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生哲学(邬昆如版人生哲学复习材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6:29: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人生哲学

绪论

一、人生哲学

1、哲学;2、人生;3、人生哲学 二、学习人生哲学的方法

1、做学问的一般方法;2、学哲学的特有方法;3、学人生哲学的方法 三、学习人生哲学的目的 四、人生哲学的功能 一、人生哲学

1. 哲学:哲学源于希腊文,意思是“爱智”——爱好智慧。

希腊时代有一句话,哲学起源于惊疑。

康德说,世上最使人敬畏的两样东西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傅佩荣:哲学可以用三句话来描述: (一)哲学就是培养智慧。(二)哲学就是发现真理.。(三)哲学就是印证价值。 2. 人生:“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

(1)人的定位:独立性和群体性 (2)人生范围:人的一生

(3)人的结构和人的意义:灵魂和肉体;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3. 人生哲学:是用一定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人生问题的理论体系,是从人生与自然、

人生与社会、人生与人性关系的分析中对人生的本质及其根本规律的哲学思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人生观。

克尔凯郭尔指出,人生有三种绝望:不知道有自我,不愿意有自我和不能够有自我。 二、学习人生哲学的方法: 1. 做学问的一般方法 2. 学哲学的特有方法 3. 学人生哲学的方法

三、学习人生哲学的目的:是要回答根本的人生意义的问题,使人在生活中能反省自己的生活,使人在生命中意识到生命的意义。 尼采提出精神三变:骆驼、狮子、婴儿。 王国维提出人生三种境界 四、人生哲学的功能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

利用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把中外思想家对人生的看法和做法,按时间顺序加以叙述,以历史事实为经,以人生观的确立和实践为纬,架构人生哲学。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全部表现。 衣俊卿:“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离开了人所创造的和生活于其中的文化,不可能真正理解人的生存。”有文化必有哲学。 第一节 先王的人生哲学 庄子:“古之人齐备呼!配神明,醇天地,与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大小精粗,其运无乎不在。” 孔子前的一千多年,中国主要三部经典:《易经》《尚书》《书经》 一、三皇五帝的历史意义

中国古代的人用四个阶段说明文明的发展: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二、服务的人生观: “顺天命” 三、勤俭的人生观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到,修道之谓教。”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生哲学 一、儒家的人生哲学

1. 孔子学说内容:由礼观念开始,仁、义、礼三观念是孔子思想的主脉,其他理论是此基

本理论的引申发展。

礼:狭义——仪文;广义——制度秩序。义:正当或道理。仁:大公 礼以义为实质,义以仁为基础(理论程序)

守礼养成求正当意志,由此唤起公心(实践程序) 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正名:为政以正名为根本。 知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2. 孟子学说内容:心性说:

性善与四端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养气与存德:浩然正气;人皆可以为荛舜 政治思想:民本说;仁政

3. 荀子学说内容:性恶说——师法之化,礼仪之道;强调教化或改造。礼乐之说:

关于逻辑:“名”的由来,一部分是伦理(即社会)的需要,一部分是由于逻辑的需要 4. 儒家的人生哲学:

人生态度:知命、重人轻神 人生价值:

理想人格:仁者爱人

两个基本精神:重视道德价值;主张刚健有为,积极进取

人生道德——道德践履 :忠恕;道德反思 :反求诸己;道德标准 :见利思义 二、道家的人生哲学:先秦道家有三阶段——杨朱、老子、庄子 1、 杨朱的思想:“人人为自己”;“轻物重生”

2、 老子的思想:道、常、反;无为、无不为;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3、 庄子的主要思想:“前山之路是儒,授我以命,教我在社会人格中自我实现,以身践行;

后山之路是道,假我以羽翼,教我在自然人各种自我超越,心灵遨游。 “逍遥游”境界:有待无待;“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三个条件:无己、无功、无名 相对主义哲学思想: 感情和理性:生死

政治和社会哲学:无为而治 三、法家的人生哲学

韩非子学说内容:治国之道:制定法律。势——势重于材;术——赏罚分明 法家与道家;法家与儒家

第三节 秦汉魏晋时期的人生哲学

一、秦朝的人生哲学

霸道的运用:

