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是一项小火慢炖的工程,切不可操之过急,得是一步一个脚印,像走长征那样走下来。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几乎从来没有在12点之前睡去过。也从来也没有过睡到自然醒的惬意生活,我总是想着可能就因为这一时的懒惰,一切都不同了。所以,我非常谨小慎微,以至于有时会陷入自我纠结中,像是强迫症那样。
如今想来,这些都是不应该的,首先在心态上尽量保持一个轻松的状态,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虽然考研是如此的重要,但它并不能给我们的人生下一个定论。所以在看待这个问题上不可过于极端,把自己逼到一个退无可退的地步。
而在备考复习方面呢,好多学弟学妹们都在问我备考需要准备什么,在我看来考研大工程,里面的内容实在实在是太多了。首先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备考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细致到每日、每周、每日都要规划好,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另外,复试备考计划融合在初试复习中。在进入复习之后,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我们的计划。总之,定好计划之后,一定要坚持下去。
最近我花费了一些时间,整理了我的一些考研经验供大家参考。
篇幅比较长,希望大家能够有耐心读完,文章结尾处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湖北民族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02)文学概论 (808)文学史基础
湖北民族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参考书目: 初试: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复试: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跟大家先说一下英语的复习吧。
学英语免不了背单词这个难关,词汇量上不去,影响的不仅是考试成绩,更是整体英语能力的提升;背单词也是学习者最感到头痛的过程,不是背完了转身就忘,就是背的单词不会用,重点单词主要是在做阅读的时候总结的,我把不认识不熟悉的单词全都挑出来写到旁边,记下来反复背直至考前,总之单词这一块贵在坚持,背单词的日程一定要坚持到考研前一天。
因此,学会如何高效、科学地记忆词汇,养成良好的记单词习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我用的是《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里面的高频词汇都给列出来了,真的挺方便的,并且刷真题我用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这本书,我感觉对我帮助特别大,里面的知识点讲解的通俗易懂,而且给出的例子都很经典,不容易忘记。
前期,在这段时间最重要的是积累,也就是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基础相对差一些的同学可以背考研单词,而基础相对好一些的同学考研单词相对于你来说就会比较简单,这时就不必浪费时间,可以进行外刊阅读。由于考研英语阅读的文章全部都是从外刊中摘录的,所以进行外刊阅读就可以把其当作“真题”的泛读。
中期,在期末考试和小学期结束之后就要开始做真题了,我从最早的那年开始一路做下来,留了三套考前模拟,大概是有二十多套。我一般会第一天做一套然后后面花1~2天的时间对文章进行精读及分析错误原因。早些年的英语出题
有相当难度,考察的有不少都是很复杂的句式及熟词僻义,这与近几年的考察角度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建议时间不多的同学完全可以放弃早些年的真题,然后时间比较充足的同学可以做一做,但是不需要因为错很多,而丧失信心,我记得有一张卷子的阅读我错了快十个,但是今年阅读部分,我分数还不错。关于完型部分不需要特别的训练,这个是考词汇的用法,要训练的话可谓大海捞针,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语感,这个在阅读中就会慢慢建立起来的。然后是新题型部分,这两年考的都是排序,这种题目是需要一定技巧的,我没有重视导致今年错了两个。最后的翻译部分个人觉得真题中的翻译能吃透的话就足够了,每年五句这么多年真题算下来也有一百来句,能搞懂这些翻译拿个7、8分问题不大。
之后在,9月中~12月这段时间应当主攻作文,我用的木糖英语的作文书,这本书有几篇小作文范文写的很好,然后其他几本作文书我都借同学的来看过,这些作文书上一些模版我看的尴尬癌都犯了,英语作文想要拿高分尤其是在热门地区仅靠作文书上的模版是不可能的。小作文我拿的算是高分,但是考前由于时间问题(主要是懒)我没有练过一篇小作文,能拿到这样的分数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没有用模版绝大部分句子都是在考场上想的,正是因为这样我的作文内容是紧扣题目并且用词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出彩的,还有一个原因我觉得是我写满了,因为格式问题我的小作文只比大作文短一点,这样其实是向老师传递一个信息:你在完成客观题之后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一篇有质量且有长度的文章。这说明你的英语能力是比较强的。
专业课的复习要注重顺序,按难度和重要性进行排序,先易后难,后期根据需要灵活看书,做题,合理规划时间,不要把事情都推到后期,到时候焦躁情绪对复习效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我不太爱制定计划,制定了计划也经常完不成。但是这次考研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因为对于一个长期的且比较重大的任务来说,弄清楚这个事件的各个阶段构成,在这个基础上对各个阶段进行合理划分和计划,可以让自己心里有大致的把握而不至于随波逐流和慌乱不安。
