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烙印理论下工匠精神嵌入产教融合研究
作者:李玉倩
来源:《新一代》2020年第07期
摘 要:工匠精神的回归及其时代寓意,决定了产教融合的推进需要工匠精神的嵌入。运用烙印理论,诠释了工匠精神嵌入产教融合的内在机理和嵌入阶段,研究发现:外部环境的敏感性能够让产教融合自然烙上工匠印记,形成“观念引导人的行为”的非正式嵌入路径;但由于印记效力可能存在持续、扩大、衰退、转变等不同演化方向,必须建立认同、学习、约束、影响等烙印机制,采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的正式嵌入路径。论文主张需要真正建立培育现代工匠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新时期产教融合内涵式推进。 关键词:烙印理论;工匠精神;产教融合
从《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相关顶层政策文件到各省市“关于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可以发现有关产教融合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目标任务、推进重点等都已经明确;特別是财政、税收、用地、金融等配套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产教融合向纵深演化。一些学者高度关注产教融合的推进议题,就产业学院、战略联盟、现代学徒制、生产性实习实训等模式和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1,2],然而产教融合整体而言仍然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短期化、低水平阶段。产教融合的演化过程具有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蜕变期等生命周期的普适性特性,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本文基于新时期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运用烙印理论这一诠释事物演化规律的工具方法,尝试论证工匠精神嵌入产教融合的内在逻辑、解释为什么产教融合的推进实践与政策目标出现较大的偏差,探讨烙印理论下工匠精神嵌入产教融合的理论框架和具体路径,促进产教融合“真融”与“真合”。 一、工匠精神嵌入产教融合的内在逻辑与理论框架 (一)工匠精神嵌入产教融合的内在逻辑
新时期产教融合已经从导入期进入快速推进的成长期,并且其推进需要工匠精神的嵌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教融合的根本诉求决定了需要工匠精神的嵌入。从工学结合到校企合作、再到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改革的初衷始终是人才培养,即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对企业而言,产教融合同样有助于提高员工队伍素养,培养劳模精神和现代工匠。产教融合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匠精神强调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3],决定了工匠精神与产教融合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新时期产教融合的推进需要工匠精神的嵌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