小,极性高 E.分子量大,脂溶性低 B型题

A.达峰时间 B.曲线下面积 C.半衰期 D.清除率 E.表观分布容积 21.可反映药物吸收快慢的指标是A 22.可衡量药物吸收程度的指标是B

23.可反映药物在体内基本分布情况的指标是E 24.可用于确定给药间隔的参考指标是C X型题

25.哪些理化性质使药物易透过细胞膜AC

A.脂溶性大 B.极性大 C.解离度小 D.分子大 E.pH低 26.哪些给药途径有首过消除AC

A.腹腔注射 B.舌下给药 C.口服 D.直肠给药 E.静脉注射 27.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ABCD

A.药物消除速率不恒定 B.药物t1/2固定不变

C.机体消除药物能力有限 D.增加给药次数并不能缩短达到Css的时间 E.增加给药次数可缩短达到Css的时间 28.肾功能不良时ABCD

A.经肾排泄的药物半衰期延长 B.应避免使用对肾有损害的药物

C.应根据损害程度调整用药量 D.应根据损害程度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E.可与碳酸氢钠合用

29.零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是ACE

A.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 B.半衰期恒定

C.单位时间消除药量与血药浓度无关 D.体内药量按恒定百分比消除 E.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数量的药物 简答题

1. 什么是药理学? 2. 什么是药物?

3. 简述药理学学科任务。

第三章 受体理论与药物效应动力学 A型题

1.药物的副反应是 C

A.一种过敏反应 B.因用量过大所致

C.在治疗范围内所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但无多大危害的作用 D.指毒剧药所产生的毒性 E.由于病人高度敏感所致 2.关于药物过敏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C

A.过敏体质的易发生 B.是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

C.是由于药量过大所致 D.又称变态反应 E.与用药量无关 3. 药物的毒性反应是C

A.一种过敏反应 B.在使用治疗用量时所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C.因用量过大或机体对该药特别敏感所发生的对机体有损害的反应 D.一种遗传性生化机制异常所产生的特异反应 E.指毒剧药所产生的毒性作用 4.关于副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

A.每种药物的副作用都是固定不变的 B.应用治疗量时出现的

C.可由治疗目的的不同而转化 D.副反应可以预料 E.症状较轻,可恢复 5. 药量过大、疗程过长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称B

A.副反应 B.毒性反应 C.后遗作用 D.过敏反应 E.特异质反应

6.A,B,C三药的LD50分别为40、40、60mg/kg,ED50分别为10、20、20mg/kg,比较三药的安全性大小的顺序为E

A.A=B>C B.A>B=C C.A>B>C D.AC>B 7.LD50是E

A.最低中毒浓度的1/2 B.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治疗有效的剂量 C.最大治疗量的1/2 D.最小治疗量的1/2 E.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8.治疗量 A

A.介于最小有效量与最低中毒浓度之间 B.大于最低中毒浓度

C.等于最低中毒浓度 D.大于最小有效量 E.等于最小有效量

9.A药和B药作用机制相同,达同一效应A药剂量是5mg,B药是500mg,下述那种说法正确 B

A.B药疗效比A药差 B.A药效价是B药的100倍 C.A药毒性比B药小 D.需要达最大效能时A药优于B药 E.A药作用持续时间比B药短 10.五种药物的LD50和ED50如下表。最有临床意义的药物为D

A.LD50为100mg/Kg,ED50为50mg/Kg B.LD50为50mg/Kg,ED50为20mg/Kg C.LD50为50mg/Kg,ED50为30mg/Kg D.LD50为50mg/Kg,ED50为10mg/Kg E . LD50为50mg/Kg,ED50为40mg/Kg

11.某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后移,说明C

A.作用受体改变 B.作用机制改变 C.有阻断药存在D.有激动药存在E.效价增加 12.有关受体的描述错误的是D

A.是蛋白质 B.有饱和性 C.有特异性 D.只能与药物结合 B型题

A.患者服治疗量的伯氨喹所致的溶血反应 B.强心苷所致的心律失常 C.四环素和氯霉素所致的二重感染

D.阿托品在治疗量解除胃肠痉挛时所致的口干、心悸 E.巴比妥类药物所致的次晨宿醉现象

13.毒性反应是 B 14. 后遗效应是 E 15. 继发反应是C 16.特异质反应是 A 17. 副反应是D X型题

18.属于对因治疗的是AD

A.青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 B.肾上腺素治疗支气管哮喘

C.哌替啶治疗各种疼痛 D.青蒿素治疗疟疾 E.硫酸钡胃肠造影 19.符合药物副反应的描述是CE

A.由于药物的毒性过大所引起 B.由于药物的选择性过高所引起 C.由于药物的选择性不高所引起 D.由于药物的剂量过大所引起 E.在治疗量即可发生

20.竞争性拮抗药具有如下特点BDE

A.本身能产生生理效应 B.激动药增加剂量时,激动药仍能产生效应 C.能抑制激动药最大效能 D.使激动药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E.使激动剂最大效应不变 简答题

1. 简述受体的特性。 2. 简述受体分类。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理学 A型题

1.传出神经按递质可分为C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B.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 C.胆碱能神经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D.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 E.运动神经和交感神经

2. 乙酰胆碱释放后作用消失的主要原因是A

A.被AChE水解灭活 B.被突触前膜再摄取 C.被突触后膜再摄取 D.扩散入血灭活 E.被酪氨酸羟化酶灭活 3.突触间隙中去甲肾上腺素消除的主要途径是D

A.被MAO破坏B.被COMT破坏 C.被胆碱乙酰转移酶破坏D.摄取1 E.摄取2 4. 合成肾上腺素的原料是C

A.赖氨酸 B.丝氨酸 C.酪氨酸 D.色氨酸 E.谷氨酸 B型题

A. 乙酰胆碱酯酶 B. 胆碱乙酰化酶 C. 多巴脱羧酶 D. 酪氨酸羟化酶 E. 多巴胺β-羟化酶 5.合成ACh的酶B

6.去甲肾上腺素合成的限速酶是D

搜索更多关于: 药理学各章复习题-含答案 的文档
药理学各章复习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mppi7bmsf9uewu2sog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