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Cl2具有强氧化性,可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答案] 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
+
证明某溶液中含有Fe3的实验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取少量溶液于一洁净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则证明
+
含有Fe3
物质检验简答题的答题模板
题组一 离子的检验
1.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操作 滴加BaCl2溶液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滴加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滴加AgNO3溶液 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 下层溶液呈紫色 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生成白色沉淀 结论 原溶液中有SO24 -原溶液中有I 原溶液中有CO23 --原溶液中有Cl -解析:选B。滴加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也可能是AgCl或BaSO3
2--等,A错误;SO3(HSO-3)、HCO3与盐酸反应也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错
2-
误;与Ag+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不一定是Cl-,也可能是SO4等,D错误。
2222.某待测稀溶液中可能含有SO23、SO4、S、CO3、HCO3等阴离子,现进行如下实验
+-
操作(已知所加BaCl2溶液、H2SO4、稀硝酸、澄清石灰水均过量;不考虑Ba2与S2的反应):
-
-
-
-
-
(1)沉淀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生成沉淀B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气体A是单一气体,则其化学式为________;若气体A是混合气体,则其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
--
(4)原待测液中是否含有CO2、HCO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原待测液中是否含有SO2、SO2?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析:溶液B与H2SO4反应生成沉淀C,则沉淀C只能是过量的Ba2+与SO4反应生成的
BaSO4。
答案:(1)BaSO4
--
(2)Cl2+S2===2Cl+S↓ (3)CO2 CO2与NO
--
(4)一定含有CO23,可能含有HCO3
-2-
(5)含有SO23和SO4中的一种或两种都有 题组二 气体的检验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操作 将某气体通入FeCl2溶液中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将某气体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将某气体与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触 现象 溶液由浅绿色 变为黄色 品红溶液褪色 粉末由黑变红 试纸变蓝色 结论 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l2 该气体中一定含有SO2 该气体中一定含有H2 该气体中一定含有NH3 解析:选D。A项中气体还可能是O2、O3、NO2等;B项中气体还可能是Cl2、O3等;C项中还可能是CO。
4.(2016·江南十校联考)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少量液体甲逐滴滴到固体乙中,试管中试剂为丙,则下表中现象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甲 浓盐酸 浓氨水 醋酸 浓硝酸 乙 二氧化锰 生石灰 碳酸钙 铜 丙 石蕊试液 AlCl3溶液 BaCl2溶液 水 试管中现象 先变红后褪色 先沉淀后消失 变浑浊 试管口出现红棕色 解析:选D。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制备氯气需要加热,此装置无加热装置无法制得氯气,A错误;氢氧化铝沉淀不溶于氨水,B错误;二氧化碳与BaCl2溶液不反应,C错误;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易被氧化为二氧化氮,故试管口出现红棕色,D正确。
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检验程序
考点二 常见物质的鉴别[学生用书P244]
1.概念:鉴别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认。 2.物质鉴别的一般类型和方法 分类 不用 试剂 鉴别方法 ①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或它们去鉴别其他几种物质 ②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可考虑能否用加热或焰色反应等方法鉴别出一种或几种物质 ③若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鉴别时,可考虑两两混合或相互滴加,记录反应现象,分析确定 ①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颜色等,初步将被鉴别物质确定或分组 只用一种试剂 ②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可依据“相反原理”确定试剂进行鉴别。即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酸性时,可选用碱或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作试剂;若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碱性时,可选用酸或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作试剂 ③可考虑用已检出的物质为试剂做后续鉴别 任选或限选试剂 此类题目不限制所加试剂的种类或在指定范围内选择试剂,可有多种解法,题目考查的形式往往是从众多的鉴别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其要求是操作步骤简单,试剂选用最少,现象最明显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4·高考大纲卷)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l和KI。( ) (2)(2014·高考福建卷)只滴加氨水鉴别NaCl、AlCl3、MgCl2、Na2SO4四种溶液。( ) (3)(2014·高考福建卷)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 答案:(1)√ (2)× (3)√
2.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溴水鉴别苯和正己烷
-2-
B.用BaCl2溶液鉴别SO24与SO3 C.用浓HNO3与Cu反应制备NO2
D.将混有HCl的Cl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除去HCl
解析:选C。苯和正己烷均可萃取溴水中的溴,且有机层均在上层,没有不同现象,无法区
2--分,A错。氯化钡与SO24、SO3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无法区分,B错。可用铜与浓硝酸
反应制取NO2,C正确。混有HCl的Cl2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会产生CO2,形成新的杂质,同时也会消耗少量氯气,此法不妥,D错。
(2014·高考重庆卷)下列实验可实现鉴别目的的是( )
A.用KOH溶液鉴别SO3(g)和SO2 B.用湿润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2
C.用CO2鉴别NaA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 D.用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
[解析] SO3和S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K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含氧酸盐:SO3+2KOH===K2SO4+H2O,SO2+2KOH===K2SO3+H2O,且都无明显现象,不能实现鉴别目的,选项A不正确。Br2(g)和NO2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都能将I-氧化为I2而使湿润的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