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三)(复备)
唐王镇崔家小学 张卫荣
单元备: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五篇课文和一个“口语交际”外加一个 “语文园地”。
“口语交际”的 内容是“这样做不好”这是人们对不良行为的劝说。四篇课文中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反映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的古诗;有语言优美,比喻形象的描绘夜景图的 韵文;也有描绘阳光给万物带来生机与美丽的文章;还有向我们介绍“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的特点的文章,以及介绍几种动物尾巴的文章。
“语文园地”有四项内容,分别是数笔画填空,看图读词语,读字涂色和读背儿歌。
《静夜思》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反映了外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小小的船》是一篇韵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月儿是小船,“我”正坐在“船”上看着蓝蓝的天空和闪闪的星星想象奇特,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
《阳光》一课中,“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单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许有一定的难度。然而,课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景色,这些会让学生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阳光。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勃勃的世界,也就能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影子》就象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本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读起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非常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比尾巴》这篇课文,在孩子的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可用问题的形式介绍了6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6幅插图,课文简明易懂,基辅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语文园地三》共有四项内容,分别是数笔画填空、看图读词语、读字涂色和背儿歌。通过数笔画,按偏旁分类涂色两部分练习让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部分汉字,“看看读读”中专门针对量词进行的训练,在教材是第一次出现,即可帮助学生识字,又能让学生逐步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习惯。“笃笃贝杯”则是通过郎兰行寇的儿歌让学生了解识别方向的基本常识有很强的使用价值。 教学目标:
本单元要求学会54个生字,其中会写18个。学习本单元要让学生学会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初步学习古诗: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从晴朗夜空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点练习朗读、认字。难点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和书写。 教法学法措施:
1.识字。
学习新偏旁之前,可先出示8个新偏旁,然后让学生到生字条里找找8个偏旁分别在哪些字里。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怎么集注的,以引导交流课外识字途径和识字方法。
2.写字。
教师指导写字时,先让学生读读生字,再说说写这几个字的时后要注意什么。然后还要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3.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小主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太阳有关资料、词语卡片 教学安排:
静夜思-----------------------------------2课时。 小小的船-----------------------------------2课时。
阳光-----------------------------------------2课时。 影子-----------------------------------------2课时。 比尾巴--------------------------------------2课时。
语文园地三--------------------------------1课时。 口语交际 这样做不好-----------------1课时。
6、静夜思
教学内容:
教材P74——75 教材分析:
《静夜思》是素有“诗仙”美称的唐朝人李白的经典佳作,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以前已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关键在于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头”,认识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诵读时能做到正确,有感情。 ★3.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 学情分析:
《静夜思》是首家喻户晓的古诗,学龄前的儿童就应该有所接触,可是字音咬不准。他们对月亮很感兴趣,却不知道对月思人的情怀。教师要立足于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中悟情。在识字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机会去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数1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跟月亮有关的古诗《静夜思》。 【设计意图】:猜谜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伊始,就让学生猜谜,学生的浓厚兴趣被激发,为整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静、夜”
(1)指名试读课题。
(2)师板书这三个字的拼音,再让学生把课题读准。
(3)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 (相机板书:安静 夜晚 思念)
(4)揭题:这首诗是我国古代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佳作。这是他刚刚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勾起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用学生自组的三个词串联整首诗的意思,学生易于接受。 一、介绍诗人
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古诗作品,写出这些古诗的作者我们把他们叫作(“诗人”)。咱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诗人。
1.屏幕演示:出现李白像,让学生介绍一下对李白的了解。 2.课件演示,介绍李白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古时候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的封号,李白就号称“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还称他为“诗仙”。诗仙就是在说诗人(“李白”。)
(二)初读古诗,感情意境
提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甚至有的小朋友还能背诵,但是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不仅要认识诗歌中的生字,还要把诗歌读得正确,有感情。
1.听录音读诗,要求学生边听边点。
2.自读诗句,要求边读边圈出生字条里的生字,生字圈好后多试拼几遍。 3.指名读,评议。
二、从图画意境进入古诗 1.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看,这是什么时候,李白在干什么? 2.学生看图说一说 3.揭示诗题
这是秋天,一个静悄悄夜晚,李白正离家在外,看到这样圆圆的月亮,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于是写下了一首留传千古的诗作——“静夜思”
4.齐读课题
5.知道这首诗吗?让学生背一背。 三、认读生字。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集中出示生字: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 a、开火车试读,要求拼准 b、请小老师带读 (2)分块识字:
a、找出在题目中刚认识的两个字“静,夜”,带读。 b、自读“床,光,望,乡”,说发现。(它们都是后鼻音的字,而且韵母都是“ang”。) c、用做动作的方式识记“举、低”。 d、学习“故”。介绍新偏旁“攵”。 (3)做“摘星星”的游戏。
师:小朋友,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不过,它说:“我的身上有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这颗星就送给你了。”
a、做“摘星星”的游戏。 b、书写“头”。(指导两点的位置是一上一下) c、把字宝宝送回家。
(4)出示诗句,刚识记过的字用红颜色表示,齐读生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充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来选择教学策略,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朗读诗句,感悟诗韵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在柔和的古筝声中师插入: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在我们中国,圆月象征着团圆,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呢?(难过,伤心??)
2.读全诗,感悟诗韵
(1)教师范读,再现意境。 (2)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3)配乐朗读,深入意境。
(4)表演读: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
(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5)指名表演读古诗。 【设计意图】: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炼,意境深远,学生难以理解,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学习古诗词,重在读,不在“懂”,对诗意理解可以淡化。
(四)课堂拓展,欣赏古诗 古朗月行 (拼音注释)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出示诗歌,范读。
2.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在这首诗中,你从哪儿感受到李白写的是月亮?
4.写月亮的诗有很多,请同学们回家搜集一首跟月亮有关的古诗,并把它背下来。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给学生搭建有利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下探索,获取新知。] 随堂检测:
1、给本课生字注音. 板书设计:
静夜思
安静 夜晚 思念 李白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第二课时 课时数2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 2.认读生字。 二、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需认读的生字: 目 耳 头 米 2.学习书写:
相关推荐: