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过程②为转录,该过程所需的DNA聚合酶可识别DNA上的启动部位 C.b为rRNA, r-蛋白通过与b结合调节自身合成的过程为负反馈调节
D.核糖体的大、小亚基在细胞核中形成,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基质参与翻译
27.图中a、b、c、d为细胞器,3H-亮氨酸参与图示过程合成3H-。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H-可能为小分子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图中a、b、d的膜面积会产生变化 B.DNA聚合酶可从d运输至细胞膜 C.3H-分泌到细胞外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D.c中有多种酶,它们分子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指导酶合成的mRNA模板不同
28.反义RNA是指与mRNA或其他RNA互补的小分子RNA,当其与特定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可阻断该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抑癌基因的一个邻近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其作用机理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转录成反义RNA的模板链与转录成mRNA的抑癌基因模板链相同 B.将该反义RNA导入正常细胞,可能会导致正常细胞癌变 C.反义RNA能与DNA互补结合,故能用其制作DNA探针 D.能够抑制该反义RNA形成的药物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 29.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Y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B.Y染色体短小,因缺少与染色体同源区段而缺乏红绿色盲基因 C.女孩若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一定是由父亲遗传来的 D.男性的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
30.周期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由编码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遗传病,该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的长度不变,但翻译的肽链缩短导致通道蛋白结构异常。下列有关该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翻译的肽链缩短说明基因一定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 B.突变导致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改变 C.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D.该病可能是由碱基对的替换而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31.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下列有关玉米染色体特殊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1 图2 A.异常9号染色体的产生称为基因重组
B.异常的9号染色体可为C和wx的基因重组提供细胞学标记
C.图2中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不能发生联会
D.图2中的亲本杂交,F1出现了无色蜡质个体,说明亲代母本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32.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经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形成的,据此可推断出
A.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秋水仙素能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出来的植株是四倍体 D.八倍体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不可育 33.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一定要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培育新品种
B.紫外线照射能增加 DNA 分子上的碱基发生变化的几率导致染色体畸变 C.二倍体生物单倍体育种可直接通过表现型来判断它们的基因型,提高效率 D.在单倍体与多倍体的育种中,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34.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B.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C.同一物种的两个不同种群间的地理隔离不会阻碍其基因交流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奠定了进化论的基础,摒弃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35.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中约2/3体液存在①④⑥中 B.图中⑤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⑥ C.④⑥渗透压的90%以上
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是指⑦
36.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第Ⅱ卷(共54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5小题,共54分)
37.(9分)图1是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的曲线;图2表示将甲植物放在CO2浓度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a点表示_____________,在c点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图2中e点与d点相比较,e点的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_____;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_____。
(2)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中的植物细胞内的葡萄糖先在_________(填细胞结构)中脱氢,生成_____。 (3)图1中,如果甲、乙两种植物较长时间处在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是________,在晴转阴瞬间,叶肉细胞中C5相对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甲、乙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差值为_____________mgCO2/(100cm2·h)。
38.(16分)一种禾本科植物的颖果的颜色有黑色、黄色、白色,由两对基因A、a,B、b控制。基因A控制黑色素的产生,基因B控制黄色素的产生;黑色素颜色深,有黑色素时,黄色素不能表现出来。下表是几个杂交组合及后代表现情况,分析回答: 组合 一 二 三 亲本表现型 黑颖×黑颖 黑颖×白颖 黑颖×黄颖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黑颖黄颖白颖=1231 黑颖黄颖=11 黑颖黄颖白颖=431 (1)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杂交组合一子代黑颖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子代黑颖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
(3)杂交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子代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黑颖和白颖分别占_______ 、_______。
(4)杂交组合三子代黑颖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黑颖自交,后代中黑颖、黄颖、白颖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39.(6分)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______________两方面来反映。
(3)当细胞D中产生过量乳酸时,血浆中的____________(填“NaHCO3”或“H2CO3”)可以中和其酸性,并最终形成CO2和H2O排出体外。
(4)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mL质量分数为0.5%、0.7%、 0. 9%、1.1%、1.3%的NaCl溶液,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如柠檬酸钠)。
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 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min。
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预期结果
试管 1 2 3 4 5
②、③处的结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8分)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NaCl溶液/% 0.5 0.7 0.9 1.1 1.3 红细胞形态 ①体积变大,或涨破 ②? ③? ④体积缩小 ⑤体积缩小,皱缩
(1)图中①指________,②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________,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图中③指___________,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必须要有____隔离。
(3)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令其自交,则自交子一代所有个体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____,aa基因型的个体占_____,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填“是”或“否”)。
44.(15分)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具有高度耐盐性的微生物,可引起人类肺炎、肠炎等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血液)上生长时,可破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使其褪色。图为定性检测鲜牛奶中是否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操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用7.5% NaCl肉汤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操作中,在血平板上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接种操作前后需要对接种工具进行________灭菌。 (3)在制备血平板时需将pH调节至________(填“微酸性”或“微碱性”)后灭菌,待培养基________后,再加入适量血液。
(4)经多次规范操作、重复实验,血平板上的菌落周围出现________________,初步证明鲜牛奶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但鲜牛奶供应商仍认为此菌并非鲜牛奶所携带,因此,要对本操作进行完善,完善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A 3.A 4.C 5.C 6.C 7.D 8.D 9.B 10.D 11.B 12.D 13.A 14.B 15.D 16.D 17.C 18.B 19.B 20.C 21.C 22.D 23.C 24.B 25.C 26.D 27.C 28.A 29.C 30.D 31.B 32.D 33.C 34.A 35.C 36.C
37.(每空1分,共9分)(1)甲的呼吸速率 从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方向移动 低 高 (2)细胞质基质 丙酮酸 (3)甲植物 减少 6
38.(每空2分,共16分)(1)自由组合 (2)6 1/6 (3)AaBB、aabb 7/16 9/64 (4)AaBB、AaBb、Aabb 24 5 3
39.(每空1分,共6分)(1)①③ (2)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 (3)NaHC03 (4)红细胞的形态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