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投入瓶中,瓶中的水位在一点点升起;吸管插入水中,轻轻一吸便悠然入喉――面对这两种喝水的方法,乌鸦会如何选择?人类又会如何选择? 在历史的最初
当乌鸦们知道投石可以喝到瓶底的水时,这种方式被迅速推广开来,进而成为一种套路。 大约是几百万年之前,在亚欧大陆上生活着一群黄皮肤的类猿物种,它们在不断挑战自然的实践中摸索,学会了连缀树叶为衣,钻木取火为食,凿石刻骨为器……它们还试着用两根木棍或竹棒来夹取食物,并乐在其中――它们骄傲地赐其名为筷子,学名为箸。于是乎这种利用工具辅助生产与生活的方式就被广泛传播到了各个角落,就像乌鸦的“投石喝水”一般,会投石的乌鸦终于得以生存,会使用工具的人类得以战胜自然,以至成为今天万物的主宰。只不过,东方的筷子传到西方,演变成了贵族餐桌上的银光闪闪的刀叉。
16
当文化开始碰撞
第一只乌鸦开始用吸管喝水时,众乌鸦一齐投以鄙视的目光:这家伙不按套路出牌! 也许从最初使用叉筷开始,东西方的文化间就渐渐出现了一道长长的裂痕。
当中国的老郎中们捻着胡须,眯眼提针在人体数百个穴位上妙手回春时,西方的医生正用着各式镊子、刀子在人体有疾的身体组织上划着优美的弧线。
当中国绣女们妙手纤纤,在绸缎上绣出满园春色时,西方科学家已“咔嚓”一声用相机丝毫不差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当中国商人念着祖宗留下的口诀将木制的算盘敲得噼啪作响时,西方人正筹划着在电子的基础上用0和1引爆一个信息时代。 当东方人指着西方人谴责他们“作孽犯上违背天条”时,西方人也轻蔑地看着东方人说他们“迂腐固执不知变通”。
17
而1840年的那一声炮响意味着世界的天平开始倾斜,东西方文化的对撞已不可避免。 然后
当乌鸦们明白用吸管喝水既快捷方便又省时省力时,乌鸦们会作何选择?
十指纤纤如何也不能快过飞轮滚滚的机器,血肉之躯如何能抵挡钢铁怪物的侵袭?于是松江布价暴跌,港澳台三区割让,通商口岸开放……泱泱大国于一夕间被迫大门洞开,绵延了五千年的文化在西风中飘摇。于是,一些人脱去了长袍马褂,穿上了西装革履;抛弃了筷子,选择了刀叉――黄皮肤的人开始对白种人的头脑产生了敬畏。
然而他们不知,白皮肤的人也对黄皮肤的人产生了崇拜。于是丝绸茶叶扬名天下,孔子学院漂洋过海……
在这种东西方文化的激荡融合中,历史在不断地进步。
18
其实,投石与吸管,目的本就是一样的。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你所处的环境和当时的条件,当然更取决于效益。 【评点】
文章将乌鸦的选择与人类的选择相映衬,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我们不应目空一切妄自尊大,亦不该妄自菲薄迷失自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推进社会发展的最佳的行为方式。有句话叫“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也只有成为“世界的”才会促进“民族”的发展和造福于全人类。投石与吸管本无优劣之分,以其中一种为“套路”才真正可悲。
猴子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那个古木参天的时代。有一天,一阵激烈的争吵声打破了森林固有的宁静。在一棵巨大的树上,一只老猴子正在斥责一只小猴子:“你要搞清楚,对于我们猴子来说,树上是最安全的地方,我们的双手是用来攀爬树枝的,而不是用来去做一些我们不该做的出格
19
的事情的!”周围的猴子都点头表示赞同。因为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一把坚固的无形枷锁,将它们的双手束缚在了树枝上。 小猴子反驳道:“我们既然有手也有脚,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下树去开辟生活的新天地?难道我们注定一辈子只能与树枝为伴吗?”小猴子的话使老猴子有些恼火。老猴子非常严肃地对小猴子说:“只有在树上,我们才能得到安宁。你听说过哪只猴子到广阔的草原去了吗?省省心吧!不要总是把精力放在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上,有谁愿意放弃安逸的生活而去寻找困顿的生活呢?”
小猴子意识到自己无法说服其他猴子,便在那个傍晚,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森林,独自勇敢地踏上了那片未知的天地。因为他不想在树上度过自己的一生,也不想让自己的双手只用来攀爬树枝。于是,他开始慢慢地接触一切,学习如何只用双腿走路,用双手去触摸更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