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资本论论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22: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论述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基于马克思的《资本论》

摘要:2007年底,由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时至今日还在愈演愈烈,已经发展为以欧债危机为主要代表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为了进一步弄清危机发生的原因,为危机的解决提供某些有用的建议,文章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理论依据,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当今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发现虽然经济危机以纷繁复杂的表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但是它的本质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因此得出解决危机的根本的办法是: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深层次的变革。

关键词:经济危机,生产相对过剩,消费不足

1.全球性经济危机概述

2007年底,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已经历时四年了,其形式已转化成越来越严重的欧债危机和美国财政危机。据估计,到了2011年底,全球政府的债务将破45万亿美元(比欧元区的GDP加美国的GDP的总和还要高十万亿)。《经济学人》杂志也曾发文警告说:尽管金融风暴已逐渐远离,但另一个风暴——政府负债正隐然成形。

2011年8月5日,国际评级机构美国标准普尔公司把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顶级三A级下调至AA+级,并表示今后12个月至18个月内,如果美国财政形势未见好转,主权信用评级可能进一步降级。在此之前,国际评级机构已相继调低了希腊、葡萄牙、塞浦路斯、爱尔兰,比利时等大部分欧洲国家的信用评级。其中,3月7日,穆迪宣布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到B1级,连降3个级别。

2.经济危机的根源

在经济危机发生越来越频繁、影响越来越深刻的今天,学者、专家和各行各业的人都在思考如何应对危机。危机来了,的确要考虑怎么应对。如果危机走了,人们就会忘掉危机带来损失,知道下次危机又来了。这是为什么?应对危机,但不思考危机的根源,问题还是问题,危机还是危机,人们今天度过了危机明天就不一定能度过,这一次度过了危机下一次也不一定能度过。

当我们翻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根据马克思分析研究,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自由经济。自由经济中市场无序化的发展,使生产者不知道社会需不需要这种商品,在盲目生产的情况下必然导致产品过剩。产品过剩就会引起失业增加,失业增加就会使购买力下降,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及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你想生产就做生产什么,而不管有多少人在生产,也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政府不予干预,这样就会使生产者盲目性增加,必然导致产品过剩。当今,产品过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全球普遍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市场的反映明显滞后,哪有不过剩的道理

3.应对危机的方法

要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源,必须站在全球的角度,通过思考政府的计划,实现经济的有序发展。计划经济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对资源配置进行计划,可以减少无序化生产中形成的过剩产品,降低自由竞争和资源垄断的程度。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遏止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和带来的损失。所以,马克思在百年前对经济危机的本质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分析,人们只有找到经济危机的根源并从源头入手,才能真正地解决由自由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经济危机,避免经济危机带来的巨大损失。

要做到化“危”为“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必须有硬措施。越是在加大力度保增长的时候,

越要重视提高发展质量,重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按照国家关于汽车、钢铁、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等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指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资本论》第一卷,第223页 [2]《资本论》第二卷,第354页

[3]《资本论》第二卷,第544页 [4]《资本论》第二卷,第1584页

搜索更多关于: 资本论论文 的文档
资本论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o73k7pee49sc9k3qcx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