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气氛,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多观察新学生,看看他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从兴趣爱好入手进行引导。平时要多开展集体活动,鼓励新生参与其中,让他体会集体荣誉感。
最后,赋予他班级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如班干部),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重要性。以此为契机,鼓励和赞扬他从责任中获取的成就感;同时让班里的同学多和他相处,给予新生更多的关爱,从而激发他性格中活泼、开朗的一面
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学生自己的努力,我相信该学生一定能很快融入我们班这个大家庭中,性格一定会更加开朗。
28.学校给调皮捣蛋的学生带上绿领巾,对此,你怎么看?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应该以健全公民的人格为培养目标,。然而,眼下的现实却恰好相反。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急功近利的态度将“育人”过程挤压得十分扁平,“绿领巾”的出现,正是我国当前功利教育的集中体现。造成教育功利化愈演愈烈的原因,大体上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当今政绩、金钱、利益统统和教育挂起钩来,这自然就会造成教育目标功利化;其次,从整个社会大背景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深入,随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日渐成为一种社会通病,慢慢地这种功利化倾向也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再次,从学校方面来说,当今学校以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在这一标准“指引”下,所谓的\减负\和\素质教育\只能成为可笑的空谈。
医治、救护当前的教育功利化,使得教育能够健康向上,走一条可持续、顺畅和谐的道路,不仅要求学校教育回归教书育人本源,而且更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需要制度的建设健全,以及人们的意识适应和观念思想的转变,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多一些诚信,少一些功利,多一份务实,少一份浮躁,为创造信任和谐的生活环境作出贡献。
29.“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这句话出自《荀子·大略》,意思是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它深刻阐明了国家兴衰与重视知识、尊敬教师的关系。
一方面,“尊师重道”和“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师,对我国文化科学知识的积累和传播、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说,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无不凝结着教师的心血。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国家兴盛,必定使教师受尊重、有地位。因此,国家应该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学生要学会尊师重道,社会要提倡并形成尊师重道的氛围,
但另一方面,贵师而重傅,还需“师贵自重”,即为人师表。“教书者须先强己,育人者须先律己。”师德者,乃教师之魂。“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有重要影响。因此,作为人民教师,要从多方面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一是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做一个思想上值得人尊重的教师,能够有资格做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典范;二是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涵养,能够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三是能够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学生,用爱心和责任心投身到教育事业中。
30.你在教学过程中想尽办法学生还是理解不了,你怎么看?
“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在教与学之间,虽然学生是主体,但这个主体学得好与坏,责任首先在教师那边。
想尽办法学生还是理解不了,综合来看,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授课技巧来说,可能是我把一些简单的东西讲得过于复杂。如果学生的基础差一些就很难听懂,比如在学生还没有弄清楚基本公式的时候,我就继续讲,结果学生越听越糊涂。
其次,从授课方式来说,可能是我讲课语速过快。没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以至于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我讲课的节奏。
再次,可能是学生基础不够好。由于新讲授的内容“台阶”太高,以至于基础稍差的学生难以将新课知识与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衔接上,因此听课时就比较困难,学习显得非常吃力。
针对上述几方面的原因,我会从几个方面来积极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讲课技能,争取做到让学生易于理解。
首先,我要在备课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备课过程中参考其他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教案、听听老教师们的意见,争取能将课本内容讲得生动而易懂。
其次,在讲课过程中,我会尽量放慢语速,根据学生的反映和表现找到最适合的语速和上课节奏,此外,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消化所讲的内容,课后在进行巩固和提高,从而实现良好的授课效果。
再次,针对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我会在平时予以更多的关注,在时间等允许的情况,会对这些学生予以单独的指导,就他们比较薄弱的课程内容进行反复讲解,帮助他们尽快提高自己的知识基础,取得更大的进步。
31.请谈谈在你的印象中,最深刻的关于老师和学生相处的事。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一个好老师给人的影响是深远的。老师与学生的相处,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我小学时遇到的语文老师对我的影响最大。有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也正是这件事教会了我守时、注重承诺。
上小学时,由于学习离家较远,因此我成了班上的“迟到大王”,在一次开展自我批评的主题班会上,我向大家做出了承诺,保证以后再也不迟到,没想到第二天,因为自行车在半路坏了,导致我又一次迟到了,为此我感到十分害怕,心想自己刚在班会上保证,第二天就接着犯错,老师一定会严厉地批评我。没想到到了班级之后,老师非但没有批评我,反而在了解情况后安慰我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还在我上课时帮我修好了车子。这让我在愧疚的同时深深的感动,我明白老师的宽容正是对我们最好的鞭策。虽然这仅是一件很平凡、很简单的事情,但让我印象深刻。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迟到过,这不仅是遵守纪律的表现,更是一种遵守承诺的表现。
一个简单的经历改变了我的态度,现在的我无论是什么事情,我都会十分的守时,一般都会提前到达,我的手表也要比正常时间快五分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醒自己,一定要有时间观念。我想这正是我的语文老师在做人方面给我最大的财富,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也将继续坚持守时的观念,信奉自己对时间的承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的学生做好表率。
32.社会环境复杂,对育人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而学校的影响变小,你认为对吗?
