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邵原二中
荆慧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举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特点;概述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举例 说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列举常见的传染病。
2、过程与方法:观察探究式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来理解有关传染 病的基础知识;加强生生间的合作交流;设计课外探究,让学生收集了解更多 的相关信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建立正确 的传染病预防观点;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培 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常见的传染病极其特点;利用资料和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理 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如:视频、图片和文字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传染病的新闻,引导学生观看,人类要想战胜传染病就需要 懂得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引入第一节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1、病原体的概念 2、传染病的概念 3、传染病的特点 4、传染病流行基本环节
5、传染病预防措施 三、自学反馈 1、病原体的概念——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特点一一流行性、传染性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一一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一一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5、艾滋病的病原体一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四、精讲点拨 1、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
在各种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利用以上知识分析p69小资料回答
(1) 、流感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 (2) 、为什么老人小孩容易患流感?
(3) 、从预防措施角度分析肝炎患者的碗筷为何要同家人分开?餐馆的餐具为 何要严格消毒?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3、艾滋病 过渡:不同的传染病,具体预防措施又不完全相同。那么,目前危害性较大的
“艾滋病”又该怎样预防呢?要弄清怎样预防,首先得了解有关艾滋病的基本 知识。 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什么 ?如何对待艾滋病人? (1)艾滋病的病原体一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艾滋病的传染源一一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
艾滋病的易感人群一一所以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的人 ⑵关于艾滋病,老师还有些问题想问一问咱们知识渊博的同学们: a空气、饮水、食物能不能传播? b、
般公共场所的握手能否传播?
C、公共场所的座椅、马桶、浴缸能否传播? d、纸币、硬币、票证能否传播? e蚊虫叮咬能否传播? f、游泳池能否传播?
学生讨论交流,确认以上途径不能传播艾滋病。
总结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一一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2)虽然艾滋病是一种及其危险的传染病,但是对于我们个人是完全可以预防 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并归纳,然后交流。
总结出:预防措施一一洁身自好、不接受被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不接受不 洁针头的注射和皮下穿刺。
教师:假如我们身边有一位艾滋病人或病毒携带者,同学们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积极发言,表达关爱之心。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老师为有大家这样有爱心的学生而感到骄傲。让我 们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教师展示课件“让世界充满爱”。 五、巩固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