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是幸运吗?没看见她们为了向某个人看齐卯足劲地你追我赶?
多年后,最铁的姐们芳告诉我,她一直暗恋着高翔。说那话时的她已是大律师了,将移居美国。
1998年,闺蜜婷将去英国进行为期三年的学术交流,她羞涩地告诉我,她曾很喜欢高翔,只是害怕自己没资格喜欢他,才拼命地学习。她一直觉得,只有更加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才配喜欢他。
而我,从初三开始发表第一篇习作就再也没有停下来,直到今天,成为各种大刊的签约作家或专栏作家。
回首,天高云淡,而我们,都已高翔。 (作品有删改)
【题干】1.题目“你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中,“你”是指什么? 【答案】“你”既指“我”的同学“高翔”,也指令人向往的优秀美好的人、事(物)或这种优秀美好的标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分析和理解。解答本题,不应仅仅停留在题目表面的意思,要着眼全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作答。由文意可知,文中的“我们”因为遇到同学“高翔”,在他的影响下都成为了最好的自己。但是对于题目的理解还不能仅仅局限与此,因为“高翔”在文中已不仅仅指一个人,二是有了更广泛的含义,这就需要在答题时补充完整。
13
【题干】2.高翔是一个怎样的男生?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答案】(1)遭遇家庭变故。爸爸病故,妈妈要改嫁,奶奶将他硬从北京接回。(2)各方面优秀美好。高瘦沉静,穿着整洁,各科成绩遥遥领先,文章思想有深度,发音标准有磁性。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需要统观全文,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找出和这个人物相关的内容,比如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评价,然后筛选出相关内容进行作答。
【题干】3.作品后面写“最铁的姐们儿芳”“闺蜜婷”以及“我”现在的发展状况有什
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照应题目、前文。照应题目,因为高翔,“芳”“婷”“我”三个女孩子如今都“成为最好的自己”;照应前文,高翔的出现使一些女生“迅速收敛”“开始用功”。(2)烘托人物形象,从“芳”“婷”们坦承少时心事,再次印证和凸显“你”(高翔)的优秀和对大家的促发作用。(3)突出作品主题。少年时,与优秀美好的人同行,会受到他“潜在的积极影响”,自己也会加倍奋发努力。
【解析】本题考查故事情节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题首先需要着眼全文,然后从文章题目、人物形象以及文章主旨三个方面进行考虑,梳理故事情节和这三个方面的联系。课文最后叙述三个女孩子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这显然和题目是相呼应的,而且从侧面也烘托了“高翔”在她们成长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突出了本文的主旨。
14
【题干】4.结尾“而我们,都已高翔”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又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用了比喻兼双关的修辞手法,将“我们”比作小鸟,“都已高翔”一语双关,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现在‘我们’都已成为‘高翔’那样的优秀人才,正在属于各自的长空翩飞翱翔”的丰富意蕴。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识和赏析。解答此题,不能仅仅从句子表面进行分析,而应统观全文,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概括。从文中可知,“我们”有的成了律师,有的成了作家,都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这也正是“高翔”的内涵所在。由此,就可以推断出结尾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题干】5.对于作品中的“我”,有人认为是个线索人物,有人认为是个主要人物,你
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观点一:认为“我”是个线索人物。(1)从行文来看,作品是用“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贯穿全文的,“我”见证了“高翔”的优秀和老师、同学们的表现。(2)从结构来看,“我”使作品结构完整,情感脉络清晰,利于主题的表达。
观点二:认为“我”是个主要人物。(1)从篇幅来看,作品主要写了“我”三十年前朦胧的少女心事,塑造了“我”这个因向往美好、优秀而奋发努力的女孩子形象。(2)从典型性来看,作品中“我”的心曲和成长往事,实际上代表了班里的众多女孩子,由一个“我”可以看见一个群体,从而表达主题。观点三:认为“我”既是个线索人物,也是个主要人物。(理由略,能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为拓展型题目,答案不要求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从本文来看,作者
15
用第一人称组织文章,其他的人物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得以呈现,所以解题时可以通过这个基础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注意作答时要结合文意,观点要客观,语言要通顺。
【例题3】
两 角 钱 肖复兴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