我认为这句话比较片面。社会环境所包括的范围很广,如各种社会关系、社会风气、习惯势力、文化设施、家庭条件、亲友关系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确实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如社会上对官员、富豪的推崇,导致了武汉某班的二十多名小学生们在谈及理想时均说要“当土豪”“做大官”。可见社会环境确实会对育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教育的影响就变小了。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学校环境。环境育人已是教育界人人认可的理念。在一定的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学生们时刻都在受着影响。好的校园环境更能造就优秀的学生。
其次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职业水平高低和是否爱岗敬业,决定着他是否能尽职尽责的教书育人,也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能力的提高;教师的道德行为。习惯以及精神面貌也会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和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再次是学校教育制度对学生的影响。制度管人育人也是时下的一种教育理念,一套科学而健全的学习管理制度能给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更有秩序更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是教育的主战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创设教育主体环境,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环境的主导作用。良好的教育环境主要包括美好的校园环境,有益的教育活动以及健康向上的校风、班风等。
俗话说:“环境塑造人”。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学校教育。因为学生个体素质模式的建构和塑造,有赖于与之相关的各种教育的引导、开发和优化选择。良好的环境能使人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不良的环境能使人产生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对环境加以利用和改造,创造良好的健康的环境,发挥其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克服不良环境,限制其消极作用。
33.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我的人生目标说起来比较简单,拥有一份稳定且有价值的职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以及健康的身体。也正是为了实现我的人生目标,我选择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将我的光和热奉献给学生和我热爱的讲台。首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人类的思想,建设人们的精神世界,是精神文明的设计者和创造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播人生道理,讲授专业知识,解除心中困惑等等,在这样的工作中,我更享受到育人的乐趣,能体会到我的人生价值。
其次,教师这个职业,工作环境单纯,身处学校这种学习氛围浓厚的地方,可以保持一种进取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有时间、有能力,也有优势进一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最后,教师这个职业,相对稳定,社会地位和待遇也均比较不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而我的父母对我选择成为一名教师也比较赞同,对我的工作也表现出大力的支持,有助于我今后工作的开展。
我一定会认真对待我的工作,践行现代教育教学观念,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引导、呵护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更好地实现我的人生目标。
34.有话说: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你怎么看?
我认为此观点可以作为激励教师的名言,但却并不是判断教师合格与否的准则。因为学生的成长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学校之外如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成绩、素质等具有差异性,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尖子生,有些学生会因为智力、家庭教育、学习动机缺乏等因素而成为学困生,中国的考试制度实行优胜劣汰原则,也不可能让所有考生都通过,教师只能把将所有的学生培养合格作为终极目标,而不能把能否将所有学生培养合格作为评判教师合格与否的标准。
学生具有差异性,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实施赏识教育,肯定学生的进步,多加鼓励学生,发现其闪光点,不把成绩作为考查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