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外,在本县境内还有千亩以上的湖泡88个。
我县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第一含水层埋深10m左右;第二层水埋深35m左右,含水层厚度13—15m;第三层水埋深90-120m,含水层厚度20-30m,为本县机电井开发水层;第四层水埋深180-220m,含水层较厚,水质较好,目前还没有大力开发利用。目前,地下水总计可开采量2.697×108m3/a,承压水可开采模数2.04×104m3/a。
2)土地资源状况
根据2010年土地局统计资料表明,我县土地总面积556728.04hm2,其中农用地349370.68hm2,占62.75%;建筑用地17476.89hm2,占3.14%;未利用地189880.48hm2,占34.11%。
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它农用地。耕地面积为92199.93h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6.39%,在全县11个乡(镇)中,耕地面积最多的是敖林西伯乡,面积为12078.45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3.1%。其次是他拉哈镇,面积为11582.45hm2,占12.56%。泰康镇和胡吉吐莫镇耕地面积较少,分别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58%和4.65%。园地现状面积为576.81h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0.17%。园地主要分布在村庄周围的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相对较少。林地现状面积为45986.44h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3.16%。在全县11个乡(镇)中,林地分布最多的是敖林西伯乡,面积为15543.3hm2,占全县林地面积的33.8%;其次是他拉哈镇,面积为5110.19hm2,占11.11%;面积最小的是一心乡,仅为570.81hm2。牧草地包括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三种,现状面积为167938.52hm2,占农用地总面积48.07%,在各类用地中面积最大。在全县11个乡(镇)中,牧草地主要分布在敖林西伯乡、一心乡、烟筒屯等乡镇,其中敖林西伯乡最多,面积为38869.9hm2,占23.15%。其它农用地面积为42668.99hm2,占农用地总面积12.21%。在全县11个乡(镇)中,其它农用地分布最多的是一心乡,最少的是白音诺勒乡。
3)湿地资源状况
我县是黑龙江省湿地类型较多、面积较大、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面积截至2010年底为21.16万hm2,约占全县陆地总面积的34.32%。其中天然湿地包括河流水域、湖泊、沼泽、苇塘等面积约15.85万hm2;人工湿地以水库、塘坝、水田为主,面积约5.31万hm2。境内分布着一些较大的湿地:
17
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处、连环湖、龙虎泡、喇嘛寺泡、嫩江滨江湿地等。
连环湖是我县境内最大的一个天然湖泊,位于我县中部,是我县一个重要的渔业产区和度假旅游区,龙虎泡是大庆市重要的水源地。
总体上我县湿地资源非常丰富,湿地在调节我县区域气候、蓄水分洪、净化水体、减轻污染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植被资源状况
受气候干旱、风沙大、土质瘠薄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境内生长的植物,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受地势,地貌,土壤水分等自然因子的影响,呈现不同的植物群落,形成了我县独特的地带性植被和沙地草原自然景观。
在江水泛滥的低湿地上,分布着以湿生植物小叶章为建群种的沼泽化草甸植被。在中部、北部和东部地区低平地上,常常形成不同程度的盐化、碱化草甸土,其中分布着羊草,星星草群落。由于微地型变化,经常在其中形成不同类型的复合体,其组成主要为羊草、星星草,碱泡周围多生长碱蓬、碱蒿和芦苇等。中部沙岗上分布着地带性植被,多为贝加尔针茅群落为主的草甸草原植被。调查统计全县共有水生植物29科73种,其中经济植物有芦苇、香蒲、菱角等,全县年产商品苇15万吨以上。
根据草场的演替规律,全县草原共分3个类型,即草甸草原类、沼泽草原类、草本沼泽类。陆生植物分属60个科189属304种,其中饲用植物l44种,占草场植物的47.4%,主要有羊草、兴安胡枝子等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年产优质牧草30万吨;药用植物主要有防风、甘草、柴胡、桔梗、龙胆、知母、苦参、黄芩、百合、沙参、玉竹、茵陈等103种,占植物种总数33.90%。作物以玉米、谷子、高粱、大豆、杂豆、水稻为主。人工牧草以草木犀,紫花苜蓿,沙打旺为主,生长良好;人工造林主要树种为杨树、樟子松、榆树、柳树、沙棘、锦鸡儿。
5)动物资源状况
我县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属于古北界,东北区的大兴安岭亚区和松辽平原亚区。动物区系特点是古老复杂、种类繁多,动物在种类组成上兼有北方型、东北型和中亚型的混合特点。野生动物具有大型种类多,季节性、耐寒性强,经济价值大三个特点。本地野生动物分为鱼类、鸟类、兽类、虾类、贝类、两栖和爬行动物。总体上该县的野生动物资源物种丰富,数量较多,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几年个别动物资源出现恢复的趋势。
18
鸟类:县境内鸟类149种,隶属16目36科,非雀形目有86种,占所有鸟类58%;雀形目63种,占所有鸟类42%。有多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动物,例如丹顶鹤。
鱼类:全县主要鱼类有51种,分属于12科。
