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县规划(12.8)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21:22: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亿m3,其中可利用量15—20亿m3。乌裕尔河在我县呈无尾状漫流,形成大小湖泡58个和一望无际的芦苇湿地,在我县的流域面积达到7.25万hm2。1985年以来先后建成4条人工河流,全长70Km。地表水检测指标表明水质较好。地下水水温一般在2—6℃,pH值在7.7—9.2之间,呈微碱或碱性,总硬度1.02—8.22度,氨氧含量每升0.0114mg,硝酸盐氮含量每升0.0006mg。按照《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基本上符合人畜饮用水标准,感观性状指标以及毒理学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

2.2.2社会经济状况及分析

1)行政区划

全县辖4镇(泰康镇、烟筒屯镇、胡吉吐莫镇、他拉哈镇);7乡(一心乡、克尔台乡、白音诺勒乡、江湾乡、巴彦查干乡、敖林西伯乡、腰新乡);共79个行政村(其中少数民族村45个),288个自然屯;12个农林牧渔场(连环湖渔业有限公司、石人沟渔业有限公司、龙虎泡渔场、齐家泡渔场、红旗种畜场、新店林场、靠山种畜场、对山奶牛场、四家子林场、第一良种场、一心果树场、一心苗圃),县城所在地泰康镇(见附图2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行政区划图)。

2)人口结构

我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有蒙古、汉、回、满、达斡尔、锡伯等17个民族,截至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为25.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为19.2万人,在总人口中蒙古族人口为4.68万人,占全县人口的18.2%。据2010年底统计资料,人口从1956年以来持续增加,从1956年的96414人增加到2010年的257569人,其中农业人口从1956年到2010年净增加111165人,非农业人口净增加41990人;1956—197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8%;1978-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4%。可以看出1956年到1975年人口增长较快,1978年以后增加减缓。农村人口数量较大,到2010年底全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2%,城镇化水平2010年为38%。男女性别比例为1.02:1,2010年全县人口密度约为120人/km2。

3)经济发展

我县历史上以游牧为主,工农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前几乎没有工业,国民经济不发达。建国以来我县经济持续增长,特别是近几年来,经过产业结构调

13

整和招商引资,社会经济初步形成以农、牧业为主,以伊利、妙士等乳业集团为代表的乳品产业,以草原兴发集团为代表的畜产品加工产业和以龙湖泡油田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油田开发产业。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亿元、年均增长14.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亿元、年均增长14.6%,人均财力在全省县级居于前列。

4)科教文体

我县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较快。全县现有广播电视台1座,县城设有图书馆、体育场、博物馆、文化馆、书店、电影院、文化宫等文化、体育娱乐设施,并被国家授予“体育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2010年教育事业有新发展,现全县有各类学校69所,教职工2661人,其中教师2383人,小学以上学生28031人,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县共有各级医疗机构19个,病床位427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16人,全县基本建立了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体系。组建了疾病控制中心,完善了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城乡文体活动全面开展,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2.2.3 生态环境状况及分析

1 )水环境质量

2010年我县在泰康镇建立污水处理厂l处,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楼区居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该污水处理厂的建立将极大的改善我县县城区域水环境质量。

乡村居民产生的粪便及生活污水部分作为肥料还田,部分排入周围的沟塘,对乡村河流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见,我县主要污染物COD来源于农业污染,其次是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已不是主要污染源。

表2-1 杜尔伯特县地表水部分监测指标概况统计表 石人沟 连环湖 PH DO(mg) 1988年 CODM(mg/l) BOD(mg/l)

