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1 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含解析
考点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01.(河北辛集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二十三)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60
年代上半期的经济调整为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这里的“借鉴”主要指主要是指
A. 调整所有制结构 B. 实行改革开放 C. 扩大经营自主权 D. 发展乡镇企业 【答案】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济体制探索
02.(山西省2018届高三省际名校联考(五)历史试题)1962年同1960年相比,中国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下降17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下降4.7个百分点。据此可以推知 A. 中国工业的增长速度减缓 B. 计划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 C. 国民经济结构实行了调整 D. “大跃进”导致经济持续衰退 【答案】C
第 2 页 共 11 页
【解析】1962年同1960年相比,中国工业产值和重工业产值都在下降,这是因为1960年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里的调整就是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故选C;这里的下降不是增长速度的问题,而是在工农业产值中的占比情况,故排除A;这时的变化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调整,并不是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故排除B;大跃进是导致了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但是这种情况1962年就有了转机,所以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
0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人们的思想 B. 此时党内仍存在“左”倾思想 C. 该讲话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该会议后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答案】B
考点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0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下表为1978—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情况表。据此可知
A.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第 3 页 共 11 页
B. 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缩小 C. 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D. 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答案】D
02.(重庆市2018届高三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三次)文综历史试题)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在某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决定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题进行一次主题纪念展览活动,以下是他们准备的一个展览主题的资料 序号 资料 ① ③ 《论十大关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序号 ② ④ 资料 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 邓小平南方讲话 请依据上述资料为他们确定一个具体的主题 A.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 B.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探索 C. 新中国建设的新风貌 D.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新 【答案】D
【解析】《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中共八大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南方讲话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有了重大新突破,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些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新,故D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开始改革开放,故A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问题,故B错误;新中国建设的新风貌,没有突出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故C错误。故选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