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若将一底面积为5×10﹣3米2的物体A分别轻轻放入容器甲的水中、放在正方体乙上表面的中央时,使水对容器甲底部压强的变化量与正方体乙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相等;求物块A的密度ρA范围及对应的体积VA应满足的条件.
五、实验题
23.实验室中,托盘天平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 的仪器,电流表应 在电路中,要改变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可将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 (后两空选填“串联”或“并联”).
24.如图所示,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实验前应记录凸透镜
的 ,并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 .实验中各器材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得到清晰的像,则这个像 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35厘米刻度处,移动光屏找像, 能够在光屏上得到像(后两空均选填“一定”或“可能”).
25.小华和小海同学为了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他们利用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将材料均为镍铬合金,而横截面积和长度均不同的导体先后连入A、B两点间,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记录多组电压和电流值,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序号 导体 电压(V) 电流(A)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1 A 5 1 1.2 0.15 2 2.4 0.3 3 4.8 0.6 4 B 6 0.4 2.4 0.1 5 4.8 0.2 6 7.2 0.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中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对同一导体,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4或3、5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不同.
(3)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小华发现材料相同的导体,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相同,他认为,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与导体的材料无关,你认为小华的结论 (选填“错误”、“合理”),理由是 .
第5页(共23页)
(4)小海想在上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继续探究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否与导体的材料有关,需添加的器材为 (选填“甲”、“乙”或“丙”)
器材:导体甲 横截面积为1×10﹣6米2、长度为10米的镍铬合金丝 导体乙 横截面积为0.4×10﹣6米2、长度为6米的铁丝 导体丙 横截面积为1×10﹣6米2、长度为5米的锰铜丝.
26.小李和小王同学各自进行“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实验中使用的小灯规格相同,均标有“2.5V”字样,额定功率为1W﹣1.5W之间,电源由若干节新干电池组成,其它器材均相同.
小王连接电路,闭合电键,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为0.06A~0.2A、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为0~1.2V.小灯泡终无法正常发光.
小李正确连接电路,闭合电键S后,移动滑片,发现当变阻器的滑片恰好在中点上,小灯泡正常发光.
(1)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需要测量和记录的物理量是 ,判定该小灯泡正常发光的方法是 .
(2)小王原来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有 .
(3)小灯的额定功率为 瓦,电源电压为 伏.
第6页(共23页)
2016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物理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 1.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考点】响度.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调节音量是改变响度.
【解答】解: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强弱(或大小),无法改变音色、音调;即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首先发现电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 ) A.法拉第 B.欧姆 C.奥斯特 D.安培
【考点】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分析】根据我们对于法拉第、欧姆、奥斯特、安培这四位科学家对于物理所作贡献的了解来作答.
【解答】解: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不是首先发现电流效应的物理学家,故A错误;
B.欧姆总结了欧姆定律,故B错误;
C.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是第一个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故C正确; D.安培建立了安培定则,用于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故D错误. 故选C.
3.上海迪士尼园中建造了一个大面积人工湖,“一池碧波映出一个奇幻世界”是属于光的什么现象(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直线传播 【考点】光的反射.
【分析】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解答】解:“一池碧波映出一个奇幻世界”是湖面景物在湖面成像现象,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选A.
4.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高度约为80厘米 B.教室内的气温约为50℃
C.一份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200克 D.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2伏
【考点】时间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电压.
第7页(共23页)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解答】解: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教室内气温感觉舒适,在23℃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在6g左右,一份试卷的质量比6g小得多,在1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根据国家标准,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是1.5V.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A.
5.爱因斯坦曾说,在物理学家看来,磁场和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图中所示的磁场分布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同名磁极间的磁场 B.直线电流周围的磁场
C.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D.蹄形磁铁周围的磁场 【考点】磁场. 【分析】(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发,到S极进入;
(2)通电直导线的磁场可以由安培定则进行判断:用右手握住直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四指弯曲的方向即为磁场的方向;
(3)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解答】解:
A、由图,两磁极都为N极,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发,故A正确;
B、由图,直导线中电流向下,由安培定则可判断其周围磁感线为以导线为圆心,顺时针方向的同心圆,故B正确;
C、由图,安培定则判断可知,通电螺线管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外部磁感线不符合磁感线从N极出发,到S极进入,故C错误;
D、由图,蹄形磁铁上端N极,下端S极,磁感线符合从N极出发,到S极进入,故D正确. 故选C.
6.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第8页(共23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