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6:14: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结合材料1,2分析海尔经营的成功所在。(2)海尔经营的成功在于:注重适应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注重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增加盈利。并放眼世界,注重海外市场的开发与建设,走名牌战略的发展道路。(5分)

(3)结合材料1,2,3谈谈推广海尔经验的意义。(3)海尔集团的改革经验和效果表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树立市场观念,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成本,提高活劳动的生产效率,努力减少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注重市场的开发与经营,这些都具有普遍意义。推广海尔集团经验,使广大企亚普遍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同量的社会总劳动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5分)

2.某资本家投资150万元经营生产,其中100万元建筑厂房、购买机器和工具等,使用期为10年;20万元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30万元购买劳动力。流动资本年周转5次,m’=100%. 根据以上材料,请计算:

(1)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1)资本有机构成=120万元:30万元=4:1(3分)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是多少?(2)固定资本=100万元 流动资本=20+30=50(万元)(3分) (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100万×1/10]+(50万×5)]÷ 150≈1.73(3分)

(4)该资本家一年获得多少剩余价值?(4)年剩余价值量=(30×100%)×5=150(万元)(3分) (5)年剩余价值率是多少?(5)年剩余价值率=150万元/30万元×100%=500%(3分) [答题方法提示]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价值规律的问题。价值规律要求重视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使生产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海尔的经验表明,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必须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按照价值规律办事。 2.[答案要点]

c=100+20=120(万元) v=30万元

政治经济学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5分)

2.不变资本:不变资本是指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形成新产品价值的一部分。(5分)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产阶级的国家在社会经济领域的职能全面增强,把社会经济生活置于自己全面控制与干预之下的资本主义,它是私人垄断资本和资产阶级国家不断融合的结果。(5分)

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迄今为止最进步的社会经济制度,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5分)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是在(A )

A.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批判地继承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C.批判地继承庸俗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D.批判地继承重商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 A ) A.生产关系 B.交换关系 C.分配关系 D.消费关系 3.在当代社会中,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D ) A.生产资料 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 D.科学技术

4.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B )

A.价值规律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D.按比例发展规律 5.一般地说,粮食丰收会造成( B )

A.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上升 B.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下降 C.在供给大于需求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下降 D.在需求小于供给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上升 6.商品二因素是指(B )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交换价值和价值 D.价值和价格

7.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成比例 D.完全无关

8.下列关于市场经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完全相同没有区别

B.市场经济是价值规律起调节生产作用的经济,商品经济则不是 C.市场经济是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D.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是反映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

9. 在货币的各种职能中,以观念上的货币即可执行的职能是(A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0.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D )

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 B.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

C.货币和资本没有本质区别 D.货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转化为资本 11.劳动力商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随着对它的消费( D ) A.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其使用价值和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C.只能再生产出和自身价值相等的价值 D.能生产出大于其自身价值的价值 12.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C)

A.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价值 C.创造了新的价值 D.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13.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关系是( D ) A.价值形成过程包括价值增殖过程 B.价值形成过程就是价值增殖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增殖过程 D.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14.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是因为在工资形态上工人的( C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时间上完全能划分清楚 B.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空间上完全能划分清楚 C.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 D.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无酬劳动

15.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C)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货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16.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B )

A.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B.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C.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实现的 D.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工作日实现的 17.剩余价值率是( B )

A.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C.年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

) 18.利润的本质是( C )

A.劳动的报酬 B.资本的报酬

C.剩余价值 D.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9.抹煞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别的范畴是( D )

A.商品的价值 B.生产价格 C.工资的形式 D.生产成本 20.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B ) A.促使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 B.促使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甚至下降 D.可变资本数量不断上升 21.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D)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22.按资本价值的周转方式不同,资本可以划分为( B) A.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D.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23.假定某产业资本家,依靠借贷资本100万元经营产业,平均利润率为18%,年利息率为10%,该产业资本家获得企业利润为(A) A.8万元 B.10万元 C.18万元 D.20万元

24.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是( B)

A.不同企业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 B.不同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 C.各企业不同利润率的简单平均过程

D.各部门不同剩余价值率的简单平均过程

25.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B) A. 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 B.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问题 D.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26.对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C )

A.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 B.是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 C.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D.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 27.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C ) A.生产的国际化 B.资本全球化 C.资源配置国际化 D.贸易全球化

28.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B ) A.社会化大生产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按劳分配 D.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2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的是( A)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资分配 D.按生产能力分配

30.我国当前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A )

A.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B.使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C.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因素有( ABCDE ) A. 劳动者及其后代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 B. 劳动者所需的教育培训费用

C. 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 D. 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E. 平均的劳动强度

2.在资本家的纺织厂中,棉花是( ABDE )

A.劳动对象 B.生产资料

C.可变资本的物质形式 D.不变资本的物质形式 E.流动资本的物质形式

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本质上都是( BD ) A.为了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B.为了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C.为了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长度 D.为了增加剩余价值 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ABD ) A.Ⅰ(c+v+m)=Ⅰ(c+△c)+Ⅱ(c+△c) B.Ⅰ(v+△v+m/x)= Ⅱ(c+△c)

C.Ⅱ(c+v+m)= Ⅰ(v+m)+ Ⅱ((v+m)

D.Ⅱ(c+v+m)= Ⅰ(v+△v+m/x)+ Ⅱ(v+△v+m/x) E.Ⅰ(v+m)> Ⅱc

5.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 ABCD )

A.经济活动市场化 B.企业经营自主化 C.政府调节间接化 D.经济运行法制化 E.商品价格由市场确定 四、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企业年预付资本中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比是2:1,固定资本使用年限为10年,流动资本周转时间为3个月,试计算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为多少次?

计算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公式V=(1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1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

设年预付总资本为a,根据题意得:V=[2/3a×1/10+1/3a×(12个月÷3个月/次)]÷a =1.4次/年

五、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材料一:我国房价上涨过快的原因分析

“我国房价过快上涨基本原因在于供应不能满足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牛凤瑞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环渤海房地产论坛上表示。

牛凤瑞认为,从需求来看,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正处于完成工业化、加速城市化阶段的发展中的大国。特殊的发展阶段和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面对的是每年1000多万城镇增量人口的住房需求;由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拉动的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改善性住房需求以及必须进行的旧城改造而导致的被动住房需求。基本住房需求、改善性住房需求和被动住房需求的叠加,形成了难以遏制的刚性需求,这是房价上涨的基本动因。从供给方面看,偏紧的住房用地供给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限制了城镇住房建设空间的拓展;住房基本保障制度建设的滞后,混淆了市场机制和社会保障的界限,影响了人们的思考方式,提高了中低收入阶层的购房预期。

牛凤瑞认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基本途径是多建房,建好房,增加住房的有效供给。牛凤瑞分析后表示,市场形成房价是我国住房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现实的房价是市场供求关系多年积累的结果,当期现房可能是两年之前开工建设的,购房资金可能是多年的积蓄。所以,判断房价上涨是否过快(慢),不仅要看当年同比增幅,还要看上年房价基数,乃至以往多年的房价基数。我国住房制度基本完成是在2000年,由于住房市场化时间较短,现在的房价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价格,依上年房价为参照系作出判断要慎重。例如,2000年至2004年北京房价年均增幅为0.78%,是一个房价四年基本没有变化的基数;计入2005年高幅增长的房价,五年平均增速为4.2%,而同期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10.4%;计入2006年13.6%的增幅,北京六年平均房价增速为5.7%,仍低于同期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4.7个百分点。

搜索更多关于: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的文档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n7u74g5865kaxd90scu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