7.25± 夏秋8.8± 冬春4.5± 14± 3.2± 14

PH DO(mg) 1988年 CODM(mg/l) BOD(mg/l) 8.5 夏秋9.0± 冬春3.5-5± 26 4.5 CN- Cr(mg/l) PH DO(mg) 1998年 CODM(mg/l) BOD(mg/l) CN Cr6+(mg/l) PH DO(mg) 常年均值 (截至1985年) CODM(mg/l) BOD(mg/l) CN- Cr(mg/l) 6+-6+0.00 0.02 7.30 夏秋9.0± 冬春5.0± 16± 3.5 0 0.05 7.20-7.5 夏秋6.5-10 冬春4.3-5.5 13-15 2.8-3.2 0 0.02-0.05 6+6+CN- Cr(mg/l) PH DO(mg) 1998年 CODM(mg/l) BOD(mg/l) CN Cr6+(mg/l) PH DO(mg) 常年均值 (截至 1985年) CODM(mg/l) BOD(mg/l) CN- Cr(mg/l) -0.00 0.05 9.5 夏秋10± 冬春5.5 28 6.0 0 0.10 8.5-9.00 夏秋6.5-11 冬春3.5-5 17-25 4-6 0 0.05-0.08 嫩江段水质基本稳定在III类以上;北部湿地水质保持在II-III类之间;连环湖、龙虎泡、喇嘛寺泡的水质分别为III类以上,东湖和南湖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水质低于III类,超过黑龙江省地面水水质类别划分规定。

本县地表水监测主要在石人沟、连环湖进行,其主要指标详见表2-1。本县地下水水温一般在2-6℃,酸碱度PH值在7.7-9.2之间,呈微碱或碱性,总硬度1.02-8.22度,氨氧含量每升0.0114毫克,硝酸盐氮含量每升0.0006毫克。按照《生活引用水水质标准》规定,基本上符合人畜引用水标准,感观性状指标以及毒理学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我县境内水环境总体良好。

2) 环境空气质量

我县废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供热和民用炉灶的燃烧废气、机动车尾气以及少量的生产工艺废气,且主要集中在城区。2010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0天,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良好,基本上都达到大气环境质量一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为TSP,其次是NOx、SO2。为减少冬季取暖的燃煤污染,近年来不断扩大连片集中供热面积,现在已集中供热面积45万m2。大大减少了烟尘排放量,提高了大气质量。 3)声环境质量

15

2010年,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4分贝,其中1类区为53.5分贝,2类区为54.2分贝,3类区为53.8分贝,符合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要求。总体而言,2010年声环境质量状况良好,无超标现象,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从声源构成情况看,我县环境噪声仍以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为主。交通噪声在声源比例上较往年有所下降,生活噪声的影响有所上升,建筑施工噪声和其它声源在区域环境噪声中所占比例仍然较小。 4)固体废弃物

工业固体废弃物大部分来源于锅、窑炉产生的炉渣以及食品加工业产生的废渣,2010年全县重点企业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约10万吨,均在当年进行了综合利用或存放处置,其中煤渣产生量6万吨,食品加工固体废弃物产生量1万吨,均较往年有所下降。县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当年产生的固废基本能在当年进行消化处理。少量未进行综合利用的也能得到有效处置,县域内基本无固废隔年堆放现象。

2.2.4 主要资源状况与趋势分析

1)水资源状况

全县水面占松嫩平原总水面的30.7%,人均占有地表淡水量3.0-3.2万m3,是松嫩平原人均占有地表水的134倍,是全国人均占地表水的11倍。

县境内补水主要来源有嫩江、乌裕尔河、双阳河。总计每年可补水15-18亿m3。这些水源汇集后,除嫩江江段和乌裕尔河网外,形成较大的湖泊沼泽、沟岔、坑塘201个,蓄水60-65亿m3,总水域面积13.67万hm2,占全县总面积的22.15%。嫩江历史上最高洪水位:马场堤防站137.55m,朝尔屯堤防站136.09m,大排排堤防站134.79m。洪水流量1.06万m3/s。丰水期每年6月20日-9月20日,枯水期每年11月15日-翌年4月15日。枯水期最小流量69m3/s。年均来水量32-285亿m3,其中可利用量15-20亿m3。

乌裕尔河平均径流量8.3亿m3,但年际与年内来水量变化很大,不能满足“乌双”下游地区的用水。“中引”工程兴建之后,年来水量7.68亿m3 (不包括“北补”向该流域引水)。乌裕尔河在本县形成哈塔河、老母猪沟两条河沟。哈塔河上游系乌裕尔河尾流,下游注入他拉红泡子,全长8Km。老母猪沟上游通“八一幸福运河”,下游经北津泡注入他拉红泡,全长13Km。除了以上两条河

16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县规划(12.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o2073i23n2teb88in09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