对于这点,我想说的是:学习方法是相对的,是相对于个人的。我们学习了那么多年,总会有一些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也只有我们自己最了解自己。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成功秘诀,但还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专业课一 复习规划
专业课一的复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暑假前期+暑假期间+暑假后期 (一)暑假前期
我在三月份就已经买了参考书,因为这期间有课,还有期末考试,复习的时间很不系统。我每天看一章,十几页……很轻松的样子,相对别人来说有点慢,我还给自己心理安慰说:没事儿,我看的细~
其实,对于看书,我的一个体会是:着重看专业课书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专业课远远不是背背就可以的事。但是,看书也是有方法的,至少不要为看书而看书。后来,我看了一些视频,才觉得清晰了些,能够去发现重点,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书中的知识点。
(二)暑假期间
进入暑假,一切都紧凑了起来。 1.整理总结:
其实进入暑假我的书和视频还没过一遍,也有些慌了,匆匆忙忙把的书看完,
就开始做些重点的总结,比如:文学意境的特征、文学的基本属性、文学媒介演变的主要历史阶段、文学文本层面要素、文学的特征、高雅文化文本及其特征、文学意象的特征、文学媒介的特点、批评者具备的主体条件、文学阅读中读者的主体条件、心理分析批评模式的基本特征、文学阅读的一般过程等。
2.习题练习
期间,我也做了一些练习题,包括各阶段的课后习题,或者以真题形式出的练习题……抽空我还看了真题(其实,我在后期有些后悔这段时间看了真题,因为后期用真题模拟练习时,总感觉这一些似曾相识。
顺便说一下,我在复习过程中发现其实不管是哪一个科目,他们大体的复习原则都是近似的,专业课和公共课其实有相似的地方,拿英语和政治举例子,在做《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的做题而不加以总结,就会变成边做边丢,所以可以将类似的题型进行归纳,并且将一些知识点和常见的陷阱做一个笔记,政治也是这样,尤其政治的大题很多,答题的时候更加不能盲目,可以在《政治新时器》上面做一些相关的归纳笔记,这里有个小技巧,就是可以把目录作为一个框架,在框架上填入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就可以轻松行程自己的框架笔记,总之就是将公共课与专业课进行有规律的复习。然后我们言归正传继续回归专业课上来。
3.记忆
我一直很赞同也遵循着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个方法的。通过自己的总结和整理,对每一科都有了清晰的把握,剩下的就是重复记忆,形成惯性思维。
我是从8月10日左右开始背的,最开始我有些恐慌,那么多要记忆,听了学姐的建议把知识点分开,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看,在这个过程中强化我对
专业课的理解。这个时候就体现了自己做总结框架的重要性了,就这样慢慢地慢慢地,一遍一遍……你会发现,进行第二遍比第一遍用的时间少、记得快,第三遍比第二遍用的时间少、记得快
这里,提个小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我常将一些对自己而言比较难记的知识点比如:“叙述”、“叙述者”、“叙述视角”之间的关系、叙事文本的节奏、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审美性意识形态性、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文学活动与人类物质实践活动和科学认识活动的异同、文学的艺术真实和艺术概括、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现实型文学等记在小纸片上,放在手机壳里,每次的背书时间先拿来背背,空闲时间拿来看看,这可以分散和降低记忆任务的难度。
(三)暑假后期:
暑假后期依然以记忆为主,只是这个周期会越来越短,有时候一个星期就可以过一遍了。记得在最后一个月时,自己总感觉这也没背那也没记,就很慌……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朋友告诉我的好方法可以缓解焦虑:可以将一个月以五天为一个周期进行划分,那这样的话我们就有6个周期了,每个周期都还可以做好多事…… 而且在后期,随着知识的积累,我们会发现知识是融会贯通,很多知识倒霉前期我就怎么也不懂,到了后期就自然明白了。
暑假后期十分有必要模拟训练一下真题,因为题量很大,对于写字慢的同学来说,考场上的时间很是紧迫,很有可能写不完,那就麻烦了。
专业课二 复习规划
每一轮复习要根据自己的总体规划进行,即仔细复习完所有知识点,在保证完成进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看几本书。
专业课二我也是分为了三个复习阶段,具体复习计划如下: (1)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7月)
这个阶段就是复习专业课参考书,要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比如:《西游记》浪漫主义手法的具体体现、《牡丹亭》在浪漫主义上的艺术成就、《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及其结构特点、章回体小说的文体特征、《红楼梦》的社会意义及艺术成就、《金瓶梅》艺术成就、三言二拍思想内容、《聊斋志异》思想内容以及问题特色、《三国志演义》的叙事脉络、《桃花扇》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等等。
(2)强化提升阶段(8月-11月)
这个阶段要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并完成研教新版的习题训练。根据大纲,建立相应的记忆模型,根据模型回忆出知识框架和相关知识点。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
(3)冲刺阶段(12月-1月)
