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教材实验
目 录
01 粗盐的提纯(必修 1,P5-P7).................................................................................................................. 2 02 粗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 ............................................................................................... 2 03 检验蒸馏前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必修 1,P8) ................................................................................... 3 04 碘水的萃取与分液(必修 1,P9) ........................................................................................................... 3 05 电解水(必修 1,P13)............................................................................................................................. 4 06 配制 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必修 1,P16)............................................................................... 5 07 胶体的性质和制取(必修 1,P26-P27).................................................................................................. 5 08 离子反应(必修 1,P31-P33).................................................................................................................. 6 09 钠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7-P48)...................................................................................................... 7 10 铝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8) ............................................................................................................. 7 11 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49-P50).......................................................................................................... 8 12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必修 1,P50-P51).................................................................................................. 8 13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必修 1,P51) ................................................................................. 9 14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55) ..................................................................................................... 9 15 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性的探究(必修 1,P56) ............................................................................... 10 16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必修 1,P56) ................................................................... 10 17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1 18 焰色反应(必修 1,P57) ........................................................................................................................11 19 氢氧化铝的制备(必修 1,P58) ........................................................................................................... 12 20 氢氧化铝的两性(必修 1,P58) ........................................................................................................... 12 21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必修 1,P60) ................................................................................................... 13 22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1) ....................................................................................................... 14 23 三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必修 1,P61) ................................................................................... 14 24 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必修 1,P62) ............................................................................................... 14 25 硅酸的制备(必修 1,P76-P77)............................................................................................................ 15 26 硅酸钠的耐热性试验(必修 1,P77) ................................................................................................... 15 27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82-P83)................................................................................................ 16 28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必修 1,P83) ....................................................................................................... 16 29 氯气的漂白实验(必修 1,P84) ........................................................................................................... 17 30 氯离子的检验(必修 1,P85-P86)........................................................................................................ 17 31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必修 1,P90) ........................................................................................... 18 32*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必修 1,P90) .......................................................................... 18 33 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实验(必修 1,P92) ........................................................................................... 19 34 氨气的喷泉实验(必修 1,P97) ........................................................................................................... 20 35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99) ....................................................................................................... 20 36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必修 1,P101) ......................................................................................... 21 37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必修 1,P101) ..................................................................................................... 21
实验名称 01 粗盐的提纯(必修 1,P5-P7)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实验用品
先通过溶解、过滤等操作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再依次用 BaCl 2 溶液、NaOH 溶液、Na CO 2 溶液、稀盐酸除去可溶性杂质,最后蒸发得达纯净的 NaCl。 酒精灯、玻璃棒、量筒、托盘天平、坩埚钳、石棉网。
3
粗盐、水、BaCl 2 溶液、NaOH 溶液、Na CO 2 3 溶液、稀盐酸;漏斗、烧杯、铁架台、滤纸、蒸发皿、 ①溶解:称取约 4 g 粗盐加到盛有约 12 mL 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 为止。
②过滤: 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漏斗中, 漏斗中的液面不能超过滤纸的边缘。若滤液浑 浊,再过滤一次。
③除可溶性杂质:向滤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 BaCl 2 溶液、NaOH 溶液、Na CO 2 3 溶液,用玻璃棒搅 拌使之充分反应,然后过滤。最后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至没有气泡冒出为止。
④蒸发:将上步所得溶液倒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待出 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①固体食盐逐渐溶解而减少,食盐水略显浑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②不溶物留在滤纸上,液体渗过滤纸,沿漏斗颈流入另一个烧杯中。 ③水分蒸发,逐渐析出固体。
