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初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4:38: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胶体粒子再互相碰撞而形成较大的颗粒。搅拌及布朗运动可使粒子间产生碰撞,当粒子逐渐接近时,氢键及范德华力促使粒子结成更大的颗粒。碰撞一旦开始,粒子便经由不同的物理化学作用而开始凝集,较大颗粒的粒子便可以从水中分离沉降出来。

目前使用的絮凝剂按其来源及性质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天然生物高分子絮凝剂。单独或联合使用各种絮凝剂均能使水体快速净化。对于大面积的水产养殖场,由于絮凝后的污染物沉淀于池底,无法与养殖水体分离,絮凝处理后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大部分是悬浮态颗粒的形式存在。大颗粒的粪便和残饵可以采用过滤等物理方法去除,而悬浮态或胶状大分子则需要加入絮凝剂使其凝聚沉降后再除去。在养殖废水处理中需要注意的是絮凝剂使用要适量。絮凝剂用量过大会对处理效果起反作用,而且无机絮凝剂的残余对水生物有腐蚀性和毒性,而高分子有机絮凝剂则会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有害效应。

当单用絮凝剂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时,可投加某些辅助药剂以提高絮凝效果,这种辅助药剂称为助凝剂。按助凝剂在水中的作用,可大体将其分为四类:pH调节剂,主要是各种碱性物质;氧化剂,其作用一是破坏水中的有机物以提高絮凝效果,二是改变絮凝剂形态促进絮凝效果;絮凝体加固剂,充当絮凝的核心,用来加快絮凝过程和增加絮凝牢固性;高分子吸附剂,主要是高分子物质(如天然的水溶性淀粉和人工合成的聚丙烯酰胺等)。Dimitri R Kioussis等人(2000)研究了用聚氯丙烯胺多聚体水凝胶去除水产养殖废水中的N03、N02、P04等营养盐离子的方法,得到了很高的去除效率。多聚体水凝胶具有三维的多聚网络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的水,同时能够去除N03、N02、P04等离子。其制备方法是通过化学作用交联线性的聚氯丙烯胺而制成。在干凝胶中用紫外检测N03、N02、P04,分别下降了15mg/g、16mg/g、17mg/g。实验显示在6h内能够去除P04-P 98%、N03-N 50%,N02-N 85%,并且该凝胶还可以再生,其再生方法是在释放营养盐离子后用1mol/L的NaOH溶液洗涮。 3.2.4强氧化剂

(1)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的种类繁多,包括氯气、二氧化氯、氯胺等,消毒效果好。高含量的氯消毒剂除能杀灭病菌、病毒外,对杀灭鱼类体表寄生的小瓜虫、累枝虫以及铁锚虫等也有良好的作用。多年来氯消毒剂得到广泛应用,公认其是比较安全的。但氯消毒法对某些病毒、芽孢无效,并且产生有机氯化合物,易造成污染。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氯化作用过程中产生致突变、致癌效应,特别在水中含有机腐殖质的情况下为甚。这种情况已经引起国际有关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及关注。

水产养殖中常用的含氯消毒剂有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二氯海因、二氧化氯等。

二氯异氰尿酸钠商品名又称鱼康、优氯净。含有效氯是漂白粉的两倍。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具有强烈氯臭,性质稳定,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其消毒活性物质主要为氯化尿酸,它在水中分解成次氯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毒性比漂白粉强。

14

3-----3---3-3---

三氯异氰尿酸商品名又称鱼安、强氯精(TCCA)。含有效氯是漂白粉的三倍。为白色结晶,具有强烈氯臭,性质稳定,微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它在水中分解成异氰酸和次氯酸,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毒性较优氯净还强。

二氯海因为琥珀酰氯亚胺与二氯二甲基乙内酰脲。性质较稳定,易溶于水,有氯臭,含有效氯50%~70%;毒性较优氯净、强氯净小,药效较温和。

二氧化氯在常温下为淡黄色气体,性质极不稳定,易爆炸。用水吸收以后,制成2%~5%的稳定型二氧化氯则无色、无味、无臭。其作用机理是释放新生态氧和次氯酸根离子,氧化功能很强,能迅速杀灭细菌和病毒。杀菌力强、副作用小。

(2)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在酸性、中性及碱性水环境中均有极强的氧化性,生产上不仅可用作杀菌消毒剂,也是一种良好的脱色除臭剂,但其质量分数太高也会对水产动物产生毒害作用,因此使用时须控制剂量。

(3)甲醛

甲醛为无色澄清液体,可用于养殖水体的灭菌、杀虫过程,具有价廉、使用方便、消毒效果好等优点;但也有用量较大、刺激性较强的缺点。近年来,国外研究开发出改进型醛类消毒剂,既提高了灭活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刺激性气味的浓烈程度。

(4)高铁酸锶复合剂

高铁酸锶复合剂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环保型制剂之一,也是美、英、日等国家继生产高锰酸钾、高铁酸钾之后的新产品。它既能迅速杀灭水中细菌病毒及藻类,又能高效助凝、吸附及降解难分解的有机物、氰化物、硫化物、甲硫醇、氨、亚硝酸盐以及重金属污染物,故有杀菌兼水土改良剂之名。使用中无刺激气味,无残留,不生成二氯甲烷等诱癌物质,同时还具有高效、速效、用量少、成本低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养殖业主的欢迎。