强化记忆,能够根据目录、框架图背诵出所有的知识点。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专业课模拟试题。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
笔记的整理方法
通过目录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
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就像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德国存在主义、知识、话语与权力的关系、叙事作用的分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南宋重要词人姜夔的艺术成就、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新写实小说、叙事视角的基本类型、《聊斋志异?;婴宁》中“婴宁之笑”的性格表现功能、荒诞派戏剧在创作上主要特点、荒诞派戏剧在创作上主要特点、90年代文化散文的艺术特征、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的异同、鲁迅《影的告别》《颓败线的颤动》的感情内涵和思想意蕴、辛迪诗作《风景》、荆刘拜杀、黑色幽默、波兰现象学美学家因加登是如何划分文本的层次的等等这些基础但琐碎的内容,却是重点的高频考点,如果不记笔记很容易就忽略了。
(2)至于笔记怎么做?不是照抄知识点,而是画框架、建体系、记疑点和感悟点。
真题的使用方法
纵观近几年的真题,命题老师的命题思路越来越清晰、手法更加娴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题目越来越灵活,不可能押题、猜题; 注重与现实相联系;
考点回归基础(难度均值0.5区分度最大),更注重知识广度,每个地方都是考点;
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
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
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关于答题技巧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卷面分,答题字迹工整
卷面分有多重要相信大家对卷面分都早已过分清楚,但是在考场还是我行我素,常常忽略这一点。但其实,电脑识别阅卷,对字体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
阅卷老师每天坐在电脑前要面对这几百份的试卷,批改速度也比较快,基本上就是看的都是关键词,如果学生的字迹潦草写一大片,很难抓取答案中的关键性语句,显然是很容易失分的。
2、写清关键词,不做无用功
很多同学在答题时,总喜欢一点点的推理,在得出结果之前,已经把整个答题框写满,全是过程,写到最后正确答案都没得写了,所以,在答题的时候不需要做太多铺垫,有一说一,将涉及到的知识点答出来就可以了。写太多没用的答案,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而且还容易让阅卷老师找不到重点,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挖个坑。
3、条理清晰,标清序号很重要
相信经过十几年的考试经历,大家在答题时都会表情序号,分点罗列。其实这也是答题中最好的办法,清晰的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也能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4、凸显专业领域的术语
在写答案时,涉及到知识点最好用书面语或者专业术语表达出来,对专业语言要有一定的驾驭能力,不能通篇答案都是大白话。
复试篇
复试的时间安排
1.考生办理复试手续,领取复试通知单在三月中旬 2.笔试时间:上午10:00-12:00 3.面试时间:下午2:00开始 复试内容介绍 1.笔试
笔试主要为专业课测试。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考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面试:面试包括外语面试和综合面试,外语面试测试外语听和说的能力。 综合面试突出考察考生的治学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治学态度、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和培养潜力。
专业课面试,这个就是重点了,参考书一定要好好看,尤其是理论一定要牢牢记住。然后还问到了上午笔试卷子上的问题,所以上午笔试完后,论述题里面有不会的最好赶紧准备下,下午说不定会问到。一定要好好看书、仔细看书,不要图方便,只看课后习题,残酷的事实告诉我笔试除了名词解释跟课后习题基本没什么关系,我吃过的亏你就不要再重复了好么。
面试的老师加秘书一共有6个,而且都很nice,答错了或者不知道老师都不会说什么,自信点,坦然点,一般没什么问题的。
英语面试,其中一个老师就让我自我介绍,然后我就开始懵逼。愣了半天终于想起来我自己写的开头,就说了两句老师就把我打断了,说了句:“嗯,你英语口音还不错。”好吧,这个也很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最后澄清两个误区
第一个是初试排名第一,复试就只是走个过场。这个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复试中对于笔试、面试等每一项的分数都有所要求,不论是哪一项不过关都不可能被录取。
第二个误区是考生不是985、211的学生考重点大学研究生会被淘汰,而那些重点大学的考生即便初试分数很低都会被录取。每年都会有很多双非院校的同学上岸,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来的。所以,重点不是担心自己的出身,而是努力展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
写到这里,我的经验就跟大家分享完了,我个人的一些笔记和当时搜集的真题我都传到了high研APP,大家可以去high研网和high研app下载,因为考研不易,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上面私信我,一定知无不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