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
本课出自人教版必修二文言文单元,我一直认为文言文最难学习,一定要让每个同学都能读懂每字每句,在上课时我按照原来的教学设计方式进行的,先作者介绍,后介绍其散文热点,然后安排朗读,让学生找难读的字音,谈谈自己的句读的划分朗读。再一段一段的梳理文意,解释重点字词,姐理解文章思想,结果自己上的不太满意,学生也不是很感兴趣,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总结,应该分析完字音节奏后,让学生自己谈了不懂得字词句,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谈谈自己对这些疑难的理解,在交流合作中学习提高。近代大学者梁启超曾经评价王安石的这篇文章“荆公则学人之文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王安石的这篇散文是一篇学者的随笔,看似游记,其实论述了学者治学的道理。作者从个别到一般,由“华山”的“音谬”概括出社会上辗转讹误,相沿失实的普遍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又是从具体到抽象,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的道理。从正面加以肯定,强调“深思而慎取”。这正是倡导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求实精神。这样一改,效果很好,自己从学生实际出发,然后由此自然生成的东西才是最好的资源,在此基础上的教与学才是最有效的。
我认为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学中应更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深入的思想内涵的把握,通过反复诵读吟咏,品味古人言谈的真谛。
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 尹立敏 2016.01.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