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自动控制理论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夏德钤翁贻方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6 7:08:1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自动控制理论 (夏德钤)》习题答案详解

第二章

2-1 试求图2-T-1所示RC网络的传递函数。

1R1?Cs?R1,z?R,则传递函数为: (a)z1?221RCs?11R1?Cs(b) 设流过C1、C2的电流分别为I1、I2,根据电路图列出电压方程: 并且有

联立三式可消去I1(s)与I2(s),则传递函数为:

2-2 假设图2-T-2的运算放大器均为理想放大器,试写出以ui为输入,uo为输出的传递函数。

(a)由运算放大器虚短、虚断特性可知: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故传递函数为

(b)由运放虚短、虚断特性有:C联立两式消去uc得到 对该式进行拉氏变换得 故此传递函数为 (c)Cducuc?u0uuu??c?0,且i??c,联立两式可消去uc得到 dtR1/2R1/2RR12uidudu??Ci?C0,uc?ui?u0, Rdtdtducui?uc?ucuu???0,c?0?0,

R2R1dtR2R2对该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故此传递函数为

2-3 试求图2-T-3中以电枢电压ua为输入量,以电动机的转角?为输出量的微分方程式和传递函数。

解:设激磁磁通??Kfif恒定

2-4 一位置随动系统的原理图如图2-T-4所示。电动机通过传动链带动负载及电位器的滑动触点一起移动,用电位器检测负载运动的位移,图中以c表示电位器滑动触点的位置。另一电位器用来给定负载运动的位移,此电位器的滑动触点的位置(图中以r表示)即为该随动系统的参考输入。两电位器滑动触点间的电压差ue即是无惯性放大器(放大系数为Ka)的输入,放大器向直流电动机M供电,电枢电压为u,电流为I。电动机的角位移为?。

解:

C?s??R?s?KACm?

60??iLaJs3?i?Laf?RaJ?s2?i?Raf?Ce?Cm??s?KACm?2???2-5 图2-T-5所示电路中,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元件,其电流id与ud间的关系为

d?0.u026?3?3?u?2.39Vid?10??e?1?R?10?。假设电路中的,静态工作点,i?2.19?10A。00????6试求在工作点(u0,i0)附近id?f(ud)的线性化方程。 解:id?2.19?10?3?0.084?ud?0.2?

2-6 试写出图2-T-6所示系统的微分方程,并根据力—电压的相似量画出相似电路。 解:分别对物块m1、m2受力分析可列出如下方程: 代入v1?dy1dy、v2?2得 dtdt2-7 图2-T-7为插了一个温度计的槽。槽内温度为?i,温度计显示温度为?。试求传递函数

?(s)(考虑温度计有贮存热的热容C和限制热流的热阻R)。 ?i(s)解: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列出如下方程: 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则传递函数为

2-8 试简化图2-T-8所示的系统框图,并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C(s)。 R(s)

G2 H1 G4 解:(a) 化简过程如下 + C(sR(s) + + + C(s) R(s) + + + + G1 G 3) G3 G2 G2 G1 _ _ _ + C(s) R(s_ G1+G2 + G3 + C(s) C(s) R(sR(s_ H1 G1+GG 2 1 G3 H2 _ ) ) R(sC(s) 传递函数为 + G1+H1 ) ) (b) 化简过程如下 H3 a) H1 + b) G2 H1 G1 G4 C(s) 图_ + R(s + G4+G2G3 C(s) R(s+ 2-T-8 + 传递函数为 ) _ G G 2G 13C(s) R(s) ) _ C(s)2-9 试简化图2-T-9所示系统的框图,并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H3+H2/G1 1/GH2 R(s)

R(s+ ) + _ H3 C(s) _ 解:化简过程如下 R(s+ + C(s ) ) _ _ C(sR(s+ ) R(s _ C(s)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C(s)K2-10 绘出图2-T-10所示系统的信号流程图,并根据梅逊公式求出传递函数。

R(s)K

H2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C(sR(s+ + + G1 G2 G3 C1(s)) C2(s)2-11 试绘出图2-T-11所示系统的信号流程图,并求传递函数和(设R2(s)?0)。 + _ + R(s)R(s)12H1

_ 解:系统信号流程图如图所示。 R1(s+ C1(s) G4 G1 G2 题2-11 系统信号流程图G3 ) + C(s)图2-12 求图2-T-12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2-T-10 R(s)H 1H2 + + C2(s) R2(s) ?L1?cdh, 解:(a) 系统只有一个回环:+ G5 G6 G4 _ 在节点R(s)和C(s)之间有四条前向通道,分别为:P1?abcdef,P2?abcdi,P3?agdef,图2-T-11 P4?agdi,相应的,有:?1??2??3??4?1 则

(b) 系统共有三个回环,因此,?L1??111??, R1C1sR2C2sR1C2s两个互不接触的回环只有一组,因此,?L2??1?1?1? ????2??R1C1s?R2C2s?R1R2C1C2s1111??1??,并且有?1?1,sC1R1sC2R1C1C2s2在节点R(s)和C(s)之间仅有一条前向通道:P1?1?则

2-13 确定图2-T-13中系统的输出C(s)。

D1(sC(s)D2(sG1G21?解:采用叠加原理,当仅有R(s)作用时,, ) _ ) + R(s) + R(s)1?G2H2?G1G2H1C(s) + + + G1 G2 _ _ C(s)G2?当仅有D1(s)作用时,2, H2 D1(s)1?G2H2?G1G2H1+ H1 + D3(s)

2-T-13

当仅有D2(s)作用时,

C3(s)G2?,

?D2(s)1?G2H2?G1G2H1C4(s)G1G2H1?? D3(s)1?G2H2?G1G2H1当仅有D3(s)作用时,根据叠加原理得出

第三章

3-1 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求此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和稳态误差。 解:当输入为单位斜坡响应时,有

r(t)?t,R(s)?1 2s所以有

分三种情况讨论 (1)当??1时, (2)当0???1时, (3)当??1时,

设系统为单位反馈系统,有

系统对单位斜坡输入的稳态误差为

3-2 试求下列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误差系数。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G(s)?50K (2)G(s)?

(1?0.1s)(1?2s)s(1?0.1s)(1?0.5s)K(1?2s)(1?4s)KG(s)? (4) 222s(s?4s?200)s(s?2s?10)s?0s?0(3)G(s)?解:(1)Kp?limG(s)?50,Kv?limsG(s)?0,Ka?lims2G(s)?0;

s?0(2)Kp?limG(s)??,Kv?limsG(s)?K,Ka?lims2G(s)?0;

s?0s?0s?0(3)Kp?limG(s)??,Kv?limsG(s)??,Ka?lims2G(s)?s?0s?0s?0K; 10(4)Kp?limG(s)??,Kv?limsG(s)?s?0s?0K,Ka?lims2G(s)?0

s?02003-3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若输入信号如下,求系统的给定稳态误差级数。 (1)r(t)?R0,(2)r(t)?R0?R1t,(3)r(t)?R0?R1t?解:首先求系统的给定误差传递函数 误差系数可求得如下

??? (1)r(t)?R0,此时有rs(t)?R0,rs(t)?rs(t)?0,于是稳态误差级数为

1R2t2 2

自动控制理论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夏德钤翁贻方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nplj0jeb300kc5204u903ypi6bk8900j5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