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杜甫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6 0:53: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关注国计民生,感时忧国的精神,在逆境中不断追求人生价值的抱负,忍耐承受苦难的人格;注重学生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2、了解这篇传记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人、诗、史三者的有机结合,体会传记文学真实性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杜甫的人个追求

2、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了解相关历史事件 2、了解时代特点 教学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二、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冯至,现代作家、诗人,本文写于1946年,当时中国社会也处在万方多难当中,作者对在“万方多难”中崛起的杜甫倍加敬仰,多方考证,写出了这篇传记文学佳作。 三、关于传记

阅读教材24页“有关资料”,了解传记文学与历史的区别,相同点是“纪实性”,不同点是,传记还注重“文学性”。 四、简介杜甫

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杜甫七岁学诗,十五岁扬名,现存诗歌1400多首,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诗创作的最高成就,人称“诗圣”。 五、指导预习

1、学习生字、词语

城坊 fāng 府邸 dǐ 整饬 chì 颠踬zhì 麻痹 bì 励精图治 狷

juàn介 泯mǐn除 采撷 xi? 纨绔 kù 乌烟瘴气 胼胝 pián zhī 何啻 chì 泾jīng渭分明 好大喜功 穷兵黩dú武 鞭挞 tà 饮馔 zhuàn 咫zhǐ尺

羌qiāng村 马嵬w?i坡 嘘xū唏xī感叹 禁掖 ya 猖獗 ju? 氤氲yīn yūn 支绌 chù 伶俜 ling pīng 2、阅读思考

a 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概括杜甫生活的时代有什么样的特点? b 杜甫的个人经历有怎样的变化?

c 某一时期,杜甫的诗歌作品有何特点? 六、布置作业 充分阅读

第二课时 长安十年

一、快速浏览“长安十年”这一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填写下表

时代背景 杜甫经历(辅助诗句解读,略) 诗歌作品及特点 1、皇帝: 2、权臣: 3、百姓: 1、思想矛盾: 2、生活贫困: 3、人生机遇: 4、收获: 1、四十岁以前: 2、四十岁以后: 。 二、思考讨论

a 杜甫为什么执着地要求做官? b 杜甫实现理想的办法是什么? ? 参加皇帝组织的考试 ? 投诗献赋不择手段

c 我们可否为杜甫设计一条别样的生活道路先摆脱贫困?如:做私塾先生、做小生意、待人写信作文赚取润笔费???

杜甫不会这样做,他放不下士人的臭架子,他的思想带有阶级的局限性,宁可在贵族的府邸乞食,也未必愿意亲自去劳作。 三、小结

杜甫在长安十年,因皇帝昏庸,奸臣当道而在仕途上失意沉沦,个人饥寒交迫,但他始终关注现实,执着于自己的人生追求。

四、布置作业:1、预习 2、进一步体味鉴赏杜甫本阶段所作诗歌

第三课时 流亡

一、快速浏览“流亡”一节,引导学生填写下表

时代背景 杜甫经历 诗歌作品及特点 1、安禄山范 1、在长安沦陷 阳起兵 前一个月离开 哥舒翰 开始流亡生潼关失守 活 万民被 安家羌村 难 ? 《悲陈陶》写出人民的痛苦, 以及对官军的渴望; 2、玄宗出逃入蜀 2、杜甫投奔灵武 李亨灵武 被捉送长安受即位 困 《悲青坂》劝民等待条件成熟; ? 《月夜》运用想象写出思念妻子, ? 房琯复京 “挺节无所污” 寄希望于未来; 惨败 ? 《春望》反衬手法,触景生情, 抒写悲国思家之情。 3、投奔肃宗 授官左拾遗 《北征》高度写实的 3、安禄山被杀 技巧, 写出旅途经历, 肃宗南迁 卷入政争,放家境贫困, 凤翔 还鄜州 对时局的看法。 二、找出人物或环境描写的语段,体会传记作品的文学性 恰当运用描写,如:“他到达凤翔,衣袖残破,两肘露在外边,穿着两只麻鞋,拜见肃宗。”运用白描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写出杜甫投奔凤翔的艰苦状貌,以及对皇帝的一片忠心,言简义丰,形象生动。

再如:被放还途中“再往前走,但见猛虎当前,崖石欲裂,山路旁开着今秋的菊花,路上印着古代的车辙。??寒冷的月光照着死者的白骨。”写出了大自然的生机蓬勃,万物得时,而自己空叹时光流逝,年老无成,时事的苦难,生命的无常??万般感受涌上心头,以景物描写烘托出人物复杂的情感,体现了传记作品的文学性。 三、小结

流亡一节反映了杜甫在风云多变,忧患重重的现实处境中,历经坎坷、颠沛流离的生活。反

映了杜甫个人与时代的血泪,以及用诗歌记载苦难的历史。表现杜甫与人民患难与共、感时伤国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1、预习 2、课下阅读赏析杜甫本阶段所创作的诗歌。

第四课时 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一、快速浏览“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一节,引导学生填写表格

时代背景 两京收复 皇帝还京 杜甫经历 过闲散官吏生活 小心谨慎 诗歌创作及特点 作“唱和诗”“朝谒诗” 毫无光彩,没有分量 房琯被贬 朋友受牵连 做华州司功参军 从华州回洛阳 《洗兵马》表达对胜利的绝对信念 揭露朝廷的种种缺陷; 不少五言诗反映人民的痛苦, 刻画山川的险要。 唐军相州大败 从洛阳到华州 《三吏》《三别》是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 感到人民最深的痛苦,表达内心深深的矛盾。 到处呈现紊乱完全接近了与不安 人民 二、小结

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这一节反映了杜甫的内心处于矛盾与痛苦之中,表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的伟大人格。 三、鉴赏《三吏》《三别》,结合全文进一步体会传记作品的文学性(举例略)

这篇作品的文学性还表现在,作者以诗解文,以文解诗,以诗文解读人物,引用杜甫诗词来描述他的生活经历,表达其人生感受,以“史——人——诗——评”多维一体来深层解读人物心理。

首先,从历史空间出发,通过详细的铺排历史事件,给读者一个广阔的社会画面,表现杜甫生活的大背景和小环境。文中的“背景”和“环境”依靠历史和杜甫的诗作来写出。作者又将诗作内容进行纵深演绎。 其次,作者不仅根据诗歌内容表现杜甫的生活情景,而且对杜甫的诗作从背景和艺术上加以赏析,大大的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加深了传记的文化内涵。 在这篇传记中,作者对杜甫诗的解读随处可见,这就给文章具体可感的形象和广博深邃的思想,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四、思考讨论

a 为什么同样的时代背景下,没有人人都成为杜甫?

社会背景、个人经历促进了人的思想发展,人的思想认识与文学创作密切相关。但社会背景不是影响文学创作的唯一因素,大环境下还有小环境,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个性特征、思维方式的不同都带来了文学创作的独特性。

b 杜甫有没有能力做一个好官?(各抒己见,个人看法如下)

搜索更多关于: 杜甫学案 的文档
杜甫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mqsx3fxo541z4g1ryx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