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 连大“张小盒”逐梦
察生活中的细节,但是做事儿的过程中会保留余地。 适合职业:教师;融资者;公共关系;销售;主持人。 (四)自我认知总结——个性分析
根据以上三方面的一致性分析,我总结出了我的总体个性特点,并进行了优缺点对比分析。(见表2—1)
表2—1 个性分析
优势 劣势 工作时精力充沛,总是充满活力和乐趣 对各种事情好奇,导致分心,工作受干扰 外界突然“风云巨变”却仍能良好适应 自我约束力不强,做事容易拖拉 渴望被别人需要,想真正的帮助到他人 无暇制订计划,使事情的推进比较无序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有丰富的生活常识 往往将失败作为对个人的负面回应 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渴望与他人合作 常常不会拒绝他人的要求 是创造生机勃勃、充满乐趣气氛的人 斗志不足,容易松懈,不愿付出过多努力 有上进心、韧性,冒险和尝新是想做的事 过于冒险,做事容易激进 能清楚估计目前的条件和发展,知道该做容易忽略深层的信息,难以看到目前不存什么,知道利与弊 通过以上分析:
我适合的工作岗位有:教师;管理人员;记者 ;秘书 ;主持人等。 我最中意的职业是:教师,管理人员。
在的机会和选择
教师
管理人员
- 5 -
大连大学 连大“张小盒”逐梦
三、“张小盒”生活,大小皆奥妙——职业环境认知
(一)微观环境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我的家庭氛围十分和谐融洽,小时候父母以及长辈给予我较多的关爱。所以我的性格开朗,对生活充满热情,因而可以较快融入新的环境。由于父母的影响以及长辈的教导,所以希望我能尽可能地多读书,希望可以先攻读硕士,将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再进行工作上的纵深发展。父母以及长辈的关怀可以使我放心继续自己的学业。同时,父母以及家人都非常希望以及支持我从事教育工作。所以,家庭对我的影响对我将来的职业规划有着重要的作用。 2.学校环境分析
初中就读于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在初中就已感受到较大的学习压力。受到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影响,在学习和活动方面都受到了良好的锻炼。到了初三之后压力较大,成绩虽在偏上,但是并没有达到理想成绩,最后通过努力,考到了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初中老师为我们创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心驰神往。
高中就读于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是辽宁省重点中学,且是住宿学校,在这里,我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由于高中的科目较多,所以开始出现了偏科现象,最终选择了文科。通过努力,我的文科成绩还是相对理想。在高考后还是选择留在大连,来到大连大学继续求学。高中老师给予我生活和学习双方面的帮助,为我立志当高中老师树立了榜样。
大连大学是一所年轻的综合性大学,其“让每个人都成功”的理念让我受益匪浅。大连大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积累,还有能力上的锻炼和思想上的提升,我在大学里学到了许多。我知道了很多值得学习的榜样,明白了“凡事都要靠自己”的道理。为了让自己更好,自己只能更加地努力。所以在大学里,在学习好的基础上,还要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好的人际关系。大学作为迈出社会的第一步,需要在大学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这里,踏上梦的旅程。
初中到高中,我所在的学校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良好的教育对我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大连大学的全新教育理念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其中,大学里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我关注职业生涯规划并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 6 -
大连大学 连大“张小盒”逐梦
3.专业环境分析
文学院是大连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学院下设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涉外文秘三个本科专业和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功,能够胜任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外企和涉外机构的文案秘书工作者,新闻传播及出版部门的采访编辑工作者,中学语文教学及其他文化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同时,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对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要求为:本学科学生均需掌握汉语、文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汉语口语和文字表达能力及文学鉴赏、文献检索、计算机利用及一定的外语能力;掌握新闻传播、编辑采访、广告方案及有关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具备相应的工作、研究能力。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学生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学论等专业知识,具备处理古今语言材料、解析古今文学作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因而,大连大学文学院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实力相对较强,对我在专业能力上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不仅如此,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是中华民族了解中国历史、研究中华文化的一门工具,从而提高我们自身素质,对社会发展有极其重大的人文价值和社会科学价值。因而,从专业环境分析上,我具有做一名语文老师良好的专业环境。 (二)宏观环境分析 1.总体就业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自“科教兴国”的战略以来,教育就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2008年,国家继续深入推进教育公平,优先发展和投资教育。同时,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追逐的目标,综合性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实行素质教育以来,教育方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决策走向均衡化,政策制定走向科学化。因而,素质教育方面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教育行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政治环境,政治环境也是需要全方面的教育人才。
经济环境: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逐渐有所脱节,所以,教育在其中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经济的繁荣也需要教育的支持。
- 7 -
大连大学 连大“张小盒”逐梦
社会环境:现代教育技术学是近年来世界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发展最快的新兴学科之一,而且已成为跨世纪教育改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生长点。教育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从娃娃抓起”那么简单,还有这社会中的种种学术的问题。因而,现在的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孩童教育或者是填鸭式教学,也会慢慢发展为一种企业甚至社会文化的教育。所以说,教育在社会环境这个大背景下,教育的作用在不断增大,所以教育行业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全国就业形势:供求总量上的矛盾短期内难以改变。2010年,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总人数为2400万,城镇就业供求缺口仍有1200万个。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旧十分尖锐。
大学生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见图3-1)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余万人。于此同时,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维持在70%以上,基本稳定。(见图3-2)截止2010年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生就业率为72.2%,实现就业人数455.6万人,同比增长40余万人。
图3-1:2005年—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变化图
图3-2:2005年—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变化图
- 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