术的运用:告奸法;禁私学

人生哲学:君主——建立权威;百姓——暴政 二、汉代的人生哲学

1、儒家的基本变化:儒家:心性论为中心——宇宙论为中心 2、道家的基本变化:

道家:为寻求超越——求长生之道教;否定礼制德行——魏晋清淡;守柔中的技术观念——政治上的权术思想 3、董仲舒的思想

天人相应——宇宙论中心思想

人性学说:天有阴阳,而人像天而生,故人也有善恶。 社会伦理学说:三纲五常 政治哲学

历史哲学:三统——黑统、白统、赤统 4、《易传》

万物生成之“道”:乾坤; “一阴一阳谓之道”;万物变“易”之道: 人生哲学:为人之道;从反面着想;谦虚、自居与下 5、《礼记》 《大学》:政治生活受德性决定

八德之门: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庸》:“道”与“中”“和”:道——”顺性”;中——”未发”;和——”中节” “庸”与“常”:普通寻常 “明”与“诚”: 6、杨雄与王充 杨雄:《法言》推崇孔孟; “人之性善恶混也。”《太玄》代表道家 王充:《论衡》:反传统,志在批评百家; 态度方法:重效验; 辨“天人关系”:“命”与“性”:命有贵贱,性有善恶 三、魏晋清谈玄学

1、才性说:刘劭《人物志》 2、名理说:何晏、王弼

向秀与郭象:道、无——自己而然——天然; “无待”——“独化”;有为与无为 知识与模仿:无用、徒劳、有害、 “弃彼任我” 3、竹林七贤

第四节 隋唐时期的人生哲学 一、隋唐佛学 1、原始教义

三法印(三个论点):诸行无常;诸行皆苦;诸法无我 四谛(四个观念):苦;集;灭;道

十二因缘说:无明、行、识、名色、入、触、受、取、有、生、老死 2、大乘教义:般若宗、唯识论、真常教 二、唐代儒学复兴之尝试 1、韩愈:“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反佛教倡儒学;论“道”;论“性情”:上中下三品 2、李翱:“ 性”“情”、“ 尽其性”(价值根源);论教化问题:”从道”不“从众”(道德标

准);“ 命”(人生态度)

第五节 宋明时代的人生哲学 宋儒三阶段:

第一阶段以“天”为主要观念,混有形上学和宇宙论两种成份;

第二阶段以“性”或“理”为主要观念,去宇宙论而保留形上学成分;

第三阶段以“心”或“知”为主要观念,肯定最高之主体性,是心性论形态的哲学系统。 第一阶段: 1、周敦颐:《太极图说》中的宇宙论;《通书》精神修养的方法 2、邵雍:《先天图》;《皇极经世》由元会世说推出世界观世界史观 3、张载:《西铭》《正蒙》 第二阶段

1、程颢:论“性”;论“仁”;论“理” 2、程颐:性即理;成德;仁与恕

3、朱熹:理、气、太极;心、性、情、成德 第三阶段:

1、陆九渊:心即理;成德

2、王阳明:心、理、良知;知行合一;明德 第六节 清代民国时期的人生哲学 一、清代的人生哲学 1、黄宗羲

主要哲学观点:论“心”论“理” 主要政治思想:论“君”论“臣” 人生哲学:讲求服务的人生观。

2、顾炎武:强调知识的重要;强调尊古信经;重视人的道德生活 3、王夫之:道与器,理与气;阴阳乾坤;道善性及善恶

人生哲学:人性发展的途径是顺着它,达到至善。当然也讲求后天的努力。 4、戴震:乾嘉学风的奠基人:善、道、德、性、命、“恕”“克己”(道德修养)、不私不蔽(价值问题);强调“习”重要(道德意志、道的实践) 二、清末民国的人生哲学

第二章 西方人生哲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希腊、罗马、希伯来人的人生哲学 一、商业文化的开展 二、法制理念的产生 三、希腊哲学 1、柏拉图 2、亚里士多德

3、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人生哲学 原子论宇宙观

感觉论准则学(认识论) 快乐论伦理学(人生哲学)

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或者快乐。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是最高的和天生的善。 快乐分成两类:一类是肉体上的快乐;另一类是精神上的快乐 快乐是目的,是指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宁静。 走向个人主义

人生哲学(邬昆如版人生哲学复习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mt3j06ckk3gzna0fx9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