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
(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更始:此处代指汉更始帝。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也
B. 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也
C. 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也
D. 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诸侯,在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B.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成型于秦汉时期。
C. 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统治权。《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秦国丢失了一只鹿,天下人共逐之。
D. 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拨官吏的制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班彪沉静庄重。更始帝败,三辅大乱。年仅二十余岁的班彪面对战争时局,冷静对比分析了秦汉兴废之不同。
B. 班彪善议时政。他认为,天下百姓念想汉朝的恩德,打着刘氏的旗号,政权一统是大势所趋。
C. 班彪心系汉室。他痛恨隗嚣的狂言,感叹时局艰难,写了一篇《王命论》用
以感动隗嚣,可隗嚣始终不觉悟,并因此避走河西。
D. 班彪志行高洁。他置身于危难动乱之中,行为不逾越道义,言语不背离正轨,守志不背弃他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帝雅闻彪才,因召入见,举司隶茂才,拜徐令,以病免。
(2)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画鹘行(节选) 杜甫
乌鹊满樛枝①,轩然②恐其出。 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 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 乾坤空峥嵘,粉墨③且萧瑟。 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 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
【注】①樛枝:向下弯曲的树枝。②轩然:骚乱貌。③粉墨:绘画用的颜料。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一幅画鹘之作,诗人之神与画中鹘鸟之神相融通,进而创造了超越于原画的新境界。
B. 诗歌描写画中之鹘侧头而看青霄,因囿于纸上而无法奋飞,故希望如其他的禽鸟一般翱翔于天空之上。
C. 诗人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画中的鹘鸟翅膀如同刀剑,体现了鹘鸟的神骏,可以超越于世间凡尘。
D. 诗人描写完画中之鹘后,又进一步想到了于云沙之际腾举的真鹘,想象其羽毛与空中的云雾融为一体。
(15)顾随认为杜诗“情感复杂”,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认为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是“__________”,而他回避廉颇的内在原因是“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曲高潮之后戛然而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衡传》中张衡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作了《二京赋》的社会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其写作目的是 “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上面所引的最后那首小词后,“挂冠服江边,弩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犹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石林避暑录话》),正睡大觉呢,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本来,( )也许,只有在佛学禅宗中,勉强寻得一些安慰和解脱吧。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派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______,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里没有屈原、阮籍的忧愤,没有李白、杜甫的豪诚,不似白居易的明朗,不似柳宗元的孤峭,当然更不像韩愈那样盛气凌人____。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____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____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看作了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有改动)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因为根本逃不掉这个人世大罗网,又何必那样呢?
B. 因为这个人世大罗网根本逃不掉,又何必那样呢? C. 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逃不掉这个人世大罗网。 D. 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这个人世大罗网逃不掉。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行云流水 烜赫一时 沽名钓誉 奉为圭臬 B. 闲云野鹤 不可一世 沽名钓誉 顶礼膜拜 C. 行云流水 不可一世 矫揉造作 顶礼膜拜 D. 闲云野鹤 烜赫一时 矫揉造作 奉为圭臬
(19) 文中画横线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了美,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B. 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C. 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美表达出来了,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D. 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了美,被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20)下面是四种实用文的摘录,请根据文体特点,找出每条摘录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4分)
(1)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将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赵县参观“千年彩虹”赵州桥,我是导游小李,我将鼎力为大家服务。(解说词)
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3)你寄来的特产我笑纳了,这些家乡特产,让我忆及你对我一贯的关心,不胜感激。(便条)
将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