①在进行过滤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a.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b.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 缘;液体的液面略低于滤纸的边缘;c.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靠到玻璃棒上; 玻璃棒的底端应轻靠到漏斗三层滤纸一侧;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到烧杯的内壁上。
②在进行蒸发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a.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过 热造成液滴飞溅;b.加热到蒸发皿中剩余少量液体时(出现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c.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取下,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引起蒸发皿破裂。如果 一定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放在石棉网上。
③加试剂的先后顺序:为使杂质离子完全除去,要加入过量的试剂。后续试剂要能够将前面所加 过量的试剂除去,由此可知 Na CO 2 3 溶液要在 BaCl 2 溶液之后加入,通常加入试剂有 3 种顺序。 ④沉淀的洗涤:a.洗涤沉淀的原因:过滤完毕,过滤器中的固体表面总是残留部分母液。b.洗涤沉 淀的方法:沿玻璃棒向过滤器中注入少量蒸馏水,使水刚好浸没沉淀,让水自然流下,重复 2~3 次,直到固体表面洗涤干净为止。c.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检验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相 关试剂后观察现象。
实验说明
实验名称 实验原理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02 粗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
Na SO +BaCl ===BaSO ↓+2NaCl 2 4 2 4
粗食盐、水、盐酸、BaCl2 溶液;烧杯、试管、胶头滴管。
取少量粗食盐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盐酸酸化,再加 几滴 BaCl2 溶液。观察现象。
加盐酸无明显变化,加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 粗盐中含有 SO 4 。
-
+
实验说明
2
、CO23、SO3的干扰);②若出现沉淀,
则应过滤,保留滤液,滤出沉淀;③向滤液中或未出现白色沉淀的溶液中加入 BaCl2 溶液,观察是 2 否有白色沉淀生成,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可证明未知液含 SO 4 。
-
-
-
-SO24的检验方法:①向未知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排除 Ag
实验名称 03 检验蒸馏前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必修 1,P8)
实验装置
+Cl①Cl 的检验原理:Ag+
-
-
实验原理 =AgCl↓。 ②蒸馏是利用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到一定温度使沸点低的组分先汽化,再 冷凝,从而与沸点高的物质分离开来。利用蒸馏可以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自来水、AgNO3 溶液、稀硝酸;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圆底烧瓶、沸石(或 碎瓷片)、冷凝管、尾接管(或牛角管)、锥形瓶。
①自来水中氯离子的检验: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 AgNO3 溶液。
②蒸馏,制蒸馏水:在 100mL 烧瓶中加入约 1/3 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
按图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 约 10mL 液体,停止加热。
③检验蒸馏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取少量蒸馏出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 AgNO3 溶液。(得到的液体中还含有 Cl
吗?) ①加 AgNO3 溶液后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②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 100℃后沸腾。在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③加 AgNO3 溶液和稀硝酸,蒸馏水中无沉淀。
自来水中含有 Cl ,蒸馏水中没有 Cl 。
①加入碎瓷片(或沸石)是为了防止蒸馏烧瓶内液体暴沸。
②冷凝水水流方向与蒸汽流方向相反,采用逆流下进上出;实验前先通入冷凝水再加热,实验结 束后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冷凝水。
③制取蒸馏水时可以不使用温度计,因为水的沸点是 100 ℃,加热至沸腾即可,可以不通过温度 计控制。
-
-
-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说明
实验名称 04 碘水的萃取与分液(必修 1,P9)
实验装置
①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
实验原理 实验用品
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加入的溶剂称为萃取剂。 ②分液:把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碘的饱和水溶液、四氯化碳;量筒、分液漏斗、铁架台。
①用量筒量取 10mL 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 4mL 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②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使两种液体充 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实验步骤
③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④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待下层液体流尽时,关闭活塞, 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实验现象
分液漏斗中液体分层,上层为浅黄色(水层),下层为紫红色(四氯化碳层)。
①分液漏斗检漏方法:在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的水,塞上瓶塞,倒置看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放 正后把瓶塞旋转 180°,再倒置看是否漏水。
②萃取剂必须具备的三点性质:a.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b.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c.溶质
实验说明
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它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③分液操作的注意事项:a.振荡时,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造成危险。 b.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以防液滴飞溅。c.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液体时, 要注意待下层液体恰好流出时及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注意不能让上层液体流出,上层液体应 从上口倒出。
实验名称 05 电解水(必修 1,P13)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实验用品
2H O=====2H ↑+O ↑ 2 2 2
水;水槽、试管、直流电源、导线。
①根据图示电解水原理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时间试管内的气体体积的变化。生成的 O 2 、H 2 体积比 约是多少?
②假设电解了 1.8g 水,根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的 O 2 、H 2 的质量。根据氧气和氢气的摩
电解
实验步骤 尔质量,计算物质的量,并通过下表进行比较。
质量
H2 O2
0.2g 1.6g
物质的量 0.1mol 0.05mol
H 和 O 的物质的量之比
2
2
2:1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两极均有气泡产生,气体体积比约为 2:1。
①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 ②在同温同压下,1 mol 的不同气体,其体积相同。
实验名称 06 配制 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必修 1,P16)
实验装置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
NaCl 固体、水;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10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试剂瓶。 ①计算:根据 n =c ·V 及 m=M·n 可计算 m(NaCl)=5.85g。 B B
②称量:若用托盘天平可准确称取 NaCl 固体 5.9g。
③溶解:将称好的 NaCl 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并冷却至室温。 ④转移:将烧杯中的溶液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到 100 mL 容量瓶中。
⑤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 2~3 次,并将洗涤液都注入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 混合均匀。
⑥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 1~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 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⑦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⑧装瓶。
①容量瓶的选择与使用注意: a.常见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 及 1000 mL。 b.容量瓶 是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选择容量瓶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所配溶液的体积等 于或略小于容量瓶的容积。 c.使用容量瓶注意“五不”:不能溶解固体;不能稀释浓溶液;不能 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长期贮存溶液。 d.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检验程序:加水 →塞瓶塞→倒立→查漏→正立,瓶塞旋转 180°→倒立→查漏。
②俯视、仰视对结果的影响(如下图):a.仰视刻度线(如图 a):由于操作时以刻度线为基准加水, 故加水量增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c 偏小。b.俯视刻度线(如图 b):加水量偏少,溶液体积偏 小,故 c 偏大。
实验说明
实验名称 07 胶体的性质和制取(必修 1,P26-P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