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普通逻辑 吐血整理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17:10: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普通逻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概论 一、 逻辑的含义 1、 逻辑的语词含义 (1)英语logic的来源

赫拉克利特:逻克斯,意指世界万物产生与发展的根本规律(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 芝诺:指语言和思维的规律(古希腊后期) (2)汉语逻辑的来源 社会背景:西学东渐

翻译思路: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与之对应的词:李之藻的《名理探》——“名家” 借用日本的翻译方法——伦理学与理则学 采用音译法——章士钊 2、逻辑的日常含义 (1)指事物产生发展的规律

(2)指特殊群体的特殊立场、观点与方法 (3)指思维的规律 (4)指逻辑学这门学科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普通逻辑) 1、思维形式的结构

(1)逻辑学只研究思维,不研究物质

(2)逻辑学借助语言来研究思维,但不研究语言

(3)逻辑学只研究思维的形式,不研究思维的内容(逻辑常项与变项) 2、基本的逻辑规律

(1)同一律:不能把不同的东西混淆起来

(2)矛盾律:两个不能同时成立的东西不能同时加以肯定 (3)排中律:不能同时否定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 (4)充足理由律:得出的结论必须有非常充足的理由

3、简单的逻辑方法:定义、划分、限制、概括、证明、反驳 … …

三、逻辑学的学科体系 1、逻辑学与哲学: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逻辑学只是研究思维的特殊规律 2、形式逻辑与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不承认世界的不确定性,形式逻辑承认但不研究世界的不确定性 3、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研究思维的相对确定性,辩证逻辑研究思维的不确定性 4、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均属于形式逻辑)

归纳逻辑主要以归纳推理为基础,演绎逻辑主要以演绎推理为基础

第 1 页 共 15 页

四、逻辑简史 1、中国逻辑

(1)社会背景:先秦时期的“名实之争”

(2)逻辑流派: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的“正名论”——师出有名,演化出礼 墨家:墨子的《墨辨》——提出“三表法”(命题标准)

名家: 邓析的“两可之说”——利益决定我们看待同一事物的不同角度 惠施的“天与地卑”、“卵有毛”——世界的生成性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离坚白” 2、印度逻辑

(1)社会背景:宗教与哲学派别林立 (2)逻辑流派: 哲学的正理论:

宗教的因名学:

2、 西方逻辑

(1)社会背景:民主政治与商业经济

(2)逻辑流派: 演绎逻辑:亚里士多德 《工具论》 ——莱布尼茨——罗素 归纳逻辑:培根 《新工具》 ——穆勒 辩证逻辑:康德——黑格尔——马恩列毛 3、 现代中国逻辑:数理逻辑与形式逻辑

五、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1、获得新知的手段 2、表达论证的工具 3、驳斥谬误的武器

第二章 概念 一、 概述 1、 概念的含义

(1)类与分子:类所具有的属性每一个分子必然都具有(共性) (2)整体与部分:整体所具有的属性部分不一定都具有

(3)区分方法:后者是不是前者,若是,则为“类与分子”;若不是,则为“整体与部分” (4)概念:是反映同类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思维模式 2、概念的逻辑特征:内涵与外延是概念最基本的逻辑特征 (1)概念的内涵:

内涵是指同类事物所有的特有属性 概念的内涵是隐藏着的

同一个概念的内涵是多个方面的 (2)概念的外延:

第 2 页 共 15 页

六、学习普通逻辑的方法

1、全面掌握逻辑学的理论体系。

2、准确理解各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关键性词语的涵义。 3、掌握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典型形式,记住重要公式、符号。

4、联系实际和认真做习题。

外延是指具有共同属性的共同事物 概念的外延是固定的

(3)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关系: 内涵 外延 两者关系 √ √ 同一个概念 √ ╳ 不存在 ╳ √ 全同关系 ╳ ╳ 全异关系(不同概念) (“√”表示两者相同;“╳”表示两者相异) 3、概念的使用要求:内涵与外延都要明确

二、概念的种类 1、概念所反映的分子数 (1)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反映只有一个分子组成的一类事物的概念 普遍概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组成 (2)使用普遍概念时必须进行数量说明 2、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是集合体 (1)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整体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反映了类的概念

(2)同一概念相对于不同的对象既可以是集合概念,也可以是非集合概念 (3)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概念既可以是集合概念,也可以是非集合概念 3、概念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 (1)正概念与负概念

正概念:在一定范围内反映具有某些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反映不具有某些属性的概念(形式上有否定词,不具有什么性质) (2)所有的负概念都是具有其论域的 (3)正概念+负概念=论域

三、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1、相容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部分有重合即称之为相容关系

名称 图示 全同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 真包含关系 属种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与真包含关系均为属种关系,外延A与B的关系

2、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 名称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第 3 页 共 15 页

不同层次种概念之间的关系 大为属,外延小为种 交叉关系 图示 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是针对于同一层次种概念而言的,相对的,全异关系还包括了不同层次种概念之间的A与B的关系 关系 (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是反对关系)

四、定义 1、定义的概述

(1)含义:定义是通过揭示内涵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功用定义) (2)结构:被定义项(Ds)与定义项(Dp) (3)定义的公式:Ds = Dp 2、定义的方法 (1)真实定义:

属加种差定义:被定义项 = 种差 + 邻近属概念

性质定义:以对象的特有性质作为种差 发生定义:以对象的产生过程作为种差 功用定义:以对象的作用作为种差 关系定义:以对象间的关系作为种差 (2)语词定义

说明语词定义:陈述一个语词或词组已经确定了意义的语词定义 规定语词定义:给一个语词规定一个定义 3、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 误区:定义过窄、定义过宽、定义交叉、定义全异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 —— 误区:同语重复、循环定义 (3)定义项不能包含自身含糊不清的词或比喻 —— 误区:定义含糊不清、以比喻代定义 (4)定义不能包含负概念 —— 误区:定义包含负概念

五、划分 1、划分的概述

(1)含义:划分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大类分成若干小类的逻辑方法 (2)划分与分解:划分是把大类化成小类;分解是把整体分成部分 (3)结构: 母项:S

子项:Sn(n = 1,2,3,4 … … ) 标准:

公式:S = S1 + S2 + S3 + … … + Sn 2、划分的规则

(1)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 ——误区:划分不全、多出子项 (2)划分后子项之间必须全异 ——误区:子项相容 (3)每次划分必须采用统一的标准 ——误区:划分标准不同一 (4)划分必须逐级进行 ——误区:越级划分

第 4 页 共 15 页

搜索更多关于: 普通逻辑 吐血整理版 的文档
普通逻辑 吐血整理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o0nw49kpz6h1tx45d7638ccg96mxg0073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