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的舅舅
作者:苓 子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09年第12期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北灯戏的代表性传承人,汪洋患癌10年之后,重新出山,担任抢救濒临失传的传统川剧“总策划”。这位从艺60载、年过七旬的“老顽童”,仍在为川剧的振兴默默地奉献着力量。
前不久看到一篇报道,称“72岁的汪洋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得多:满头青丝,说话中气十足,举手投足间活像一个精力充沛的中年人”。其实舅舅是一个患癌症已10年的病人。但病中10年,舅舅汪洋对川剧艺术执著的热爱和探索从未停止过。
1999年9月,舅舅刚退休就患上了直肠癌,做了第一次手术。但术后出院的舅舅依然很乐观,成天一个“喜剧”模样,诙谐有趣。一位爱好川剧的日本朋友到访时,舅舅讲述起川剧和灯戏,竟忘记了自己是个正在化疗的病人,还与舅妈一起津津乐道地入戏表演(舅妈江明映也是一名川剧名角)。
记得我小时候看舅舅、舅妈演出,只觉得台上的舅舅是个小花脸,模样丑丑的;舅妈头上带的花冠、身上穿的衣服好漂亮!唱的什么我听不懂,只晓得演出中观众们常常捧腹大笑,掌声不断。
去年,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委托南充市川剧团抢救濒临失传的传统川剧《闹都堂》、《结草报》、《竹林堂》,希望舅舅去“总策划”。《闹》、《结》、《竹》三台戏堪称川剧“祖师爷剧”,舅舅对这三台戏再熟悉不过了,他坚信,既然国家投入这么大的力量来抢救濒临失传的川剧剧目,川剧振兴大有希望。
1950年10月,舅舅从遂宁到了南充,报考川北解放剧艺社(南充市川剧团的前身)时,以一曲歌剧《刘胡兰》的独特唱腔打动了考官。
1959年四川省委宣传部组织了一次川剧调演活动。那次调演中,舅舅与当时川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许倩配戏《画梅花》,他扮演剧中人黄天鉴。舅舅将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此后他与一批中国川剧艺术家前往民主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巡演。
中国川剧团在民主德国的演出非常成功,民主德国的观众完全陶醉在“不可思议的川剧”表演艺术中。演出结束,现场掌声雷动,中国演员们再三谢幕,将观众们献上的鲜花抛向台下,而台下的观众又将鲜花抛向台上,周而复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