其他常用的消毒剂还有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季胺盐类、重金属类等,主要用于杀灭水体中的致病生物。

15

3.3生物修复技术

我国高密度水产养殖业普遍存在大量饵料投入、大量用药和大量换水的现象,结果在杀灭病原生物的同时也使有益生物大量减少,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养殖水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病害频繁发生,养殖产品质量下降。采用生物调控的方法,利用生物之间及生物和水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水质调控,以达到生态平衡,是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养殖生产成功率的安全技术。

生物修复也称为生物消毒、生物再生或生物恢复,是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降解环境中的某种或某几种污染物,从而消除环境污染的一个受控或自发进行的过程。通常所说的生物修复技术是指以自然界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为基础,人为促进条件下的工程化的生物修复。生物不仅局限于微生物,还包括一些大型植物、小型底栖动物、微型藻类等;消除的环境污染物不仅包括有机物,也包括一些重金属、有毒有害无机物等。

与传统或现代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相比,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费用省:生物修复可在现场进行,节省了很多费用,其费用是物理化学方法处理费用的30%~5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环境影响小:生物修复只是一个自然过程的强化,其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和脂肪酸等,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或导致污染的转移,可以永久性地消除污染物的长期隐患。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的浓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在其它技术难以应用的场合,可以采用就地生物修复技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可同时修复受污染的水体和土壤(底质)。

生物修复的类型:

(1)根据修复主体来分:修复主体是参与生物修复的生物类群,这些生物类群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以及它们构成的生态系统。因此生物修复可分为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生态修复四大类。

(2)根据修复受体来分:修复受体是生物修复的对象,即环境要素。因此生物修复可分为土壤生物修复、河流生物修复、湖泊生物修复、海洋生物修复、地下水生物修复、矿区生物修复、垃圾场生物修复等。

(3)根据修复实施的场所来分:可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异位生物修复和联合生物修复。 科技人员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得到对生态环境中污染物具有降解作用的微生物,如能降解养殖水体中氨态氮或亚硝态氮的硝化细菌、能对养殖环境致病性细菌有裂解作用的噬菌蛭弧菌,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对所分离的微生物进行优化、筛选,得到了能有效改善养殖水体环境的微生态制剂,为更好地发展养殖业提供了基础。 3.3.1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制剂又称益生菌、利生菌、益生素。它是根据微生物生存繁殖的原理,对动物体及其生活环境中正常的有益微生物菌种或菌株经过鉴别、选种、大量培养、干燥等一系列加

16

工手段制成后,重新介入其体内或环境中形成优势菌群以发挥作用的活菌制剂。其基本指导思想是用人或动物正常生理菌群的成员,经过选种和人工繁殖,通过各种途径制成活菌制剂,然后再以投加方式使其回到原来环境,发挥自然的生理作用。它具有成本低、无毒副作用和不污染环境等特点,符合健康养殖的要求。

根据微生态制剂应用范围,可以把它们分为医用微生态制剂、兽用微生态制剂、环境改良微生态制剂和农用微生态制剂等。兽用微生态制剂一是采用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制作的活菌制剂,用于防治畜、禽、鱼的消化道、泌尿道疾病;一是以乳酸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为主的饲料添加剂,多用于动物的育肥、抗病,可代替抗生素,减少有毒物质在体内的残留量。农用微生态制剂是以多种蜡样芽孢杆菌构成的植物微生态制剂,通过调节微环境、寄主、正常微生物种群和病原物之间的平衡,可使农作物产量提高10%~30%。此外,正在研制和试用的改良土壤结构、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土壤微生态制剂,可以增产增收。医用微生态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多种疾病的防治,已成为人们有病辅治、未病防治、无病保健的重要工具。环境改良用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水体环境和固体废物的处理,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养殖水域、固体废物、城市环境的治理和改良。

近年来,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拌饵投喂,用以改善鱼虾肠道微生物菌群、提高鱼虾消化率、增强鱼虾免疫力的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目前应用较多的菌类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另一方面是改善水质的水体微生物调控剂,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菌、硝化细菌等。许多学者和生产厂家研究利用不同菌株的不同特性,将多种微生物菌株培育后复合为复合微生物制剂,以期发挥它们的综合效果。薛恒平等(1997)使用以芽孢杆菌、光合细菌、蛭弧菌组成的复合菌剂按1g/m3投入对虾池,结果试验池对虾病毒病发病时间较对照池延迟10d,产量增加40%。叶奕佐等(1996)将光合细菌和放线菌一起施用于温室无砂养鳖池,结果COD去除率在90%以上。

在水产微生态制剂上,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主要通过生态占“位”、优势种群和生态平衡的理论来解释。大部分水产致病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如鳗弧菌、嗜水气单孢菌等,环境条件、宿主状况以及它们本身数量与发病致病有密切关系。优势种群益生菌在养殖环境中可以通过占据生态位来控制条件性致病菌的发展,达到在变化的过程中保持优良环境的目的。在正常微生物种群及其宿主和环境所构成的微生态系统内,少数优势种群对整个种群起控制作用,使失衡的微生态达到新的平衡。此外,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还有生物屏障理论、生物夺氧理论以及能量流、物质流及基因流的“三流循环”学说,这里不做详述。

目前国际上对开发新微生态制品的主要方向已从单纯的“益生菌”或“益生素”转向结

17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初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np0z5kts73qhty4wk6f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