兽类:本县共有兽类5目、9科、23种,占全省兽类总数22.5%。在建国以前该县的动物资源特别丰富,具有黄羊、狍子、狐、貉、獾等经济动物和珍稀濒危动物种,经常以群集的方式出现,数量和种类较多。目前,这些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大量减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对象。由于食肉类动物减少,使小型啮齿类动物数量增多, 产生了很大的危害性,各种鼠类等不但危害农作物,破坏草原,同时还会传染疾病。
两栖和爬行动物类:本县两栖动物l目、3科、4种。爬行动物3目、3科、3种。
6)旅游资源状况
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如沙地、草地、湿地等。北部为国际知名的扎龙湿地,中部为龙虎泡与连环湖等自然水域,西部为嫩江,南部则是草原、五马沙坨等。作为黑龙江省蒙古族聚居区,部分地区至今保留有蒙古族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
如今已经建成连环湖度假村、寿山度假村、北极岛度假村等具有规模的休闲度假村,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本地原产的野菜食品、农林畜产品及制品、水产品、中草药材及制品、传统手工艺与工艺品等旅游商品很受欢迎。
7)矿产资源
我县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11个乡、镇地下都有石油、天然气蕴藏。尤以敖林西伯乡、白音诺勒乡、他拉哈镇、胡吉吐莫镇为多。地面上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盐、碱、硝、砂等。
8)风能太阳能资源
我县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季风区,常年多偏西风,并且可利用风速频率较大,风速的变幅较小,年平均风速4.7米/秒,发展风力发电条件十分优越。
日照时间长,光热充足,全年太阳总辐射117-120千卡/平方厘米,总日照2830—2910小时,平均日照时数2852.3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
19
2.3生态县建设推进阶段工作简述
“十一五”时期,县委、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奋勇拼搏,以污染减排为重点,加强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各类污染源治理力度,深入实施林草水治理工程,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较好的完成了生态县的各项建设任务。
2.3.1加强环境保护与管理,环境质量状况稳定。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评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环境执法由点向面逐步展开,取缔、关停和整改一批违法排污企业,全县所有涉水企业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监测项目由原来的6项增加到现在的27项,2010年在大庆四县中第一个取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环境监测资质认证。连环湖、龙虎泡等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于III类标准。全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区域环境噪声达二类标准。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十一五”规划指标。
2.3.2开展生态县建设规划,生态建设成果显著。聘请专家完成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县规划》编写工作。深入实施生态县规划,以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以生态创建为载体,以生态执法监察为突破口,强化工作措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举办大型环保宣传活动,开展了全县中小学生 “环保杯”征文比赛活动,多次深入乡镇和社区进行宣传,发放环境科普读物6000余册,宣传挂图400份。以“家庭节能减排”为主题,开展了全民参与节能减排大行动;以培养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为目的,开展了全县中小学生环保布袋制作大赛,并充分发挥学校宣传主阵地作用,把环境教育搬进课堂,全县中小学环境教育开课率达到100%以上。社区、企业环境宣传活动全面开展,新闻媒体不定期开设了专题宣传环保工作,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提高,形成了社会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加快绿色创建进程,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9个、省级生态村2个、省级绿色学校6所。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获得全国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奖。
2.3.3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以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为立足点,进一步拓展载体,强势推进环境执法工作。以12369环境投诉热线为平台,深入百姓家中,了解并认真解决群众的环境问题,在节假日和重大节日期间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